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发布,助力临床用药规范化治疗

2022年07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泊马度胺作为第三代免疫调节剂,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在我国上市时间较短,多数临床医师对于泊马度胺用药经验尚少。近期,《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为我国临床医师规范化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肿瘤资讯】特邀共识专家组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对共识进行解读,并围绕MM治疗现状、泊马度胺的临床应用以及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未来探索方向展开深入讨论。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黄晓军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的意义和亮点

马军教授: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近年来多款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获批上市,为MM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MM已经逐渐成为可以长期生存的慢性病。泊马度胺是第三代免疫调节剂(IMiD),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2020年5月又批准其用于治疗卡波西肉瘤(KS)。泊马度胺于2020年11月在我国获批上市,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R/R MM治疗的基石药物。随着泊马度胺在中国的上市,并且通过国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泊马度胺已经成为目前R/R MM患者可及性高,经济负担较小的新药。但目前我国多数临床医师对泊马度胺用药经验尚少,因此共识专家组成员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和真实世界研究,制定了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我国血液科的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推动MM规范化诊疗,为中国MM患者生存时间更长,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而努力奋斗。

随着新药的不断发现,MM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患者也对药物安全性、生存质量以及用药体验也有了更高的期望,越来越需要进行全程化管理。结合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导原则,不断加深对泊马度胺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进行规范治疗和全程化管理,使MM患者的获益更大化。此外,共识的发布也为泊马度胺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继续探索提供指导。

黄晓军教授:随着MM领域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挑战,临床医生需要更多学习,才能把这些药物用得更好。泊马度胺是MM治疗领域复发难治的基石药物,本共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系统地掌握这个药物,以便更好地把药物应用到临床中为患者服务,这也是指南共识最重要的意义。

泊马度胺的结构与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相似,但具有更强的抗MM活性和更好的安全性,共识对泊马度胺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机制进行了深度解析,可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和用好泊马度胺。泊马度胺不仅可以用于治疗MM,还可以用于治疗KS、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等多种疾病,共识也介绍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医生未来探索药物更多的治疗领域提供参考。此外,共识对泊马度胺在不同疾病中的推荐剂量和疗程也进行了梳理,对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甚至包括特殊人群的用药都有详细介绍,让临床医生能够迅速找到泊马度胺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对临床医生短时间内掌握泊马度胺的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李娟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侯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的治疗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李娟教授:相比十几年前,中国MM患者的PFS和OS都得到了明显延长,但治疗现状仍不尽如人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包括:(1)很多患者未得到较好的规范化治疗;(2)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比例较低;(3)我国新药的普及性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慢。因此,我国的MM治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复发难治是MM的治疗难点之一,几乎所有的MM患者都会复发,而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治疗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亟需更多具有新的作用机制或者更强抗肿瘤效果的药物。泊马度胺是第三代IMiD,与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相比,具有更强的抗MM活性,更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具有独特的安全性,而且周围神经炎的发生更少。以泊马度胺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如联合达雷妥尤单抗(Dara)、联合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PI)卡非佐米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都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尤其是Dara+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方案,疗效确切并且毒副作用较少,病人的耐受性更好,治疗依从性更高,而且泊马度胺和Dara均已进入医保,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使病人应用起来经济上可以承担得起。

侯健教授:泊马度胺作为第三代IMiD,经过结构改构后效能得到提升,尽管也是以CRBN蛋白作为直接作用靶点,但结合位点不同,亲和力更强,与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不存在交叉耐药。泊马度胺以非常低的剂量就可以有效结合CRBN蛋白,能够有效治疗MM,并且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已有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泊马度胺与其他抗骨髓瘤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1+1>2的结果,并且以泊马度胺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要明显优于两药方案。

OPTIMISMM研究表明,在接受过1~3线治疗的R/R MM患者中,采用PVd(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方案明显优于V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ORR可以从50%提高到82.2%,PFS也有所延长。亚组分析显示,泊马度胺可克服来那度胺耐药,首次复发应用PVd方案可进一步提升获益。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的І/Ⅱ期研究也显示,泊马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PCD),可有效治疗R/R MM,总体有效率为65%,优于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D)组的39%,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总体来讲,泊马度胺是一种相对经济便捷的口服药物,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以泊马度胺为基础的方案正在成为更多复发难治MM患者的治疗基石方案。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患者使用口服用药可以减少来院,实现居家治疗,更便捷。

泊马度胺有很多优势,但在应用中也要关注一些问题。比如,骨髓抑制作用较强,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减少,导致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增加;因其是免疫调节类药物,可能存在潜在的血栓风险等。因此,临床实际应用中,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根据指南、专家共识指导,在临床中规范化用药,规范地进行剂量调整,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吴德沛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多措并举,提升泊马度胺用药规范性和MM规范化诊疗水平

吴德沛教授:MM目前尚无法治愈,需要持续治疗,保证患者长期治疗的规范性。一方面要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提高对疾病和不规范治疗危害的认知,提升勇敢面对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医生应深入了解泊马度胺等创新药物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方案、不良反应处理、规范用药周期及剂量调整等临床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MM的生存时间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第一次治疗的缓解时间,如第一次缓解时间较长,最终患者生存时间往往也较长。首次复发后,缓解深度不足,会导致疾病更快的进展。因此,对于首次复发后的治疗,控制骨髓瘤整体病程的发展非常重要。多个权威指南明确指出,首次复发MM的治疗目标是获得最大程度缓解,进一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因此,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复发时的肿瘤特征、经济状况、体能状态以及既往治疗情况等,综合考虑制定首次复发后的治疗方案。随着医保报销政策的改革和药物集采的实施,绝大多数患者在一线治疗中均能同时使用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因此在首次复发后建议首选泊马度胺为主的联合方案。泊马度胺已于今年1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也可以办理泊马度胺双通道,从院外就近选择一家固定的药店,无须到医院也可以用医保优惠价格用到药物,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随着治疗选择的增多,对医生也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如何合理地用好多种新药,根据患者的特征制定最佳的联合用药方案,准确处理相关药物并发症等,是多数临床医师需要努力的方向。共识详细讲解了泊马度胺的作用机制、联合用药方案、不良反应处理、规范用药周期及剂量调整等系列知识,为我国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泊马度胺提供了参考。对于基层医生,首先要仔细研读MM相关的指南共识,掌握MM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推荐,提高诊疗规范化意识;其次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或者进修,认真听取共识的解读,积极推广MM规范化治疗,提升自身临床诊疗水平。此外,也希望在多方努力下,不断提高创新药的可及性,让创新药物惠及更多MM患者,也让基层医生有更多机会积累创新药物使用的经验。

沈志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胡豫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疗效与安全性兼具,泊马度胺胶囊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沈志祥教授:中国目前MM的整体治疗现状仍有待改善。一方面由于MM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较大,另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导致大部分患者没有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未能取得更长期生存获益。近几年,随着各种新药的出现,MM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且得益于国家的政策,药物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期有了显著提高和延长。泊马度胺是第三代IMiD,拥有中国人临床研究数据,安全性好。2021版ESMO指南、2021版IMWG指南、2022版NCCN指南、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指南(2022年修订版)、2022版CSCO指南等诸多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含泊马度胺的方案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而且泊马度胺在MM领域的未来探索方向也非常广阔。比如,泊马度胺用于初治MM患者的治疗。PRIME研究早期的数据显示含泊马度胺的三药方案用于初治MM患者耐受性良好,4疗程后ORR为100%,9疗程后MRD阴性率为90%,带来较好的缓解水平和缓解深度。2022EHA上公布的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研究,旨在评估PVd方案(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一线治疗伴肾损伤MM患者的肾脏缓解、血液学反应和安全性,在56例可评估血液学反应的患者中,ORR为91.1%,69.6%的患者获得了非常好的缓解,41.1%的患者达到CR,78.7%的患者达到研究主要终点,3个月的肾脏ORR为89.4%,达到最佳肾脏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5(0.3-11.0)个月,表明该方案可以为伴有肾损MM患者带来较好的肾功能改善,泊马度胺有望用于一线肾功能不全MM患者治疗。

MM未来将朝着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向发展,随着更多临床研究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涌现出更多、更有效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为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提供更多可能,未来期待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泊马度胺治疗R/R MM的最佳联合治疗方案,也期待未来泊马度胺的治疗线数可以提前,发挥更大的作用。

胡豫教授:泊马度胺自上市以来,由于其具有多靶点多机制的免疫调节作用,不仅在MM中展现出极具应用前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KS、PCNSL、PVRL、A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多个疾病中也表现出很好的治疗潜力。比如,近期发表在Blood的一项Ⅰ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在PCNSL或PVRL患者中应用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确定泊马度胺MTD为5 mg,在25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 为 48%,16例 MTD组患者ORR 为 50%,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时间为5.3 个月,出现缓解的患者中位mPFS为9个月。3~4 级 血 液 学 不 良 反 应 主 要 包 括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21%)、贫血(8%)、血小板减少(8%)。总体来说,泊马度胺在治疗PCNSL、PVRL中有相当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目前,泊马度胺已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复发难治PCNSL患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对泊马度胺的应用前景进行多层面、多方位的探索,力求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选择。总之,随着泊马度胺在我国的上市,临床医生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可探索的疾病领域会更加广泛,期待它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马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黄晓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亚太血液联盟常委会主任
亚太细胞治疗学会主席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及美国血液学会国际常委会委员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主任
任《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

               
吴德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总编辑

4.png                
沈志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前主任
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液病学会前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主编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编委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二等奖

               
胡豫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实验血液学会副主委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主委
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副主编
Thrombosis Research/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副主编

               
李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名医

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中山一院内科主任,血液科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国际骨髓瘤协会和亚洲骨髓瘤网成员
主持过或正主持的基金有国自然基金等20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70多篇,以第一负责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华夏医学奖二等奖,主编专著6部。

1.png                
侯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肿瘤科分会委员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上海市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主委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编号:NP-HN-PO-2022.07-11 valid until 2024.0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Cindy.W


评论
2023年05月29日
汪惠斌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