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是胃癌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C008研究证实维迪西妥单抗是HER2免疫组化(IHC)3+/2+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杨镇洲教授团队(病例汇报人夏蕾医生)分享一例HER2 IHC2+/原位杂交(ISH)-晚期胃癌病例,患者接受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迅速进展,二线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方案带来了显著持久获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重庆市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重庆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重庆市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主持基金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发表SCI 5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2.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主要从事NSCLC转移相关机制与放化疗敏感性研究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医院协会肿瘤管理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数字医学学会理事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放疗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重庆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先后参与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庆市自然科学重点课题1项,重庆市卫健委课题1项,CSCO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著6篇,核心期刊5篇。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女,52岁,主因“反复腹胀3年”入院。既往曾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确诊胃低分化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
体格检查:PS 1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1分,消瘦,焦虑,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中上腹部深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紧张。
诊疗经过
初诊
2021.01.15胸部+全腹部CT:胃体部大弯局部增厚,考虑胃癌可能;盆腔腹膜及大网膜增厚伴结节影,腹膜种植转移不除外;双附件区结节,转移待排;宫颈肥厚,增强不均匀强化,建议进一步检查(图1)。
图1 基线腹部CT
2021.01.15 胃镜:胃体下部后壁累及大弯见粘膜皱襞不规则纠集,约3 cm,中央隆起凹陷。1、胃体黏膜ⅠS-Ⅲ型病变待定,未分化癌待排 2、慢性萎缩性胃炎(C-2)
病理提示:<胃体后壁>考虑低分化癌(含印戒细胞癌)(图2)。
图2 基线胃镜表现及病理
手术治疗
2021.01.29 行腹腔镜探查+腹壁结节活检术+大网膜活检术+宫颈肿物活检术。
术后病理:宫颈、颈管、腹壁结节、大网膜结节低分化腺癌 免疫组化:CK(+),CK7(+),CK20(-),P16(-),Ki-67约10%(+),CEA(+),SATB-2(-),CDX-2(+),CK19(+),ER(-),PR(-),PAS(+),PAX-8(-)。MSH2(+),MLH1(+), PMS2(+),MSH6(+),HER2(2+),FISH法:HER2基因未扩增。
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 T4NxM1 Ⅳ期,宫颈、颈管、腹壁结节、大网膜结节低分化腺癌
患者拒绝治疗,病情持续恶化。
一线治疗
2021.04.18 胸腹部CT:胃体部大弯局部增厚,较前变化不大;盆腔腹膜及大网膜增厚伴结节影,较前增多;双附件区结节,转移待排,较前增大;宫颈增厚程度较前稍减轻(图3)。
图3 一线治疗前腹部CT
由于患者疾病负荷大,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基于免疫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适应证的获批,患者接受目前疗效最优的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021.4~2021.6,予纳武利尤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奥沙利铂治疗4周期。
2021.07.08 胸腹部增强CT:胃体部大弯胃壁增厚,较前加重;腹膜及大网膜增厚较前加重,其内结节影较前增多增大;双附件体积较前增大。盆腹腔积液增加(图4)。
疗效评价:疾病进展(PD),无进展生存期(PFS)1:3月
图4 一线治疗前后腹部CT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推荐,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等单药化疗为二线治疗的Ⅰ级推荐(1A类证据)。然而单药化疗疗效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且患者接受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进展迅速,可以预见二线单药化疗疗效欠佳。
在乳腺癌中,HER2 IHC2+/ISH-人群已经被独立划分出来,此类患者接受抗HER2 ADC可获得良好疗效,增加了新的治疗机会。同样,胃癌中HER2表达的定义和阈值可能已经过时,需要重新考虑对胃癌HER2表达的评估。根据曲妥珠单抗的一系列汇总研究数据显示,越早抗HER2治疗,患者生存获益越大。患者为IHC 2+/ISH-,因此,为患者尝试了二线使用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机会。
二线治疗
2021.7起,予纳武利尤单抗+维迪西妥单抗+多西他赛腹腔灌注2周期治疗。
2021.08.20 胸腹部CT:1、胃壁未见确切异常增厚及异常强化灶;2、腹膜及大网膜增厚较前减轻,其内结节影部分较前缩小,盆腹腔积液较前减少;3、盆腔部分回肠肠壁增厚及宫颈增厚较前减轻;双侧附件增大,较前减轻。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图5)
图5 二线治疗前后腹部CT
2021.10.08 胸腹部CT:1、胃壁未见确切异常增厚及异常强化灶;2、腹膜及大网膜增厚较前减轻,并局部斑点影较前缩小,盆腹腔积液较前减少;3、盆腔小肠肠壁肿胀增厚情况基本缓解,宫颈增厚较前变化不大;双侧附件稍增大,较前减轻。评效:维持PR
2021.10.11 胃镜:胃体下部后壁见直径约1.5 cm溃疡,周围粘膜纠集。较前明显缩小。
二线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下降(图6)。
图6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二线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患者恢复普食,未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相关症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目前PFS已超过5个月。
诊疗经过见图7
图7 诊疗过程
最强一线方案迅速进展后,维迪西妥单抗挑战传统治疗,为HER2 IHC2+/ISH-患者带来强效缓解
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后迅速进展,PFS1仅为3个月。单药化疗为目前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然而单药化疗的客观反应率(ORR)仅为7%~20%,中位PFS 2.3个月~4.4个月,中位总生存(OS)5.2个月~8.9个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1]。
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二线治疗后,疗效评估示多发病灶较前缓解,胃镜显示溃疡较前显著缩小,肿瘤标志物进行性下降,疗效评估为PR。患者恢复饮食,未再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症状。且患者对方案耐受良好,未出现明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全面获益于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二线治疗。目前PFS2已经超过5个月,还在继续接受治疗中。
扩展抗-HER2治疗获益人群,维迪西妥单抗为HER2 IHC2+患者赢得长生存契机
维迪西妥单抗关键性研究C008研究中,127例≥2线标准治疗失败的HER2 IHC 3+及HER2 IHC 2+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其中,HER2 IHC 2+患者无需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态,即研究中纳入了部分IHC 2+/ISH-的患者。结果显示ORR 24.8%,疾病控制率(DCR)41.7%,中位PFS 4.1个月,中位OS 7.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IHC 2+肿瘤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ORR达到了 23.0%,ORR数值甚至优于目前的标准二线化疗,证实药物可为此类患者带来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以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为主,证实了维迪西妥单抗在此类患者中的优势。基于以上结果,2021年6月,维迪西妥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IHC 2+/3+)晚期胃癌的三线或以上治疗,为晚期胃癌后线抗HER2治疗增添新选择。同时,CSCO指南表示尽管T-DM1等二线治疗Ⅲ期研究为阴性结果,但针对HER2的ADC持续受到关注,维迪西妥单抗等药物可为此类患者带来良好的肿瘤缓解和生存获益[2]。
该病例增补了维迪西妥单抗二线治疗为HER2 2+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实践案例。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进行二线治疗后,全身病灶迅速缩小,症状得以缓解,且不良反应轻微,为患者带来了生存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疗效安全性双平衡,维迪西妥单抗成为胃癌联合治疗新选择
维迪西妥单抗可为HER2 IHC 2+/3+且既往接受过≥2个系统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者HER2低表达人群带来显著临床获益,安全性可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HER2 IHC2+患者对维迪西妥单抗的治疗反应提出了重新界定胃癌抗HER2治疗获益人群的范围,使此类患者迎来全新的抗HER2治疗机会。也期待维迪西妥单抗不断探索,对于晚期胃癌与免疫、化疗的联合应用,对晚期胃癌的前线治疗的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让更多的患者从维迪西妥单抗中获益。
[1] 2021年CSCO胃癌临床诊疗指南.
[2] Schalper KA, et al.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mparison of 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breast carcinomas: Impact of 2007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riteria. Arch Pathol Lab Med. 2014;138(2):213-9.
排版编辑:My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