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与转移率是影响患者生存获益的重要因素,复发转移后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期分享的这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例,患者经一线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局部治疗5个月后肝癌进展、双肺转移,启用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局部治疗的系统联合局部治疗策略,扭转耐药困局,带来高效缓解与显著获益!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介入二科
主要从事肝胆恶性肿瘤介入微创治疗
擅长肝脏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肿瘤消融治疗、肝脏门静脉栓塞治疗以及梗阻性黄疸的支架植入治疗
发表SCI论文一篇(6分)
病例讲课视频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5岁,既往体健,无乙肝,无酒精肝。2020年6月体检时发现肝占位。
手术+局部治疗
2020年6月24日,在全麻下行右肝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MVI分级=M2;慢性胆囊炎。
术后1月余行辅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造影肝内未见明确肿瘤染色。
术后复发——仑伐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局部治疗
2020年10月30日常规检查肝增强MR发现肝内多发复发灶。
2020年11月6日行TACE治疗,术后第3天口服仑伐替尼(8mg/天),并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1次/21天),规律使用。
2021年1月15日复查增强MR,肝内病变好转,但局部仍有活性,再次行TACE治疗,并继续仑伐替尼+特瑞普利单抗治疗。
肝癌进展、两肺转移——换用瑞戈非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局部治疗
2021年4月14日查肝增强MR提示:肝内多发新发肿瘤;肺CT提示:两肺多发转移瘤(图1)。甲胎蛋白(AFP):5015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24.3%,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Ⅱ(PIVKA-Ⅱ):36326mAU/mL。
肝功能、血常规均大致正常,EOCG评分0分。
图1. 2021年4月14日肝增强MR和2021年4月14日肺CT
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BCLC分期C期、CNLC分期 Ⅲb期),两肺多发转移瘤。
2021年4月19日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TACE(胃左动脉碘油栓塞)。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1],更换二线靶向药物瑞戈非尼(80mg/天起始),并继续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
2021年6月22日复查肝增强MR提示:肝内病变较4月14日相比大部减小,部分消失,左外叶病变较前增大(图2)。
AFP:14988ng/mL,AFP-L3:37.8%,PIVKA-Ⅱ:12343mAU/mL。
2021年6月23日行第二次HAIC术,并继续瑞戈非尼+特瑞普利单抗治疗。
图2. 2021年6月22日肝增强MR
疾病进展——启用瑞戈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局部治疗
2021年8月27日复查肝增强MR提示:肝左外叶病变较前增大,余肝内病变消失;2021年8月30日肺CT提示:两肺转移瘤较4月14日CT相比明显进展(图3)。
AFP:6922ng/mL,AFP-L3:32.1%,PIVKA-Ⅱ:15705mAU/mL。
2021年8月30日行经皮微波消融术(PMCT)+TACE术,改用瑞戈非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
图3. 2021年8月27日肝增强MR和2021年8月30日肺CT
2021年11月5日复查肝增强MR提示:肝左外叶病变轻度强化,考虑少许存活;肺CT:两肺转移瘤较8月30日相比明显好转,部分减小,部分消失(图4)。
AFP:2713ng/mL,AFP-L3:25.4%,PIVKA-Ⅱ:1925mAU/mL。
继续瑞戈非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
图4. 2021年11月5日感增强MR和2021年11月5日肺CT
治疗过程中AFP及PIVKA-Ⅱ的变化:
从事肝胆外科以及介入科临床工作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的介入治疗以及综合治疗。
能熟练开展肝脏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肿瘤消融治疗、肝脏门静脉栓塞治疗以及梗阻性黄疸的支架植入等治疗。
先后发表SCI论著10篇,总影响因子40分,单篇最高11.7分,参与编写论著3部。参与国家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金3项。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肝癌专委会委员
点评专家视频
该病例为一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一线经仑伐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介入治疗5个月后,肝内病灶出现进展,两肺多发转移瘤。针对局部治疗联合靶免治疗后的肿瘤进展,该患者治疗方案进行了3方面的调整:第一,将既往的TACE治疗改为HAIC治疗,对右肝肿瘤行灌注化疗,左肝肿瘤行化疗栓塞;复查发现,右肝肿瘤部分消失,左肝肿瘤控制不理想。第二,改变靶向药物,仑伐替尼治疗疾病进展后,按照指南规范应换用瑞戈非尼治疗[1-3],该患者经瑞戈非尼和HAIC治疗后,肝脏肿瘤明显缩小、减退,部分消失;针对左肝肿瘤,在既往栓塞控制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消融治疗,达到了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有机联合。第三,换用瑞戈非尼与HAIC治疗后肝脏肿瘤控制良好,肺转移瘤控制不理想,因此将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更换为卡瑞利珠单抗,采用瑞戈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个月后,疗效显著,肺转移病灶明显缩小,肿瘤指标显著下降。
纵观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带给我们以下几点提示与思考:第一,患者及其家属给予了我们充分的信任与配合;第二,肿瘤治疗进展后应及时更换治疗方案,如该病例中的TACE换为HAIC,仑伐替尼换为瑞戈非尼。第三,由于担心PD-1更换效果不理想,一线治疗进展后并未更换PD-1抑制剂,在肺转移瘤进展后尝试换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PD-1抑制剂之间可能有所区别;但此类的病例和研究均较少,目前仅能从临床治疗中观察到这类情况。总言之,针对靶向、免疫及局部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及时调整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方案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版)
[3] NCCN Guidelines. Hepatobiliary Cancers, Version 4.2021
排版编辑: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