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医生是2005年高考后学医的,迄今已十六年有余。
在我记忆里,那时候的肺癌治疗,绝对算得上是一片混沌的世界。
手术、放疗、化疗撑起了全部。
我们常常开展无限扩大的手术,为的是彻底切除肿瘤,获得短暂的喘息之机。
因为一旦复发,唯有不停更换化疗方案,一线不行换二线,二线不行上三线,所谓生命不息,化疗不止。
这里的线,指的是次序,一线就是首次诊断时使用的化疗方案,二线是一线化疗无效以后采用的方案,三线亦然。
但问题是,一线方案往往就是最好的方案了,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
这就导致了一个局面,越往后推,往往效果越差,却副作用越大,化疗打死人是很常见的事。
而这些窘迫的困境,在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
很幸运,我亲眼目睹并全程参与了医疗技术的提高,并惊叹其所带来的巨大转变。
那天,我给中山医的学生上课,讲诉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班上的学习委员提了一个问题:
郑老师,你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描绘一下近20年肺癌外科究竟有哪些变化?
我想了想,这样回答道:
原来开大刀的,现在打小洞了;
原来治病重的,现在治病初了;
原来只能手术的,现在不用手术了;
原来不能手术的,现在可以手术了。
从开大刀,到打小洞
传统的肺癌手术,切口是很大的,动辄10+cm,有的为了更好的视野暴露,甚至要切断肋骨,手术创伤很大。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VATS),让我们可以用3~4cm的小切口就实现对肺癌的完整切除,达到根治效果。
图片来自公众号“叶建明说结节”
除此之外,针对某些早期肺癌,我们衍生出了肺段切除术,让切除范围进一步的精细化,让损伤进一步降低。
用长了虫子的橘子做比喻,在传统时代,我们会常规把整个橘子(肺叶)拿掉,但是现在我们会尝试把被虫子蛀掉的那瓣橘子(肺段)摘掉。
小切口,配合小的切除范围,带来了真正的微创外科。
这是微创技术加上微创理念带来的巨大进步。
从治病重,到治病初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目前的医疗水平,确实还做不到治未病,却已将肺癌疾病谱有效地向前推移,即从重病到病初。
随着CT筛查的普及,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超早期肺癌,即肺部毛玻璃结节(GGO)。
针对这部分患者开展积极的手术治疗,实现了超好的治疗效果。
2018年,欧洲胸心外科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发表了这么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
即从日本13个医疗中心,纳入磨玻璃结节患者。
结节要求最大径8-20mm,肺部结节磨玻璃成分比例>80%,临床分期T1N0M0,FDG-PET提示结节浓聚低于纵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有53名患者纳入分析。
最终,5年随访过程中,没有复发病例,仅有的2个死亡病例,1例死于膀胱癌,1例死于肠梗阻(即全部和肺癌无关)。
这个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只能手术,到不用手术
在过去,因为治疗手段匮乏,基本上都是化疗、放疗、手术轮番上阵。
所谓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尤其面对那些多次化疗多次耐药,已经无药可用的患者。
这种状态下的手术,叫掩耳盗铃一点都不为过。
医生也知道做手术疗效渺茫,但是面对病友求生的渴望眼神,也不得不拼死一搏。
效果大多很差,短期复发。
这类手术,我经历过很多,印象最深刻是读研阶段的那一次。
那是一位跟自己年龄相当的年轻人,因肺癌多次化疗无效后,尝试手术治疗。
手术很顺利,完整切除肿瘤病灶。
但是,等他术后一个月返院复查,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即明明CT上看到有包裹性积液,却多次胸腔穿刺都引流不出东西。
于是,我们又做了一次手术,目的是看看那到底是什么。
我们发现,那不是积液,而是在胸壁上新长出来的肺癌肿瘤。
真的好快好快。
当时的手术室,死一般的寂静。
那种绝望的无力感,真的不想再体验一次了。
但是,现在这样的手术已经很少开展了。
因为,从2009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的IPASS研究给肺癌带来了靶向治疗。
2014年,我们又迎来了肺癌的免疫治疗时代。
这两项重磅的治疗手段,给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
这是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大炮甚至航空母舰的转变。
从不能手术,到可以手术
在过去有一个非常传统的观点,就是肺癌一旦转移,就不能接受局部治疗了。
这个很好理解。
都到处转移了,你还针对性去处理一个个局部病灶有什么用。
但现在研究发现,那些转移病灶在3个以内的患者,可以被认定为一种局限的转移状态,从而可以从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中获益。
这种状态,医学称之为寡转移(oligo-metastasis)。
2017年,知名国际肺癌期刊《Lung Cancer》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寡转移局部治疗的价值。
在那个研究中,作者纳入91名肺癌寡转移患者,给与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最终有一半患者在长达14个月的时间中实现了肿瘤的完美控制。
大家可能对这个数据没概念。
郑医生可以跟大家说一下,在没引入这个概念之前,在化疗时代,绝大部分的转移性肺癌总生存时间不超过12月。
注意,是总生存时间。
写在最后
在郑医生看来,以上全部转变,背后都是医生身份的转变。
在过去,我们的身份是外科医生,专注外科技术,相信自己一把刀可以切尽天下肿瘤。
但是现在,我们的身份转变成了肺癌外科医生。
就是,我们首先是搞肺癌的,只不过恰好会做手术而已,手术只是控制肺癌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常常说,现在肺癌治疗进展这么快,所有的知识只要固化3个月就会过时。
新时代的我们,要给肺癌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唯有不断地学习。
而新时代下,所有的肺癌患者也都应该满怀希望。
因为,我们已经从那个浑沌窘迫的困境中爬出来了。
今时不同往日。
参考文献:
1. A prospective 5-year follow-up study after limited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with ground-glass opacity.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8 Apr 1;53(4):849-856.
2. Outcome of radical local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oligometastases. Lung Cancer. 2017 Oct;112:134-139.
(下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