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ASCO 中国之声摘要集强势登陆!(肉瘤/黑色素瘤/妇瘤-口头发言篇)

2022年05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26日下午5点,2022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摘要集正式上线。【肿瘤小编】特此整理了目前已发布的中国学者肉瘤/黑色素瘤/妇瘤口头发言合集,让我们一睹为快!(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封面2.png

专场:肉瘤

               
张星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病区副主任、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化疗放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防治专委会肿瘤生物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黑色素瘤委员会常务委员

大会发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星教授

标题:评估NY-ESO-1特异性TCR的T细胞(TAEST16001)在基因型HLA-A*02:01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和疗效的I期临床试验

Phase I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PK), pharmacodynamics (PD), and efficacy of NY-ESO-1–specific TCR T-cells (TAEST16001) in HLA-A*02:01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ft tissue sarcoma.(摘要号:11502)

背景

NY-ESO-1是一种在多种肿瘤类型中表达的癌症/睾丸抗原。TAEST16001细胞是一种基因工程自体T细胞,在HLAA*02:01背景下表达靶向NY-ESO-1 + 软组织肉瘤的高亲和力NY-ESO-1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在此,报告了一项正在进行的、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中表达NY-ESO-1抗原的HLA-A*02:01阳性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使用TAEST16001细胞的初步结果。

方法

这是一项开放性、单组、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旨在评价TAEST16001细胞在软组织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PK、PD和初步疗效。入组患者行单采术,用含NY-ESO-1 TCR的慢病毒载体转导后,体外扩增其分离的T细胞。在TAEST16001细胞输注前,患者接受淋巴细胞耗竭化疗,包括环磷酰胺(15 mg/kg/天×3天)和氟达拉滨(20 mg/m2/天×3天)。TAEST16001细胞以5 x10 8±30%(剂量水平1)、2 x 10 9±30%(剂量水平2)、5 x 10 9±30%(剂量水平3)和1.2 x 10 10±30%(剂量水平4/扩增)转导细胞给药。TAEST16001细胞输注后,患者接受白介素-2皮下注射14天。根据RECIST/iRECIST评估肿瘤缓解。

结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入组了12例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男性:女性7:5;平均年龄 = 37.9岁;中位既往治疗方案 = 2(范围1-3))。TAEST16001细胞耐受良好,无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报告的3级不良事件为淋巴细胞减少症(n = 12)、白细胞减少症(n = 1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 = 11)、贫血(n = 4)、血小板减少症(n = 1)、低钾血症(n = 1)和发热(n = 1)。2例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级),对症治疗后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毒性,或与细胞输注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PK模型表明,细胞输注后TAEST16001细胞的Tmax为6.23天,临床反应与Cmax/AUC0-28之间无相关性。

在12例疗效可评价患者中,5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5例患者疾病稳定,2例患者疾病进展。总有效率为41.7%。至初始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范围:0.9-3.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4.1个月(范围:5.0-14.2)。

结论

TAEST16001细胞总体耐受性特征可接受。未达到MTD。新出现的疗效数据鼓励在晚期软组织肉瘤中继续进行TAEST16001细胞的扩展研究。

专场:黑色素瘤/皮肤癌

               
斯璐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CSCO黑色素瘤诊治指南》执笔人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管理指南》执笔人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罕见肿瘤专委会常委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肿瘤学杂志》青年编委副主编《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黑色素瘤和泌尿肿瘤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近200分,单篇最高他引次数372次,在国际黑色素瘤会议上以大会报告及壁报的形式发表会议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癌症中心研究论文特等奖1项。

大会发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斯璐教授

标题:卡瑞利珠单抗(CAM,抗PD-1的IgG4抗体)联合阿帕替尼(APA,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替莫唑胺(TMZ) 一线治疗晚期肢端黑色素瘤(AM)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of camrelizumab (CAM, an IgG4 antibody against PD-1) combined with apatinib (APA, a VEGFR-2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nd temozolomide (TMZ)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acral melanoma (AM).(摘要号:9508)

背景

PD-1单药治疗作为晚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在AM中产生的客观缓解率(ORR)< 20%。尽管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TMZ/APA、TMZ/PD-1和APA/PD-1联合治疗AM,但报告的ORR(范围17-23.8%)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本研究在该亚型中进行了CAM/APA/TMZ 联合治疗的II期研究,旨在提高疗效。

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单组II期研究(NCT04397770),检验CAM/APA/TMZ 联合方案作为晚期AM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1.1的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所有患者均接受iv CAM(200 mg q2w)、iv TMZ(200 mg/m2 d1-5,q4w)和po APA(250 mg q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结果

截至2022年1月,入组了50例患者(48例可评价),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IQR 8.4-14.5)。31例患者的最佳缓解为CR/PR(包括1例CR和30例PR),ORR为64.6%(95%CI 49.4-77.4%)。DCR为95.8%(95%CI,84.6-99.3%)。未达到中位PFS和OS(NR);6个月和12个月PFS率分别为81.7%(95%CI 71.6-93.3%)和62.9%(95%CI 48.4-81.7%);12个月OS率为82.3%(95%CI 68.2-99.2%)。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为94%(47/50)。在5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3级TRAE包括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4.0%)、直接胆红素升高(22.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0.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6.0%)和高甘油三酯血症(14.0%)。未发生给药相关死亡。

结论

CAM/APA/TMZ联合治疗作为晚期AM患者的一线治疗表现出良好的疗效,通常耐受良好。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是有必要的。

专场:治疗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和肿瘤生物学

               
吴令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等  
《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放射肿瘤杂志》《Cancer Biology & Medicine》《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编委
擅长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主持国家级及多项国内外多中心妇科肿瘤药物临床研究。

大会发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教授

标题:双靶向-配体偶联药物CBP-1008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Ia/Ib期研究

A phase Ia/Ib study of CBP-1008, a bispecific ligand drug conjug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摘要号:3000)

背景

叶酸受体α(FRα)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V6)的香草酸亚家族成员6在许多实体瘤中过表达,因此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靶点。CBP-1008是一种首创的双特异性配体药物,靶向携带甲基澳瑞他汀 E(MMAE)作为有效载荷的FRα和TRPV6。在此,我们报告了首次人体、多中心、Ia/Ib期研究,旨在探索CBP-1008在晚期实体瘤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疗效。

方法

通过静脉输注给予CBP-1008。Ia期研究包括加速滴定(0.015,0.03 mg/kg d1,15;q28d)开始的剂量递增期,然后转换为3 + 3方案(0.12,0.15,0.17,0.18 mg/kg d1,15;q28d)和剂量扩展期。Ib期临床扩展研究包括3个队列,铂类耐药卵巢癌(OC)、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其他实体瘤。主要目的是评估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结果

截至2022年1月13日,106例患者接受了至少一剂研究药物(Ia期:n = 30;Ib期:n = 76),并既往中位接受了3种治疗方案。包括的肿瘤种类为OC(n = 52)、TNBC(n = 20)、ER +/Her2 + 乳腺癌(BC)(n = 16)、肺癌(n = 3)、胰腺癌(n = 2)和其他(n = 13)。

在Ia期研究中,3例患者(0.12、0.15、0.18 mg/kg,各n = 1)观察到DLT,包括4级低磷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级高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尚未达到MTD。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最常见的3/4级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7.7%)、AST升高(6.6%)、ALT升高(5.7%)、高血糖症(2.8%)、低血红蛋白血症(2.8%)和恶心(1.9%)。未观察到药物相关死亡。

共有69例接受0.15 mg/kg或以上剂量的患者可用于疗效评估。有1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OC ,n = 8;ER +/Her2 + BC,n = 2;TNBC,n = 1),30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在32例FRα和(或)TRPV6阳性表达的晚期铂类药物耐药OC患者中,观察到6例PR和16例SD。而且,6/18(33.3%) PR和8/18(44.4%) SD在FRα/TRPV6受体高分的富集OC患者被观察。

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CBP-1008具有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在FRα/TRPV6受体表达的患者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尤其是在两种受体评分较高的铂类药物耐药OC队列中。

专场:双特异性抗体

               
王静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国家药物临床机构副主任,早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 CSCO )理事及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肿瘤药学”杂志主编                                
主持及参与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十三五“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主要参与者
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Modern Pathology,Hepatolgy,Redox  Biology、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
曾公派留学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医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客座教授

大会发言:湖南省肿瘤医院 王静教授

标题:一项AK104(一种抗PD-1和抗CTLA-4双特异性抗体)联合标准疗法一线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的研究

A study of AK104 (an anti-PD1 and anti-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herapy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R/M CC)(摘要号:106)

背景

目前R/M CC的一线标准治疗(SOC)是含铂化疗 +/-贝伐珠单抗(bev)。AK104单药治疗在预治疗的R/M CC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耐受的毒性(NCT04380805)。本研究报道AK104联合SOC一线治疗R/M CC的疗效和安全性(NCT04868708)。

方法

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入组了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治疗的R/M CC患者。符合条件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或腺鳞癌。将患者分配至3个队列中(A-15/A-10:AK104 15/10 mg/kg + PTX 175 mg/m2 + DDP 50 mg/m2/CBP AUC 5,q3w;B-10:AK104 10 mg/kg + PTX 175 mg/m2 + DDP 50 mg/m2/CBP AUC 5 + bev 15 mg/kg,q3w)。所有患者均接受AK104治疗,直至发生PD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ORR、根据RECIST1.1评估的PFS和OS等。

结果

从2021年6月3日至2021年11月5日,在6家临床试验机构入组了45例患者。截至2022年1月10日,评估了所有患者的安全性和至少有一个肿瘤评估结果的患者的疗效。43例(95.6%)患者发生了任何等级的TRAE。23例(51.1%)患者发生≥3级TRAE。最常见的TRAE为贫血(55.6%)、白细胞计数降低(46.7%)、皮疹(24.4%)和感觉减退(24.4%)。最常见的≥3级TRAE为贫血(15.6%)、白细胞计数降低(11.1%)、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8.9%)、血小板计数降低(8.9%)。17例(37.8%)患者发生TRSAE。24例(53.3%)患者发生了INV评估的任何等级的IrAE。8例(17.8%)患者发生≥3级irAE。队列B-10中发生了1例出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并判定为与治疗相关。A-15、A-10和B-10的ORR分别为73.3%(11/15)、68.8%(11/16)和92.3%(12/13)。无论CPS如何,治疗应答均有利(表)。到截止日期时,PFS或OS数据尚不成熟。

3.png

结论

AK104联合标准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在R/M CC患者中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长期安全性评价仍需跟进。一项I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旨在评价AK104 + 标准疗法一线治疗R/M CC的疗效(NCT04982237)。

因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之处,竭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o



评论
2022年05月27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之声摘要集强势登
2022年05月27日
杨大夫
阳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肿瘤内科
编辑辛苦了谢谢分享!
2022年05月27日
谭兴超
岳池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恶黑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