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繁花似锦,学术盛宴百花争鸣!多年来,在肿瘤界同仁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大连肿瘤专业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启了全新的航程!为了进一步提升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和精准化治疗理念,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SCO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大连市肿瘤分会联合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三届肿瘤综合治疗学术会议”于2022年6月23日—6月26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
主会场大会主席团大咖云集,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顾晋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东方临床肿瘤学研究中心秦叔逵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振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共同担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阳教授和李曼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执行主席李曼教授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此次大会的盛况。对CSCO多年来的持续引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中华医学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大连市医学会等各级学会的大力支持致以最衷心的谢意,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参会和辛勤付出致以最诚挚的感激,期待本次大会在广大专家同道的参与指导下能够取得丰硕的研讨成果!
随后,秦叔逵教授、林桐榆教授、张鹊教授分别致辞,首先祝贺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三届肿瘤综合治疗学术会议的胜利召开,欣喜于大医二院肿瘤内科取得的成就,大医二院肿瘤学科底蕴深厚,人才济济,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学科影响力与日俱增。致辞专家肯定了会议内容先进、新颖、丰富及其对肿瘤治疗的积极推动作用,不断引领着东北地区肿瘤事业的发展,最后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肿瘤内科的发展离不开医院的大力支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任萍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祝福,感谢多年来各位顶级专家的支持,帮助,使大医二院肿瘤内科快速发展。此次大会顶尖专家大咖的莅临指导让会议流光溢彩,全体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更让会议熠熠生辉,最后衷心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向线上线下参会的专家表达崇高的敬意。
主会场于6月25日顺利召开,特邀多位业界顶级专家从“胃肠”交辉、“乳”此精彩、“肺”扬劲帆、“巢”筑芳华、“淋”琅满目等篇章,分别讲授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权威专家同台发声,高屋建瓴。会议当天观看人次近5万,特此整理主会场精彩内容,与各位读者共飨学术盛宴。
“胃肠”交辉
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振宁教授
《晚期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进展》
秦叔逵教授作题为《晚期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进展》学术报告。秦叔逵教授指出,胃肠道间质瘤是基因型驱动靶向治疗的典型案例,新型药物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设计理念,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治疗,可能多环节,更加全面地抑制,进一步提高疗效,全新作用机制的新药研发,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个体化、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直肠癌手术切缘的概念与争议》
随后北京大学肿瘤医学顾晋教授进行学术讲座,题目为《结直肠癌手术切缘的概念与争议》。
顾晋教授提出,对于结直肠癌手术,规范的操作,合理的手术切缘,对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至关重要。除了结肠癌“纵向切缘”的判断以外,直肠癌“环周切缘”的安全距离也非常重要,新的技术包括术中的HPI和FA技术的逐渐普及,对外科医生的技术判断带来益处。
专家团讨论
李健教授、李明教授、王畅教授认为晚期胃肠间质瘤药物选择更加精准化,应从机制方面开展更多研究,精准诊断,力求有所突破。对于结直肠癌手术切缘,如何正确地选择手术的“规范的手术切缘”和“理想的手术切缘”对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乳”此精彩
主持: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
《CSCO BC指南更新要点》
江泽飞教授讲解了CSCO BC指南更新的背景和要点,并以HER2阳性乳腺癌为例,指出了在靶向时代背景下,HER2阳性EBC正走向治愈之路,HP双靶新辅助治疗成为标准,高pCR率进一步增加高复发人群治愈机会;中国专家共识更新使得HER2阳性MBC分层分级策略更加清晰规范,更好地指导HER2阳性乳腺癌的规范诊疗,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专家团讨论
井明晰教授、李薇教授、罗静教授参与了此环节的讨论。一致认为最新版指南内容更加丰富,分层更加贴合国内诊疗现状,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希望有更多的循证证据贴合指南。
“肺”扬劲帆
主持: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
《肺癌新辅助与辅助免疫治疗进展》
周彩存教授针对肺癌免疫治疗的围手术期相关进展给予详细的阐述,将肺癌的免疫治疗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当前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现状。周彩存教授介绍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反应维持时间比较长,不耽误手术,辅助化疗免疫单药效果小于免疫加化疗的效果,指出MRD检测可用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区分可能受益于辅助治疗的高危人群。
王洁教授提出Biomarker探索是免疫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已形成从单一到整合、静态到动态、正向与负向及新技术开发的新格局,受包括肿瘤异质性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免疫治疗biomarker探索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开发多种生物标记物整合模型、开展biomarker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开发biomarker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专家团讨论
刘哲峰教授、汪进良教授、王俊教授进行了讨论,认为探索疗效预测和预后标志物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多维、动态疗效监测应用到临床,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巢”筑芳华
主持: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
《卵巢癌治疗新进展》
吴令英教授详细介绍了卵巢癌治疗的新进展,全程讲解,行云流水,如沐春风。指出应全面掌握卵巢癌诊治规范,初始治疗前应完成多学科诊疗,提高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非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前病理学诊断。分享了自己团队的研究学术成果,并融合了ASCO、SGO等大会对于复发卵巢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内容耳目一新,与会者深受启发。
专家团讨论
刘子玲教授、唐洁教授、杨慧娟教授组成专家团进行研讨,卵巢癌治疗关注全程管理,关注中晚期卵巢癌一线化疗后的维持治疗,且相关临床研究可为卵巢癌诊治提供新思路。
“淋”琅满目
主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
《淋巴瘤进展与启示》
林桐榆教授讲述了淋巴瘤的进展与启示,淋巴瘤诊治需要借鉴各种亚型之间的经验和其他肿瘤的诊治理念,治疗中安全性管理需要参考其他医学知识,多学科个体化发展是提高淋巴瘤诊治水平的方向,普及规范诊治是提高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前提。目前CAR-T治疗及新药临床试验,已经推动了淋巴瘤的诊疗进程,未来,加大新药研发将是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专家团讨论
白鸥教授、刘耀教授、周凡教授指出血液和淋巴瘤中新的药物和治疗模式不断拓展,应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个体化治疗,并且应与病理紧密结合,靶向药物、自体移植可让更多患者受益。
总结致辞
喜看渤海千重浪,共襄盛会启新航!我院肿瘤学科奠基人张阳教授在大会总结中再次对各级学会的引领、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关注和支持此次大会的专家表达诚挚的敬意,并畅想大连地区肿瘤事业发展的前景和愿景。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三届肿瘤综合治疗学术会议主会场会议在全体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下圆满落幕!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