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准双行,虎力全开丨黑色素瘤多学科交流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中国上市两周年会议圆满召开

2022年02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12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D+T)获批中国BRAF突变晚期黑色素瘤适应症;2020年3月,双靶组合再次获批中国BRAF突变III期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获批进入我国上市两周年,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方案已惠及我国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达2000+人次。值此上市两周年之际,2022年2月22日,黑色素瘤多学科交流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中国上市两周年会议以线上直播形式圆满召开。黑色素瘤领域权威专家汇聚一堂,就黑色素瘤的规范病理诊断、BRAF突变晚期黑色素瘤的系统治疗及双靶组合两年用药经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打造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1645671467(1).jpg

开场致辞

大会主席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晓实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静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美玉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伊始,三位大会主席首先进行了开场致辞,专家们表示,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长足发展极大丰富了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患者的生存得到显著提升,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药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会议将重点探讨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特点和临床价值,期待与线上专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1645673351(1).jpg

学术论道——精准双行,虎力全开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解读

1645673404(1).jpg在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17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及我国国情,2021版指南对黑色素病理诊断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更全面阐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扬教授作为大会首位讲者从以下方面系统解读了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并重点介绍了更新要点:①常用概念及释义;②临床信息;③组织标本的送检及处理;④组织病理学诊断;⑤临床病理预后指标及释义;⑥病理学TNM分期;⑦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⑧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查;⑨与治疗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⑩皮肤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及规范。李扬教授表示,本指南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水平和规范性,更准确地评估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李扬教授强调,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对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建议患者治疗前行原发灶和转移灶基因检测进行分子分型。目前成熟的分子靶点包括 BRAF、C‑KIT 和 NRAS,其中BRAF基因突变是皮肤黑色素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形式(40%~60%),BRAF 突变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预后更差,应用 BRAF 抑制剂治疗或联合应用BRAF与MEK抑制剂治疗,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黑色素瘤进行 BRAF 分子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BRAF突变晚期黑色素瘤的系统治疗

1645673569(1).jpg福建省肿瘤医院陈玲教授结合研究数据和临床病例,详尽阐述了BRAF突变晚期黑色素瘤的系统治疗策略。陈玲教授指出,驱动基因导向的靶向治疗引领整个肿瘤领域诊疗走向精准化,创新药物极大改善了BRAF突变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临床实践中优化治疗决策、做好创新药物排兵布阵才能最大化BRAF突变患者临床获益,全面考量中国BRAF突变黑色素瘤患者的特征和需求、全球和中国人群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等因素尤为重要。中国BRAF突变黑色素瘤患者,初诊时分期晚,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亟需起始起效迅速、有效率高的治疗手段改善生存。多项研究证实一线靶向治疗缓解率高,起效迅速,深度缓解与长生存获益相关,且中外数据无差异,而免疫治疗存在人种差异,中国患者对PD-1抑制剂应答率低,因此,基于中国患者的疾病特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中国BRAF突变患者一线选择靶向治疗可能更为合理。二线治疗方面,目前没有头对头数据来确定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最佳治疗顺序,多个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证实了一线靶向二线免疫患者的临床获益,但目前的数据均基于既往研究的回顾性分析,还需要序贯治疗随机对照研究(RCT)提供更多证据支持。此外,针对既往接受过双靶和免疫治疗的患者,三线可否重启双靶治疗这一问题,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证实了三线重启靶向治疗的可行性,表明BRAFi±MEKi双靶再挑战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BRAF突变晚期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1645673618(1).jpg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君教授汇报了1例BRAF突变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例诊疗经过,解构诊疗思路,并分享了双靶、免疫用药心得体会。

大会讨论环节,在大会主席陈静教授和方美玉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第三医院万苗坚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李先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周启明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哲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振杰教授,结合临床用药经验畅谈了双靶(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上市两周年里给患者带来的临床实际获益,并从MDT团队角度,分享了在患者随访方面的工作经验。此外,针对病例分享内容,专家们也给予了中肯的指导意见。

1645673665(1).jpg

总结

时光飞逝,在气氛活跃的讨论氛围中,本次黑色素瘤多学科交流活动悄然进入尾声,大会主席张晓实教授、陈静教授和方美玉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达了与会感受,专家们表示:恰逢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中国上市两周年之际,在2022年2月22日这一特殊时刻举办本次会议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应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两年来,临床医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此同时,双靶治疗方案更多探索仍在有序推进,值得期许。本次会议中,从规范病理诊断、BRAF突变晚期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与思考到病例分享,三位业内知名专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解读,获益匪浅,期待未来针对新进展进行更多线下交流。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参考,请勿分发或转发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Raffle

相关阅读
评论
2022年05月15日
林恒
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 | 肿瘤科
异病同治。
2022年03月04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黑色素瘤治疗领域进展
2022年03月04日
姜香玉
丹东市第一医院 | 放疗科
三位业内知名专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解读,获益匪浅,期待未来针对新进展进行更多线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