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坐镇,共话未来 | 愈见新力量-乳腺癌中青年专家国际交流学院第二期隆重举行

2022年06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提升乳腺癌诊疗水平,促进与国际乳腺癌领域专家交流,打造碰撞理念的中青年学术交流平台,“愈见新力量-乳腺癌中青年专家国际交流学院”系列栏目隆重推出。栏目着眼于乳腺癌诊疗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差异化学术平台,激发新的学术思维。第二期会议特邀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Harold J. Burstein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参与,汇聚多位乳腺癌中青年专家,共同聚焦早期乳腺癌生物标志物进展。

专题-英文.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教授开场致辞,表示“愈见新力量-乳腺癌中青年专家国际交流学院”系列栏目的目的是为中青年学者打造畅所欲言、碰撞理念的交流平台,针对临床诊疗中的难点、疑点和矛盾激发出新的学术思维,以促进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讨论。

第二期海报.jpg

早期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

Harold J. Burstein教授系统梳理了早期乳腺癌预后和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进展。除了ER、PR、HER2外,由于奥拉帕利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BRCA1/2基因的检测日益重要。KEYNOTE-522研究显示免疫新辅助治疗获益不论PD-L1表达状态。激素受体(HR)阳性患者异质性强,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分级、分型、Ki-67及基因检测等都和复发风险相关,目前临床中依旧依据肿瘤分期制定治疗决策。乳腺癌指数(BCI)可预测治疗时间延长带来的获益。Ki-67是强大的预后指标。Oncotype DX和MammaPrint基因检测同样是良好的风险标志物,因此将基因信息和分期结合时判断预后的有效方法。多基因检测工具可以用来指导HR+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化疗。MONARCH E研究显示Ki-67是有效的预后标志物,可以预测辅助阿贝西利治疗获益。

讨论环节

1. Oncotype DX和MammaPrint等基因信息对于辅助化疗疗效和Ki-67对于阿贝西利强化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如何?

Harold J. Burstein教授认为患者的复发风险及化疗的必要性需结合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类型等指标综合判定。Ki-67低水平患者也可从阿贝西利辅助治疗中获益,但是绝对获益减少,其预测作用还需要更长期随访的成熟数据来判断。

2. PD-L1等标志物可用于晚期肿瘤治疗,但尚未用于早期肿瘤的原因

Harold J. Burstein教授表示可能和PD-L1在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的异质性有关,综合肿瘤浸润细胞(TILs)、CD8+细胞等其他免疫标志物有助于更好预测免疫治疗疗效。

3. 基因低风险HR+患者是否使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Harold J. Burstein教授认为基因低风险患者接受内分泌新辅助治疗是一种可选治疗方式,但是面临着需要长期治疗和不均一消退等挑战,所以更多用于高龄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生物标志物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效应和研究价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对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生物标志物进行盘点。从RNA转录层面,PAM50多基因工具有助于对患者进行精准分型。MammaPrint、Oncotype DX等多基因工具可以预测新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获益。从DNA层面,新辅助治疗后循环肿瘤DNA(ctDNA)和预后具有强相关性,PIK3CA突变患者显示出pCR率降低趋势,BRCA1/2突变可预测PARP抑制剂疗效。蛋白层面上,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TILs和免疫治疗的pCR率相关,Ki-67的显著降低和较高的pCR率相关。此外,影像学手段如PET-CT等也可以作为监测疗效的手段。目前新辅助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还存在争议,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手段来优化预测效力和治疗方案。

讨论环节

4. 如何优化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以及临床研究开展情况

Harold J. Burstein教授认为多种生物标志物具有确切的预测能力,PET等影像学工具可用于调整治疗,因此并非单一生物标志物就足以用来分层,而是应该不断优化模型,并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目前团队正在进行ctDNA技术和BRCA突变患者治疗选择等问题的研究。

5. 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

Harold J. Burstein教授表示人群数据和个体疗效之间会存在偏差,因此制定个体化方案并非易事。

6. BRCA突变患者是否可以使用PARP抑制剂而豁免化疗?

Harold J. Burstein教授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依旧需要临床研究来进行证实二者缓解深度是否相同,以及达到pCR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

病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迪博士分享一例TNBC患者。32岁女性,发现右乳肿物入院,穿刺病理示TNBC,Ki-67 60%,影像学分期T2N0M0 ⅡA期。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影像学评估完全缓解(CR),术后病理显示pCR。行BRCA检测显示胚系BRCA1突变。就患者辅助治疗选择进行讨论。

图片1.png

讨论环节

7. 免疫治疗耐受性


徐莹莹教授、傅佩芬教授王坤教授认为免疫治疗整体耐受性良好,对于淋巴结缓解程度非常好,目前研究正在开展,期待分享后续结果。

8. BRCA突变新辅助未达到pCR患者的后续治疗

王坤教授、徐莹莹教授认为根据KEYNOTE-522研究,继续免疫治疗是标准治疗,患者BRCA突变,可以尝试奥拉帕利联合免疫治疗,但是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证实。傅佩芬教授认为如果免疫新辅助治疗未达到pCR,后续奥拉帕利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9. 豁免放疗的可能性

各位教授认为新辅助治疗前应行穿刺确定淋巴结状态,按照目前标准,如果是T2N1应行辅助放疗。

会议最后,李俊杰教授进行总结,表示会议中理念的交流极具意义,感谢各位专家带来的议题和讨论,贡献了很多智慧和建议。期待下次继续共聚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中青年第二期二维码.png

观看完整版视频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He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



评论
2022年06月21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青年专家国际交流学院
2022年06月21日
李洪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国际国际交流,中青年专家,匹夫有责
2022年06月20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国际交流学院第二期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