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用实例说话】瑞戈非尼力克肝癌一线耐药,超1年半无瘤生存与6年长生存尽显生机

2021年12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以肝癌切除术为基础的术后综合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的重要手段。本期分享的这例肝癌术后复发、肺转移病例,患者经局部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耐药后,采用瑞戈非尼标准治疗与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个体化联合策略,力克耐药困局,疗效达完全缓解(CR)至今已超1年半,且目前仍处于无瘤生存状态,生存期已逾6年,患者生存获益高效持久!

病例介绍
 
               
张二雷 教授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主治医师,讲师,肝脏外科中心教学秘书,
主要从事肝癌合并肝硬化外科治疗方面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研究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外科治疗及靶向免疫治疗,发现了与肝癌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分子在肝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术前无创的肝硬化分级模型。
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
湖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转化医学与实验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
                     

病例讲解视频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5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8天”于2015年9月10日入院。否认肝炎、血吸虫等传染病史。MRI提示:肝右叶肿瘤性病变(10cm×9cm)(图1),胆囊多发息肉。AFP、CEA、CA199、PIVKA-Ⅱ等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输血前八项仅HBsAb(+)>1000mIU/ml。余术前常规检验、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诊断:肝右叶肿瘤(Ⅰb期)、胆囊息肉。

图1.png

图1.2015年9月10日腹部MRI

手术治疗

2015年9月22日行肝7、8段切除+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检提示:(肝7、8段)肝细胞癌(中分化)(图2);术后口服槐耳颗粒等中药治疗。

图2.png

图2.术前MRI提示肝7、8段肿瘤(A、B);术后病理示中分化及脉管内癌栓(C、D)

2017年3月17日再次因“肝左内叶新发病灶、双肺多发转移结节”入院(图3)。

图3.png

图3.2017年3月14日肝脏增强CT和2017年3月22日肺部CT

术后肝癌复发、肺转移-局部+索拉非尼治疗

因肝癌复发和肺转移,2017年3月23日行经皮肝左内叶肿瘤微波固化术;2017年4月3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肺灌注化疗;口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400mg bi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mg 2/w)。

2017年12月27日因“肺部转移结节较前增大增多”(图4),再次行肺灌注化疗。

图4.png

图4.2017年11月16日肺部CT

2018年12月24日增强CT示:肝内多个异常强化结节(图5),考虑新发病灶。

图5.png

图5.2018年12月24日肝脏增强CT

疾病进展-换用瑞戈非尼

2019年3月21日“肺部转移结节较前增大增多,肝脏病灶较前相仿”(图6),疾病进展(PD),索拉非尼改为口服瑞戈非尼(160mg qd)治疗。

图6.png

图6.2019年3月21日肺部CT

疾病再次进展-启用瑞戈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

2019年12月3日“肝脏多发肿瘤较前明显增大、肺部转移结节变化不大”(图7),疾病再次进展,治疗方案改为瑞戈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的靶向+免疫治疗。

图7.png

图7.2019年12月3日肺部CT和2019年12月4日肝脏MRI

2020年5月8日,肺部CT“肺部转移结节较前减少、缩小”,MRI提示“肝脏肿瘤较前明显缩小”(图8),近乎完全缓解(CR),治疗方案同前。

图8.png

图8.2020年5月7日肺部CT和2020年5月11日肝脏MRI

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肺部CT示“肺部转移靶病灶消失”,MRI提示“肝脏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达到CR(根据RECIST-1.1标准)。

图9.png

图9.2021年4月13日肺部CT和2021年4月23日肝脏MRI

治疗过程中肺部肿瘤变化:

图10.png治疗过程中肝脏复发瘤的变化:

图11.png

治疗过程总结如下:

图12.png2021年11月门诊复查,肺部CT“肺部转移结节基本无复发迹象”,MRI提示“肝脏肿瘤基本无残存”(图10)。

图13.png

图10.2021年11月3日肝脏MRI和2021年11月2日肺部CT

专家点评

               
黄志勇 教授
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肝胆胰协会理事
亚太肝胆胰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专业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感染与危重病学学组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新世纪优秀人才奖获得者

该患者为一例术后复发肝癌患者,经局部联合系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于2015年9月行肝7、8段切除术,术后1年半出现肝内复发和肺部转移。给予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肺灌注化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2年后疾病进展。换用瑞戈非尼治疗,疾病达到部分缓解(PR),治疗8个月后疾病再次进展。在瑞戈非尼的基础上加用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患者瘤体逐渐缩小,目前病灶已完全消失1年半,停药已半年,至今尚无复发迹象。基于现阶段的随访结果而言,该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该患者的治疗为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第一,在临床治疗中,遵循指南或规范进行用药的重要性。在系统治疗方面,该患者一线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序贯二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是符合规范的[1,2,3],再次进展后在瑞戈非尼基础上加用PD-1单抗,最终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局部治疗方面,该患者肝脏病灶采用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肺部病灶采用肺灌注化疗,为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疗效和获益,同时反映了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重要性。第二,该患者术后复发后,经过了长达4年的治疗,历经药物、消融等治疗手段,这对于患者的肝脏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肝癌治疗已有更多的药物和局部治疗方法可选,而这些治疗的实施需要良好肝脏功能的支持。若患者发生肝硬化,则肝脏再生能力有限,外科切除肝脏更多的情况下,患者后续接受其他治疗的机会将减少。因此,作为外科医生,在患者初次手术时,应更加注重残肝功能的保护。第三,现在通过系统联合局部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达到CR,那么针对这部分用药有效的患者,在肿瘤持续消退过程中有无必要再行手术将肿瘤切除,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四,部分患者经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和原理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这将为未来研究的开展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案,以造福更多肝癌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版).

[3] NCCN Guidelines. Hepatobiliary Cancers, Version 4.2021.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