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ASCO】 中国之声摘要集强势登陆!(血液恶性肿瘤-口头发言篇)

2022年05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5月26日下午5点,2022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摘要集正式上线。【肿瘤资讯】小编特此整理了目前已发布的中国学者血液恶性肿瘤口头发言合集,让我们一睹为快!(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封面2.png

 专场:血液系统—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黄慧强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主委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 副主席
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 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名誉主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大会发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慧强教授

标题GEMSTONE~201:在复发性或难治性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R/R ENKTL)患者中,评价舒格利单抗的多中心、单组、II期研究的预先计划的主要分析

GEMSTONE~201: Preplanned primary analysis of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of sugemalimab (suge)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 (R/R ENKTL).

摘要号:7501

报告时间:北京时间6月4日上午2:12

背景

复发性或难治性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R/R ENKT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既往含天冬酰胺酶治疗方案失败后,化疗带给患者的缓解并不持久,中位OS < 7个月,1年OS < 20%。既往研究显示患者接受舒格利单抗治疗[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R/R外周T细胞淋巴瘤(包括ENKTL)]后,客观缓解率(ORR)为18.8%,完全缓解(CR)率为6.3%。GEMSTONE-201是迄今为止报告的评价R/R ENKTL中抗PD-L1 mAb的最大注册研究。根据本研究的初步数据,舒格利单抗于2021年获得了美国FDA对成人R/R ENKTL患者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方法

GEMSTONE-201研究是一項单臂、多中心的II期注册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舒格利单抗作为单药治疗成人R/R ENKT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经独立放射学审查委员会(IRRC)评估的ORR(CR+部分缓解P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ORR、CR和PR率、IRRC和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安全性。

研究预计招募60例患者,在之前接受以天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或其他放化疗后,符合条件的R/R ENKTL受试者接受舒格利单抗(每3周1次,1200mg静脉输注)。

结果

数据截止至2021年11月10日,研究共有80例患者入组并接受治疗(中位随访13.4个月)。中位年龄为48岁(范围29~74岁);64%为男性;74%患者 ECOG PS评分为1;68%为IV期疾病;约一半(49%)既往接受过≥2线全身治疗。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2个月(范围0.7~37.4);23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在根据IRRC的78例可评价患者中,ORR为46.2%(95%CI:34.8%~57.8%),其中29例(37.2%)患者达到CR

未达到中位DoR(NR),12个月DoR率为86%。79例可评价患者的研究者评估结果与IRRC结果一致。 1年和2年OS分别为68.6%和54.6%;中位OS为NR(范围0.9~37.2 + 个月)。在所有患者中,96%(n=77)至少发生一起不良事件(AE)。最常见的AE为发热和白细胞减少(各n = 24,30%)。39%(n=31)患者发生≥3级AE。76%患者发生了糖相关AE, 其中60%为1/2级AE。研究者评估的最常见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n=13,16%)。23%(n=18)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其中 6%患者发生糖相关SAE,均已消退(1例伴后遗症)。5例(6%)患者发生致死性AE,经研究者评估,均与糖相关SAE无关。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舒格利单抗在R/R ENKTL患者中表现出了深度且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与历史数据相比,具有较高的CR率和良好的OS获益趋势。同时,舒格利单抗的安全性特征耐受性良好,未检测到新的安全性信息。舒格利单抗将为R/R ENKTL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专场:血液系统—恶性浆细胞瘤

               
黄河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
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国际骨髓移植组织国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欧洲骨髓移植组织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亚洲细胞治疗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
                     

大会发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黄河教授

标题GPRC5D CAR -T细胞(OriCAR-017)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期开放性、单臂研究(POLARIS)

Phase I open~label single arm study of GPRC5D CAR -Tcells (OriCAR-017)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POLARIS).

摘要号:8004

报告时间:北京时间6月5日下午10:12

背景

GPRC5D是一种C型7通道跨膜受体蛋白,主要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恶性浆细胞上表达。自体GPRC5D导向的CAR-T细胞(OriCAR017)拥有额外的专有Ori元件,是第二代CAR-T细胞,在扩增和持久性方面有所改善。

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OriCAR-017在M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这项I期开放性、单臂研究中,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接受氟达拉滨30 mg/m2/d和环磷酰胺300 mg/m2/d淋巴细胞耗竭化疗3天,随后单次输注OriCAR-017。该试验遵循3 + 3设计,含1× 106/kg、3 ×106/kg和6 ×106/kg CAR -T细胞队列。

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1例患者并在2021年6月9日和2022年1月31日期间接受单采。9例患者完成输注,8例患者可用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2例患者因疾病快速进展而暂停输注。

在9例输注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41~71),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6(范围3~17)。3例(33.0%)/1例(11.0%)三类/五药暴露;2例(22.0%)/1例(11.0%)三类/五药难治;4例(44.0%)既往BCMA CAR-T治疗。5/6例患者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包括2例del(17p)患者。

患者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见的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G3/4 100%)、血小板减少症(G3/4 100%)、白细胞减少症(G3/4 100%)、淋巴细胞减少症(G3/4 100%)和贫血(G3/4 87.5%)。所有患者均出现CRS。常规干预(托珠单抗和类固醇)后,所有CRS均迅速缓解。中位发生时间为3天(范围0~8),中位持续时间为6天(范围5~8)。

8例患者可用于疗效评价,中位随访时间为109.5天(范围:32~195天)。在3例CR/sCR、2例VGPR、3例PR患者中观察到100.0%ORR4名既往接受BCMA CAR-T治疗的患者中有3名可用于疗效评估,1sCR、1VGPR、1PR。输注后,第28天通过流式细胞术(10~5)检测到8例患者骨髓MRD阴性,第3个月时5例患者持续阴性,第6个月时1例患者持续阴性。8例患者通过qPCR检测到外周血中稳健的OriCAR-017扩增,中位峰浓度为507,463.6 -拷贝/ml(范围152093.7~1121996.9),中位达峰时间为10天(范围7~14天)。

结论

在这项I期研究中,OriCAR-017在RRMM患者中显示出安全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大多数AE为一过性且可管理。100%ORR和100%MRD阴性率,以及有利的安全性数据支持OriCAR-017成为RRMM的竞争性治疗。此外,BCMA 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仍可能从OriCAR-017治疗中获益。


               
杜鹃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2009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16年荣获第八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IMWG)
亚洲骨髓瘤工作网委员会委员(AMN)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近年来在血液系统领军杂志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等发表多篇文章;先后主持10余项基金项目

大会发言:上海长征医院 杜鹃教授

标题一项在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评价BCMA/CD19双靶向自体CAR-T细胞疗法GC012F的多中心、首次人体研究的更新结果

Updated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first~in~human study of BCMA/CD19 dual~targeting fast CAR~T GC012F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RMM).

摘要号:8005

报告时间:北京时间6月5日下午10:24

背景

GC012F是在新型FasT CAR-T平台上开发的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19双靶向CAR-T,旨在提高缓解深度和疗效。在ASCO和EHA 2021上提供了最初19例患者的数据。本次报告提供了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NCT04236011;NCT04182581)的数据更新,并在3个不同剂量水平治疗了另外9例患者(n = 28)。

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研究共纳入28例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的RRMM患者(年龄27~76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5线,范围2~9)在一项单组、开放性、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中患者接受GC012F单次输注治疗。淋巴细胞耗竭2~3天后(30 mg/m2/d、300 mg/m2/d Flu/Cy),以3个剂量水平单次输注GC012F:1 × 105/kg(DL1组,n = 2)、2 × 105/kg(DL2组,n = 10)和3 × 105/kg(DL3组,n = 16)。

结果

截至2022年1月26日,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1.8~29.9)。DL1组、DL 2组和DL 3组的总缓解率(ORR)为100%(2/2例),80%(8/10例),93.8%(15/16例)。27例患者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为MRD阴性(敏感性10-4~10-6)。100%的MRD可评估患者(27/27)实现了MRD阴性。在第28天,21/24例可评估患者为MRD阴性(81.5%),4/28例患者由于COVID-19限制无法获得第28天的MRD评估随访,但在稍后时间点进行了评估。迄今为止,在所有剂量水平下,21/28例患者(75.0%)的最佳缓解为MRD-sCR

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级别大多为轻中度,其中0级n = 3(10.7%),1~2级n = 23(82.1%)、3级n = 2(7.1%)、无4/5级CRS,未观察到ICAN(根据ASBMT标准分级)。CRS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天(1~8天)。PK结果显示剂量水平DL1至DL3之间无差异。总体而言,CAR-T的中位Tmax为10天(范围:8~14天),中位峰拷贝数(Cmax)为97009(16,011~374,346) 拷贝/μg DNA,持续时间长达d793(数据截止日期)。DL1、DL2和DL3的CAR-T几何平均AUC0~28分别为468863、631540和581620 拷贝 /μg DNA×DAY。

结论

首次用在人体身上的I期临床研究证明了GC012F在治疗RRMM患者中继续提供深度和持久缓解,且所有剂量的安全性特征均有利,显示MRD阴性率非常高,包括抗CD38、PI和IMID难治患者。目前还有研究正在探索GC012F的早期治疗线以及其他适应症。

专场:血液恶性肿瘤中免疫治疗的力量

               
王三斌
血液科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三斌,解放军昆明总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细胞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得云南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等奖一项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工作兴趣点:⑴造血干细胞移植;⑵HIV相关血液病治疗;⑶通用型CAR-T治疗恶性血液病。
                   

大会发言: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黎诗琦医师(来自王三斌教授团队)

标题通过新型PrimeCAR平台生产的自体抗CD19的CAR T细胞在复发性/难治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中表现出安全性、疗效和长期持续性特征

Autologous CD19~directed CAR T cells produced by novel PrimeCAR manufacture platform exhibit safety, efficacy, and long persistence profiles in relapsed / refractory B~lineage acute leukemia (r/r B~ALL).

摘要号:7008

报告时间:北京时间6月6日下午9:00

背景

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在r/r B-ALL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然而,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尤其是高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适度活化和短期扩增的新型PrimeCAR平台来制造MC-1-50,一种自体CD19导向的CAR T细胞。既往临床前研究表明,MC-1-50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和较少的细胞因子分泌。

方法

这项I/II期研究(NCT04271410)中,CAR T细胞由PrimeCAR平台生产,可将生产周期缩短至约2天。在4-1BB和CD3ζ胞浆结构域后,用编码人源化CD19特异性scFv的慢病毒载体转导T细胞。患者(pts)以剂量水平1(1× 105 CAR +/kg)、水平2(3× 105 CAR +/kg)和水平3(总计1 ×107 CAR +,范围为1.67~3.85× 105 CAR +/kg)接受MC-1-50单次给药。每天用氟达拉滨(25~30 mg/m2)和环磷酰胺(200~300 mg/m2)对患者进行预处理,持续3天。毒性按CTCAE分级,CRS和ICANS按ASTCT标准分级。

结果

截至2022年2月10日,13例r/r B-ALL患者接受了MC-1-50输注。疾病特征和结局见表一。未报告DLT。11例患者(84%)发生CRS,包括7例(54%)1级和4例(30%)2级,未观察到≥3级CRS。1例患者(7%)发生1级ICANS,未发生≥2级ICANS。在第11天左右检测到IL-6的Tmax(123.3±165.16 pg/mL)。其他细胞因子具有相似的低分泌特征,与低CRS和ICANS一致。在所有剂量水平下,13例患者完成了1个月评价,1个月的CR率为100%。4例患者完成了3个月评价, CR率为75%,1例患者在第3个月时复发伴CD19突变。1例患者在第11个月时有CR状态。3个剂量水平下CAR拷贝数的Cmax相似,CAR的平均Cmax为275901.6 拷贝/μg DNA×DAY。

表一患者特征和结局

2222.png


结论

PrimeCAR平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CAR-T细胞,Tscm百分比很高。极低剂量治疗r/r B-ALL的安全性特征极佳,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这使得这个PrimeCAR平台有可能在未来用于门诊给药。

 

因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之处,竭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https://conferences.asco.org/am/abstracts~posters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u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una



评论
2022年05月28日
李砚如
滨州市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学术盛宴来临,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