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用实例说话】局部+靶向+免疫综合治疗策略,Ⅲa期肝癌患者实现近3年长生存

2022年01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系统性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的重要治疗策略。随着肝癌治疗药物与治疗手段的进步,肝癌全程管理与综合治疗的理念愈发受到重视,患者生存期日趋延长。本文介绍的这例肝癌患者,初诊为Ⅲa期,肿瘤侵犯下腔静脉,通过局部治疗联合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PD-1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实现了近3年的长生存。

病例介绍

               
张亚飞 教授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擅长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
                   

病例讲课视频

病史介绍

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2018年12月17日入院。主诉:发热2周余。现病史:2周余前出现发热,最高38℃,偶伴恶心,当地医院CT示:肝右叶占位,并下腔静脉侵犯可能;甲胎蛋白(AFP):74.15ng/mL。既往史:发现乙肝5天。体格检查:无特殊。初步诊断:①肝右叶占位;②慢性乙肝。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28U/L,谷草转氨酶(AST):29U/L,白蛋白(ALB):33g/L,总胆红素(TBIL):11.05μmol/L;AFP:73.78ng/m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34.823 ng/ml;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1.88E+6。肝功能Child-Pugh A 级;ECOG评分:0分;ALBI评分:-2.12。

腹部MR:2018年12月18日腹部MR提示,肝右内叶异常信号,考虑肝细胞癌(HCC)可能,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图1)。

1.png

图1. 2018年12月18日腹部MR

PET-CT:2018年12月20日PET-CT检查,肝右叶见巨大团块状高低混杂密度影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性较浓聚,SUVmax约4.5,最大层面约8.2cm×10.7cm,CT值约47Hu,与邻近下腔静脉分界不清(图2)。

2.png

图2. 2018年12月20日 PET-CT

诊断结果:肝癌。巴塞罗那(BCLC)分期:C期;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

一线治疗——局部治疗+索拉非尼

一线治疗给予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奥沙利铂+雷替曲塞+碘化油)治疗,同时口服索拉非尼治疗400mg BID+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于2018年12月27日、2019年1月24日和2019年2月26日行3次TACE治疗,在第2次介入时CT可见病灶明显缩小,灶内可见碘油沉积,增强后见少许强化成分,造影可见异常染色,AFP略降,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第3次介入时,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染色,CT较2019年1月22日片变化不大,根据mRECIST标准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图3)。

3.png

图3. 2018年12月27日、2019年1月24日和2019年2月26日TACE、CT及AFP

2019年4月21日,实验室检查示,AFP:71.85ng/ml,HBV-DNA<参考值,肝功能Child-Pugh A 级,ECOG评分:0分,ALBI评分:-2.64。2019年4月22日CT检查,肝实质内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灶内见碘油,病灶中心见液化坏死影,增强后见少许强化成分。提示肝占位介入术后,较2019年3月25日片高密度碘油影减少,余无著变(图4)。疗效评价SD。

4.png

图4. 2019年4月22日CT

2019年5月28日,实验室检查示,AFP:345.6ng/ml,肝功能Child-Pugh A 级,ECOG评分:0分,ALBI评分:-2.86。CT检查所见:肝实质内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灶内见碘油,病灶中心见液化坏死影,增强后见少许强化成分,提示肝占位介入术后,对比2019年4月22日片高密度碘油影稍减少,余无著变(图5)。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PR,但AFP升高,建议增强MR或介入造影进一步评价。

5.png

图5. 2019年5月28日CT

2019年6月4日行TACE治疗,造影显示:肝内原碘油沉积区周边多发肿瘤染色区,动脉末期染色明显(图6左)。AFP:345.6ng/ml。

2019年7月4日再次行TACE,造影显示:肝动脉走形正常,肝右动脉稍增粗,肝右叶实质期可见有少量异常染色病灶(图6右)。AFP:808ng/ml。

6.png

图6. 2019年6月4日和2019年7月4日造影

2019年8月1日实验室检查示,AFP:422.6ng/ml,肝功能Child-Pugh A 级,ECOG评分:0分,ALBI评分:-2.61。2019年8月2日B超示,肝右叶可及一大小约87mm×62mm×60mm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及小片状低-无回声区,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7)。   

7.png

图7. 2019年8月12日B超

2019年9月1日CT提示:肝占位介入术后,病灶周边强化(图8)。PET-CT所见:肝实质内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边缘放射性分布浓聚,SUVmax约6.9,最大层面约6.5cm×9.6cm,内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碘油沉积,中心见更低密度坏死区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图9);提示肝实质内团片状混杂密度影伴边缘代谢活跃,考虑肿瘤活性残留。AFP:1264ng/ml。

8.png

图8. 2019年9月1日CT

9.png

图9. 2019年9月1日 PET-CT

2019年9月10日再次行介入治疗,造影显示:肝动脉走形正常,肝右动脉稍增粗,肝右叶实质期可见有小片状异常染色病灶。

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29日,患者于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行质子重离子治疗15次照射。

2020年1月15日MR提示:“HCC术后”改变,肝右叶占位病变,与2019年7月2日本院MRI老片(DMR0257622)对比,病变范围减小,动脉期仍可见强化,建议结合临床随诊复查(图10)。AFP:71.85ng/ml。疗效评价:PR。

10.png

图 10. 2020年1月15日 MR

2020年5月25日CT所见:肝实质内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灶内见碘油,病灶中心见液化坏死影,增强后见周边成分可见强化(图11)。CT提示:肝占位介入术后,病灶周边强化。疗效评价:疾病进展(PD)。AFP:327.9ng/ml。

11.png

图 11. 2020年5月25日CT

二线治疗——局部治疗+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

由于疾病进展,给予PD-1抑制剂联合瑞戈非尼治疗。2020年5月24日应用PD-1抑制剂(2周方案);2020年7月1日换用靶向药物瑞戈非尼 120mg QD,服三周停一周。

2020年10月12日CT提示:肝占位介入术后,病灶周边强化,较2020年5月25日片变化不大(图12)。疗效评价:SD。AFP:169ng/ml。

12.png

图12. 2020年10月12日CT

2021年3月24日MR提示,“HCC术后”改变,肝右叶占位病变,与2020年1月15日本院MRI老片(DMR0336456)对比,病变范围减小,病变未见明确动脉期血供(图13)。疗效评价:PD。AFP:1673ng/ml。

13.png

图13. 2021年3月24日MR

2021年3月25日行载药微球栓塞D-TACE,造影显示:肝右动脉稍增粗,肝右叶实质期可见有异常染色病灶。

2021年6月20日CT检查提示:肝占位介入术后,病灶周边强化,较2020年10月12日片病灶周围低密度影新发(图14)。疗效评价:PD。AFP:5511ng/ml。

14.png

图14. 2021年6月20日CT

2021年6月22日再次行D-TACE,造影显示:肝右动脉稍增粗,肝右叶实质期可见有异常染色病灶。

治疗过程中AFP变化情况:

15.png治疗经过:

16.png

专家点评
  

               
梁志伟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胆肝外科医学博士
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胰腺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病例点评视频

这是一例晚期肝癌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病例。该病例于2018年诊断为原发性肝癌,BCLC分期C期,CNLC分期Ⅲa期,肿瘤侵犯下腔静脉。经多学科讨论后,一线治疗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同时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患者一直处于PR或SD的状态。9个月后病情出现进展,但患者拒绝更换靶向药物。接受TACE和质子重离子治疗,4个月后复查,此时疗效评价为PR。但又过4个月后,患者病情再次进展。二线启用了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的治疗,此后患者疗效评价持续SD。但10个月后复查,患者AFP升至1673ng/ml,MR发现右前叶可疑病灶,此时考虑病情进展。此时患者拒绝更换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先后进行了两次D-TACE。目前患者病情处于PD状态。

纵观该病例的诊治,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第一,肝癌治疗需要多学科诊疗的参与,包括多种手段和方法,其在肝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肝癌治疗应按照规范进行。RESORCE研究[1]显示,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的总生存达26个月,该研究数据也得到了真实世界研究的验证[2-3],且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甚至可以达到3年以上。该病例采用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策略符合现有规范。第三,二线治疗该病例采用了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的靶免联合方案,疗效评价达到SD。目前,该患者自诊断肝癌至今获益已接近3年时间。说明该病例治疗方案的选择是符合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的,患者也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生存获益。瑞戈非尼靶点丰富,靶点结合能力强,具有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抗免疫抑制、抗肿瘤增殖的作用机制,打破了一线治疗药物耐药困局,联合免疫治疗效果显著,是肝癌二线治疗的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Bruix, Jordi, Qin, Shukui, Merle, Philippe, et al. Regorafenib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progressed on sorafenib treatment (RESORC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7;389(10064):56-66.

[2]Ogasawara S, Ooka Y, Itokawa N,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sorafenib and regorafenib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Japan. Invest New Drugs,2020;38(1):172-180.

[3] Castaño-García A, Florez P, Mesa A, et al. 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in a real-life cohor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sorafenib-regorafenib. Presented at: 2019 ILCA Annual Conference; September 20-22, 2019; Chicago, IL. Abstract P-067.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