您好,欢迎您

【既往开来 扬帆远航】第九届扬州肺癌高峰论坛暨江苏省继续教育项目:肺癌免疫治疗全程管理和策略优化胜利召开!

2022年12月27日
来源:肿瘤资讯

Honeyview_KV定稿 (2).jpg

2022年12月22~23日,为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诊疗水平,由扬州市抗癌协会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和苏北医院肺癌联合诊治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九届扬州肺癌高峰论坛暨江苏省继续教育项目:肺癌免疫治疗全程管理和策略优化”在扬州胜利召开。扬州肺癌高峰论坛是扬州、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肺癌治疗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会议。本届大会,大咖云集,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苏北人民医院束余声教授、汪步海教授、徐兴祥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邀请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就目前肺癌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发展进行精彩报告。

开幕式

image2.png
赵国祥 主任

扬州市卫健委主任、党委书记、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国祥主任指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中国癌症的榜首,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扬州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高度重视肺癌的防治工作,也全力支持肺癌高端学术交流,希望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Honeyview_11234558.jpg

汪步海 教授

会议现场由苏北医院肿瘤研究所所长汪步海教授担任主持。汪步海教授指出尽管疫情不断向我们发出挑战,但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持续奋战,继承和发扬爱国为民的优良传统,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Honeyview_10934448.jpg
束余声 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苏北人民医院院长束余声教授致欢迎辞:本次大会的隆重开幕受到全国各地大咖、专家与领导全方位支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肺癌内科、免疫治疗、外科、呼吸科以及病理科专家受邀参与本届大会,希望通过多科融合,为肺癌的治愈贡献力量。

主会场

image5.png

于金明 院士

束余声教授的主持下,于金明院士为大家分享《放射免疫新实践》的学术报告。于金明院士指出放疗对于机体免疫是一把双刃剑,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放疗免疫增效。放疗联合免疫治疗(iRT)治疗早期不可切NSCLC的优势在于:免疫治疗可增强放射远隔效应,利用肿瘤新生抗原诱导免疫等机制调控远处转移性;免疫巩固治疗后形成免疫记忆效应,促进了根除微转移病灶,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NSCLC免疫寡进展后免疫联合放疗能够提高生存,寡进展发生的中位时间长于系统进展(12.9 vs 5.6月),寡进展后OS显著优于系统进展。

image6.png

吴一龙 教授

在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药学院院长钱锋教授介绍下,吴一龙教授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2022肺癌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吴一龙教授分享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22年最重要的临床研究是checkmate-816研究。基于CheckMate -816的研究数据,美国FDA于2022年3月4日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新辅助治疗特定可切除的NSCLC患者。PERLA研究显示,dostarlimab和帕博利珠单抗比较后的功效接近。吴一龙教授最后总结了肿瘤药物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景。

image7.png

董晨 院士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研究院党委书记许培文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董晨院士带来《肿瘤的精准免疫治疗——挑战与路径》的报告。董晨院士提到CD8+T细胞是抗肿瘤机制中主要的手段,现在基本上所有成功的免疫治疗策略都是通过调控CD8+T细胞的活性。免疫检查点治疗面临着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抗PD-1响应率低以及T细胞衰竭等挑战。B7-H3是一个新的免疫检查点,在卵巢癌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B7S1也是一个新的免疫检查点,可负性调节肿瘤免疫应答,能够跟PD-1抗体联合使用,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image8.png

程颖 教授

由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教授主持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进行学术报告《2022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程颖教授分享芦比替丁(lurbinectedin)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二线治疗的药物,在铂类耐药细胞和SCLC移植瘤模型中观察到很好的活性,还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诱导单核细胞凋亡,影响炎症因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产生。2020年6月15日美国FDA加速批准芦比替丁用于治疗铂类药物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中国SCLC免疫一线治疗与国际接轨将实现新的突破,正在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疗策略;芦比替丁中国桥接研究结果与国际研究相一致,新的验证研究正在进行;安罗替尼建立了SCLC三线及后线治疗标准。新型免疫药物和ADC药物在复发SCLC中看到初步疗效,是探索SCLC治疗的重要方面;SCIC的分子分型逐渐清晰,如何进行分型诊断,针对分子分型的关键分子的可行的有效的治疗策略蓄势待发。

image9.png

陆舜 教授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刘宝瑞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分享《肺癌靶向治疗中国研究进展和贡献》。陆舜教授提到靶向治疗是肺癌慢病化的“领导者”,精准治疗是NSCLC靶向治疗的突破。2005~2021年,共有15款肺癌适应证的分子靶向药物陆续在中国上市,进口药物在国内和国外上市审批的时间差正逐步缩短,中国的肺癌患者可及时地使用到世界上最前沿的药物。目前,中国的靶向药物注册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临床研究正砥砺前行。针对诸多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中国靶向治疗EGFR“百花齐放”、ALK“三代同堂”、其他靶点治疗也在不断突破。靶向耐药后治疗研究成果初露端倪。接下来,将积极拓展前线治疗方案、与各种药物联合治疗延长生命周期、ADC药物将是未来靶向治疗的发展方向。

image10.png

伍钢 教授

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杨坤禹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伍钢教授带来《RT联合IO,RT有无靶病灶优选?》。伍钢教授介绍了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的分型与免疫治疗,未来的联合治疗策略包括局部改变TME、阻断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增强T细胞免疫。放疗±免疫治疗可改善实体瘤的抑制性免疫微环境,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是克服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伍钢教授谈到肿瘤起始或转移定植时,肿瘤和正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既定的TME,由此决定了对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多病灶放疗可能优于单病灶放疗,不同靶病灶对放疗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image11.png

宋勇 教授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何侠教授主持下,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汇报《EGFR经典突变的现状和挑战》。宋勇教授围绕围手术期治疗如何更精准、联合治疗如何改善生存、合并突变如何影响治疗结局以及耐药迷局如何破解四大方面进行汇报。宋勇教授认为,围手术期将不断走向精准、联合治疗逐渐走向临床、合并突变认识走向科学全面以及克服耐药策略走向多样化。

image12.png

胡毅 教授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林勤教授主持下,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胡毅教授分享《EGFR非经典突变治疗进展》。胡毅教授围绕罕见其实并不罕见——EGFR非经典突变地位日益凸显、非经典突变治疗循证之路以及非经典突变治疗的未来探索方向三个方向进行分享。胡毅教授指出,借助结构模拟数据,预测非经典突变对药物敏感性,可指导治疗决策。联合方案治疗EGFR非经典突变的疗效正在探索中,未来可能提供新治疗选择。

image13.png

范云 教授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晓春教授的主持下,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分享《2022年NSCLC少见突变研究进展》。范云教授指出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肺癌分子图谱不断演变。2022年FDA已授予telisotuzumab vedotin(Teliso-V)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用于治疗接受含铂方案治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c-Met高水平过度表达、晚期/转移性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此外,开展普拉替尼一线治疗临床研究;新一代RET药物正处在研发中。

汪步海 教授

史美祺 教授

20221223yangzhoufeiaizhuhuichang.mp4_044546.513.jpg

王立峰 教授

20221223yangzhoufeiaizhuhuichang.mp4_044958.513.jpg

吕镗烽 教授

汪步海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吕镗烽教授就免疫治疗在NSCLC围术期中的治疗模式有哪些、免疫治疗如何改变SCLC的治疗困境、术前新辅肋免疫治疗策略是否值得推广、EGFR 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如何等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析及互动。该环节不仅是延续了历届的传统形式,更是体现了肺癌治疗领域专家学者对于学术的看重。

分会场一:手术和放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分享《非浸润性肺腺癌,从病理到影像学诊断》,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AIS/MIA)患者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肿瘤组织类型比肿瘤直径更为可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带来了《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癌特征分析》,聚焦中山医院胸外科 1333例c-stage IA期肺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数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在《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思考》中指出,肿瘤中大量存在CD8+TIL细胞,终末耗竭占比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分享《放疗遇上免疫: 局部晚期NSCLC治疗策略优化提升》,同步放化疗(cCRT)后免疫巩固是目前标准治疗,使用创新药物强化免疫巩固治疗值得期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报道《TOMO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在转移性肺癌中具有诊断与立体定向放疗效果。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带来《早期非小细胞肺癌SBRT进展与挑战》,在立体定向放疗(SBRT)2.0时代下追求做好物理精准以及探索生物精准。山东省肿瘤医院袁双虎教授汇报《小细胞肺癌放疗进展与展望》,ES-SCLC行胸部放疗可显著降低胸部复发风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谢聪颖教授在《免疫时代:精准放疗在NSCLC中的应用》中分享了GEMSTONE -301研究结果:无论序贯还是同步,舒格利单抗巩固治疗PFS均有获益。山东省肿瘤医院陈大卫教授在《免疫放疗点燃晚期肿瘤暮光之城》中介绍了PD-1/ PD-L1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利用SHP-2探索iRT三联治疗模式的初步结果。

Honeyview_图片1.jpg

分会场二:免疫和靶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2022晚期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年度进展》报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作用,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有效。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分享《免疫治疗再挑战的现状和思考》,对于irAE发生前对治疗没有达到缓解的患者,与停止治疗的患者相比,再挑战后的PFS和OS均有所改善。武汉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报告《EGFR-TKI耐药后MET扩增/过表达的晚期NSCLC临床研究纵览》的学术内容。她介绍SAVANNAH研究全球数据首发:MET高扩增和/或高过表达人群中,使用IHC检测方法的患者比例更高。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在《肺癌化学治疗的沿革与发展》中介绍CA031研究揭示了白蛋白紫杉醇相较紫杉醇PFS、OS均无显著获益,仅鳞癌ORR有提升。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带来《肺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免疫治疗改变了NSCLC的治疗格局,部分患者获得长生存。
Honeyview_图片2.jpg
 
燃石公司揣少坤博士分享《MRD领域中逐渐浮现的共识与值得期待的探索肺癌》,仅依靠非驱动变异识别的MRD+具有相似的预后预测效能。世和公司汪笑男博士带来《多组学液体活检技术在早中期肺癌中的最新应用进展》的报告,cfDNA片段组学特征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已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癌种早筛中开展临床验证,性能优异。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在《2022 ALK阳性NSCLC患者全程管理思考》指出,阿来替尼针对ALK变异专一性好已列入NCCN指南推荐。

Honeyview_图片3.jpg

 讨论环节

在苏北人民医院徐兴祥教授的主持下苏北人民医院许文景教授、贺建胜教授、孙长江教授、黄谦教授就如何提高肺癌免疫治疗的ORR、用于实体瘤疗效评估的RICIST标准评估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优劣性等热点问题进行精彩的讨论及互动。

image35.png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由苏北人民医院束余声院长作大会总结。他指出本届大会对于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感谢诸位教授对于扬州肺癌高峰论坛的支持,感谢诸位教授的辛勤付出。欢迎大家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到扬州,期待明年的扬州肺癌高峰论坛!

20221223yangzhoufeiaifenhuichang1.mp4_040841.717.jpg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