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会报道】2022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年会-胃癌专场会议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和胃癌是我国高发肿瘤,其临床诊治进展一直是关注热点。为了推进我国食管癌、胃癌防治工作,鼓励和支持临床医师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胃癌、食管癌的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生存获益,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的“2022年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2年11月27日成功召开。在本次会议中,专家们围绕胃癌、食管癌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探讨了诸多临床诊疗热点话题。在此,【肿瘤资讯】特对胃癌专场会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工作专场

会议伊始,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轮值理事长背景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学会驻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鹊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大会致辞,两位专家指出虽然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至今,一直在经历疫情。但是,专委会相关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取得了诸多的成绩。本次会议的内容,围绕胃癌多学科诊疗展开,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基础和临床的融合,相信本次会议定能让大家有所思、有所得。

随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进行了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并对于未来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展望,表示对未来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充满信心。

进展与争鸣

该环节,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敬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靖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的主持下,专家们围绕晚期胃癌外科干预时机、提升胃癌诊治水平、胃癌精准分子诊断和分期评估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晚期胃癌外科干预时机-外科角度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陕飞教授
陕教授指出对于不同晚期胃癌外科干预的理论最佳时机是肿瘤得到最大化的控制之后到肿瘤出现耐药进展之前。目前,肿瘤外科医生对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存在两种普遍观点:其一,化疗后明确达到根治性手术标准的患者应考虑行转化手术;其二,化疗及观察时间延长至6个月甚至1年,病情持续稳定之后再考虑转化手术,可能增加患者获益和安全性。无论是转化手术(R0)还是减瘤手术,患者的安全性都是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并发症而导致系统治疗的中断或延误将产生不良影响。

晚期胃癌外科干预时机-内科角度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彭智教授
彭教授指出外科在晚期胃癌治疗中亦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主动姑息手术,该手术可以通过小的创伤,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进而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后续治疗;其二,被动姑息手术,如果患者出现了穿孔、出血,需要尽早的进行被动姑息手术。同时,医生在平时需要具备治未病的理念,减少患者进行被动姑息手术的几率;其三,对于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尽可能的让患者达到技术和生物的可切除,进而让患者达到根治。

如何提升胃癌诊治-临床问题驱动胃癌的精准基础研究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小田教授
张教授指出,近年来临床医生之间的跨学科交流已不存在障碍。但是,临床医生和进行基础研究的研究者的交流,尚存阻碍。当前,中国特色的胃癌精准研究,临床问题是核心驱动力且拟人化模型在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帮助解决肿瘤精准治疗中鉴定患者靶点和标志物特征、促进精准治疗药物研发以及为患者选择药物方案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目前已发布了国内首部类器官专家共识,以规范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以期能够为肿瘤精准治疗带来更为权威的指导。

如何提升胃癌诊治-从基础到临床

讲者: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高静教授
高教授指出想要提高胃癌诊疗水平,就需要围绕临床问题进行临床前研究,且最终将临床前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现闭环。当然,其间离不开多学科交叉合作以及多手段整合应用。从临床到基础和从基础到临床,想法种类、实施难易、质量控制、个人角色、实施风险、结果呈现以及结果意义均不同。但随着研究结果的不断积累,最终基础研究结果都会为临床诊疗服务。

胃癌精准分子诊断-2022年的进步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孙宇教授
孙教授指出进展期胃癌内不同肿瘤细胞的克隆,使得胃癌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同时肿瘤微环境也具有多样性。抗HER2 抗体偶联药物(ADC)的问世,让HER2低表达的胃癌也开始受到关注,而HER2激活突变或易位重排等其他变异形式是否可以拓宽HER2阳性胃癌的范畴也值得期待。胃癌HER2之外的其它分子靶向治疗虽屡经波折,但针对c-MET和Claudin18.2分子靶向治疗的早期临床研究结果也令人鼓舞。目前,指导临床免疫治疗的标志物主要有MSI/MMR、PD-L1和TMB等。然而,胃癌肿瘤微环境涉及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免疫微环境评分体系目前尚不健全。胃癌的精准整合诊疗应该包括胃癌的发病机制、准确诊断、精准分型和分层以及精准个体化治疗等。

胃癌精准分期评估-2022年的进步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唐磊教授
唐教授指出胃癌影像分期还存在着诸多的瓶颈,最大的瓶颈在于分辨率不足。针对该瓶颈,现在影像组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目前还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当前,应该同时进行组学的研究和主观征象的探索,才能同时满足未来临床诊疗的需求和现在患者的诊疗需要。当然,目前大家也认识到了光进行组学研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因此,开展主观征象的研究且细化研究,关注点更加聚集。与此同时,为了给予胃癌患者更精确的分期,影像科内部也在进行多模态的结合,外部也在和其他学科交融,开展高证据级别、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在学术分享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志冬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卢瑗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永琨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畅教授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学术思辨,予人诸多启迪。

专家讨论

MDT临床实践

该环节,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邱妙珍教授的主持下,专家们进行了临床实操多学科诊治病例的分享,专家们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给出了诸多诊疗建议。

晚期胃癌多学科精准治疗案例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雅坤教授
王教授分享了一例罹患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卵巢转移,广泛腹膜转移,多个治疗靶点阳性的年轻晚期胃癌患者,在经过MDT讨论予双卵巢切除之后,一线予POS方案化疗,二线予CLDN18.2/PD-L1双抗治疗,三线予伊立替康+呋喹替尼治疗,四线予FGFR抑制剂治疗之后,获得长期生存。通过该病例,王教授指出MDT+精准治疗是改善晚期胃癌预后的关键。

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柯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姜志超教授、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刘芹教授围绕该病例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令人收获满满。

专家讨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讨论

讲者:辽宁省肿瘤医院董茜教授
董教授分享了一例胃窦小弯部腺癌[低分化伴印戒细胞癌,弥漫型,HER2阴性,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PD-L1 联合阳性评分(CPS )10],临床分期为cT3N1M0 Ⅲ期患者的病例。通过MDT讨论之后,予SOX化疗1周期[评效疾病稳定(SD)],Cape+PD-1单抗治疗5周期达到部分缓解(PR)后,予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而且,在术后予PD-1单抗单药治疗10个周期,术后2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转移。该病例再次充分体现了MDT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孙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陆俊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永恒教授围绕该病例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将会议氛围引向高潮。

专家讨论

会议总结

在会议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她对于各位专家的学术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指出期待在2023年大家能够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齐心聚力,开展临床研究解答大家共同关注的临床问题。

全体合影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mber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2月01日
刘蕊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胃癌专场会议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30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2022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年会-胃癌专场会议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30日
陈晓燕
六安世立医院 | 肿瘤科
胃癌专场会议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