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彩回顾 | 首届浆细胞疾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青岛国际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学习班顺利闭幕

2022年09月2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9月25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首届浆细胞疾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青岛国际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学习班”正式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由青岛市市立医院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聚集多位国内外专家大咖,围绕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进展、专病建设、指南解读及免疫治疗等热点话题展开学术讨论,并特设疑难病例讨论环节,基于真实临床病例,研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对策略。【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了本次大会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主席致辞

大会开幕式中,在大会执行主席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的主持下,大会特邀主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洪国教授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
 
本次论坛高朋满座,大咖云集,汇聚线上线下一线血液病专家及多位青年学者,旨在传递国内外浆细胞最新诊疗进展,带动和提高全国血液病规范化诊疗及科研水平,对广大血液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及长期生存意义深远,希望各位与会者融汇学术思想,共同促进诊疗水平进步,使更多患者获益,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钟玉萍教授

吴德沛教授

周道斌教授

7b4a7717806c8ad5d66a4f40a9e7d86.jpg黄晓军教授

朱军教授

纪春岩教授

侯明教授

王欣教授

赵洪国教授

专题报告环节

上午场的学术报告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担任主席,两位教授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及专委会的成立赠予了美好的祝福。

侯健教授

陈文明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瑾教授主持,澳大利亚墨尔本文森特医院Prof. Constantine Tam分享了“B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第一代BTKi伊布替尼作为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重要靶向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引入的不良反应同样值得关注。泽布替尼作为第二代BTKi的代表,选择性更强,在临床研究中展示出更好的疗效与更高的安全性,未来有望成为MCL、WM、CLL的标准治疗药物。

蔡真教授

Prof. Constantine Tam

路瑾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李利红教授主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曹欣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徐燕教授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晓桃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阎骅教授

罗军教授

曹欣欣教授

李利红教授

徐燕教授

王晓桃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分享了“复旦中山多发性骨髓瘤专病建设实践”。刘教授从患者筛查、科室规范、诊疗方案变迁、多学科及多中心协作的开展、人才培养等角度阐述了该中心在多发性骨髓瘤专病建设方面的经验,该中心在正确地专病建设方针下,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积极开展各项研究。

景红梅教授

刘澎教授

傅琤琤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傅卫军教授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战榕教授主持,青岛市市立医院周霞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魏永强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松福教授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薛华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傅卫军教授

周霞教授

魏永强教授

战榕教授

江松福教授

薛华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施菊妹教授及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丽娟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分享了“高危骨髓瘤的再认知”。多发性骨髓瘤的“高危”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影响彼此,MRD可以作为一种动态的风险评估工具,目前高危型骨髓瘤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未来需努力建设包括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治疗因素的综合评估系统。

施菊妹教授

王鲁群教授

陈丽娟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伟教授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振宇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兵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张启科教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钟立业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钟璐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王伟教授

陈兵教授

张启科教授

李振宇教授

钟立业教授

钟璐教授

安徽省肿瘤医院丁凯阳教授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廖爱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俊茹教授分享了“首次复发MM的治疗选择”。几乎所有MM都会复发为RRMM,并在复发时增加高危标记,随着多次复发预后渐差,因此首次复发时的治疗选择非常重要,挽救性ASCT被认为是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首选,新一代PIs/IMids及免疫治疗等方案则依据具体情况选择。

丁凯阳教授

刘俊茹教授

廖爱军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玉君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主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志勇教授、赣州市人民医院钟明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鹏程教授及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李佳丽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董玉君教授

曾志勇教授

钟明星教授

李春蕊教授

贺鹏程教授

李佳丽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房佰俊教授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光忠教授分享了“新药时代,ASCT治疗NDMM——单中心数据分析”。目前,ASCT仍然占据NDMM一线治疗的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杨教授介绍了该中心开展的一项单中心数据分析,指出肾功能、高危细胞遗传性异常、ASCT后MRD短暂阴性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对MM患者的诊疗提出新的思考。

房佰俊教授

杨光忠教授

李菲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主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大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琳教授、北京医院王婷教授及青岛市市立医院卫丽妍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苏丽萍教授

高大教授

杨琳教授

糜坚青教授

王婷教授

卫丽妍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李昕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刘志强教授分享了“γδ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和研究机制”。γδT细胞具有固有免疫细胞属性及获得性免疫细胞属性,可通过多种受体识别肿瘤细胞,可分化为产生不同细胞因子的功能亚群,抑制肿瘤的生长,刘教授基于临床前研究介绍了γδ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期待进一步研究带来更多结果。

李昕教授

刘志强教授

孙春艳教授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东平教授及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占聚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冯佳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华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时杰教授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李莉娟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黄东平教授

冯佳教授

王华教授

王占聚教授

时杰教授

李莉娟教授

伴随着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的主持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路瑾教授的总结,上午场的专题报告环节正式结束。

李娟教授

路瑾教授

午间环节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亚非教授分享了“NDMM治疗机会浪潮—从三药到四药”。王教授基于临床研究介绍了适宜移植的NDMM患者中三药方案到四药方案变迁中的改进,并针对四药方案中药物的选择讨论了应考量的因素。

贡铁军教授

王亚非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薛宏伟教授主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冯永怀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史明霞教授及烟台硫磺顶医院徐俊卿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薛宏伟教授

冯永怀教授

史明霞教授

徐俊卿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主持,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分享了“浅谈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策略”。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各项机能处于衰退状态,虚弱状态可能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因此需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并根据虚弱度分层治疗。由于MM易反复复发, 老年患者更需持续治疗以获得长期获益,但是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限制持续治疗的应用,因此应选择有效、可耐受及使用简便的药物。伊沙佐米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耐受性及简便性的持续治疗选择,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体现出显著的获益。

王晓波教授

钟玉萍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王立茹教授主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杜以萍教授、日照市人民医院刘加强教授及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魏垂江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立茹教授

杜以萍教授

刘加强教授

魏垂江教授

病例讨论环节

下午场的会议以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及青岛市市立医院王雷教授的致辞开始,下午场的疑难病例讨论环节将基于临床实践中的真实疑难病例展开诊疗讨论。

25fa9b5106f077d4dc521dc352c05c5.jpg江倩教授

王雷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春亭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万伟教授分享了一例“达雷妥尤单抗一线联合化疗治疗髓外简变性浆细胞瘤”的病例分享。该患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DS分期:IIIA期,ISS分期:III期。第一疗程予以PAD方案化疗,治疗无效疾病出现迅速进展,后增加达雷妥尤单抗后症状减轻,后续采用达雷妥尤单抗+PAD四药联合治疗,血M蛋白持续下降,疗效PR,持续治疗后进一步缓解,疗效sCR,不良反应多为1级或2级。

赵春亭教授

万伟教授

泰安市中心医院滕清良教授主持,潍坊市人民医院王宝宏教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刘国强教授及青岛市中医医院范传波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滕清良教授

王宝宏教授

刘国强教授

范传波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许洪志教授主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燕玮教授分享了一例“MM治疗后合并髓系肿瘤”病例。该病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后,接受PCD,VRD治疗,疗效VGPR,后接受ASCT后疗效sCR,维持治疗近一年保持CR后再次ASCT,后继续维持治疗,疗效保持CR。后该患者合并髓系肿瘤,行靶向+化疗,下一步的治疗选择则求助于现场讨论。

2 (1).png许洪志教授

2 (2).png燕玮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彭军教授主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于文征教授、聊城市人民医院肖太武教授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袁长勇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 (3).png彭军教授

2 (4).png于文征教授

2 (5).png肖太武教授

2 (6).png袁长勇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李大启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倩教授分享了一例浆母细胞骨髓瘤病例。该患者首次病理诊断为侵袭性B细胞肿瘤伴浆细胞分化,后经MDT会诊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考虑简变性浆细胞瘤,诊断为IgA-λ型,BD治疗1疗程后转归过程中病情迅速进展,后离世。李教授以该病例为例分享了对间变/浆母细胞骨髓瘤与浆母细胞淋巴瘤的鉴别及诊断要点。

3 (1).png李大启教授

3 (2).png李倩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毕可红教授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洁教授、日照市中医医院许崇艳教授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李召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3 (3).png毕可红教授

3 (4).png吴洁教授

3 (5).png许崇艳教授

3 (6).png李召教授

临沂市中心医院接贵涛教授主持,烟台硫磺顶医院初晓霞教授分享了“兆塑基石,全线守护:兆珂®开启NDMM治疗新纪元”。MM具有肿瘤内异质性,传统药物易致突变累积,为临床治疗带来挑战,患者的首次治疗至关重要,而全球首个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不受肿瘤内异质性影响,具有直接杀死骨髓瘤细胞并激活免疫的独特双重机制,带来持久的深度缓解,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目前已经在国内获批一线适应症并得到权威指南推荐。

4 (1).png接贵涛教授

4 (2).png初晓霞教授

淄博市中心医院王振城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秦雪梅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史雪教授及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徐芝龙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4 (3).png王振城教授

4 (4).png秦雪梅教授

4 (5).png史雪教授

4 (6).png徐芝龙教授

临沂市人民医院张海燕教授主持,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分享了“《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2022修订)》RRMM解读”。2012年12月NMPA批准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适用于后线治疗RRMM,对于RRMM患者复发后再诱导的方案选择,应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在诱导治疗后进行判断。塞利尼索可克服PI的继发耐药,自2015年被FDA批准以来,在RRMM中持续探索,以其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使RRMM患者获益显著,目前已被写入新版诊疗指南,并得到NCCN、ESMO、IMWG、CSCO及CMDA五大权威指南推荐。

5 (1).png张海燕教授

5 (2).png钟玉萍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主持,解放军第971医院孙青刚教授、青岛市中心医院李颖教授及青岛市市立医院吴弘英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 (3).png李增军教授

5 (4).png孙青刚教授

5 (5).png李颖教授

5 (6).png吴弘英教授

潍坊市人民医院冉学红教授主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伟教授分享了“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泊马度胺目前已经进入基本医保,用药可及性大大提高,但我国部分临床工作者仍缺乏用药经验,在此基础上专家共识诞生了。IMiDs作为一类靶向蛋白降解的化合物,泊马度胺作为第三代IMiD,较沙利度胺与来那度胺具有最强的抗肿瘤作用,是RRMM尤其首次复发的基石,目前已得到多项指南推荐,并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此外共识中还包括了剂量调整梯度及用药监控指导等内容。

6 (1).png冉学红教授

6 (2).png王伟教授

威海市立医院邓秀芝教授主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崔中光教授、烟台硫磺顶医院马俊杰教授及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张文娟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6 (3).png邓秀芝教授

6 (4).png崔中光教授

6 (5).png马俊杰教授

6 (6).png张文娟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秦小琪教授主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冯献启教授分享了“凯洛斯®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仍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首次复发治疗目标为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及延长PFS,目前对于高危患者临床亟需有效治疗方案,而注射用卡非佐米作为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为治疗骨髓瘤带来新的选择,对比起既往PI,卡非佐米显示出更强抗肿瘤活性,更少脱靶效应,促进RRMM治疗深度缓解目标的达成,还可与来那度胺协同抗骨髓瘤机制,在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得到多项权威指南的推荐。

7 (1).png秦小琪教授

7 (2).png冯献启教授

青岛市中心医院王玲教授主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海英教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隋秀芳教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高燕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7 (3).png王玲教授

7 (4).png王海英教授

7 (5).png隋秀芳教授

7 (6).png高燕教授

大会总结

大会临近尾声,大会主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孟繁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袁成录教授及执行主席钟玉萍教授作总结致辞。本次大会在钟玉萍教授的精心组织下圆满落幕,多位国内外血液病肿瘤大咖参与,学术分享内容丰富。本次会议标志着青岛市骨髓瘤诊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再次感谢所有与会专家的参与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希望之后持续开展高水平学术活动,以此提高骨髓瘤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8 (1).png孟繁军教授

8 (2).png袁成录教授

8cdb2b5322b218f153c138b39f6c712.jpg钟玉萍教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2年10月07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第二届青岛国际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学习班
2022年10月06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第二届青岛国际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