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新辅助免疫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新辅助靶向的应用尚待更多数据加持

2021年11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肺癌的新辅助治疗领域,新辅助靶向和新辅助免疫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热点,如何看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如何细分获益分群?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参会嘉宾

               
胡成平 教授
一级主任医师、首届湘雅名医、博士/后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席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GWYTSJT)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湖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
湖南省预防医学呼吸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前任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邬麟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常务理事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金龙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省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伤学组组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食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胸部创伤学组副组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普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疗交流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胡成平教授:在肺癌的新辅助治疗领域,新辅助靶向和新辅助免疫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热点,您如何看待新辅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外科手术的影响?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前景?

金龙玉教授:目前,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免疫治疗在术前的应用已越来越多,可以选用单免或化疗加免疫。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免疫治疗对手术本身的影响不大。我曾经有术前应用免疫治疗10个周期而手术仍能顺利进行的先例。以此推想,在术前免疫治疗一般只用3周期左右的情况下,免疫治疗对外科手术造成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邬麟教授:长期以来,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以化疗为主,目前,术前新辅助化疗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第一是免疫治疗,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患者非常重要的新辅助治疗手段;第二是靶向治疗,用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

新辅助靶向治疗的应用没有免疫治疗那么多。原因有三:第一,在能够完整切除的肺癌当中,EGFR突变率没有晚期高;第二,术前应用EGFR-TKI会增加血管的脆性或引起局部纤维化,使手术难度增加;第三,TKI新辅助治疗缺乏大型的Ⅲ期临床研究。目前最大样本量的研究就是CTONG1103,研究数据没有想象中那么好,ORR不到60%,与化疗相比DFS改善,但OS无差异。因此中外指南中新辅助靶向治疗并未作为高级别的证据推荐用于EGFR阳性患者。

与新辅助靶向不同,新辅助免疫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数据也很漂亮。自CheckMate 159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新辅助治疗的数据后,化疗联合免疫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NADIM研究中,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达71.4%。CheckMate 816研究中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pCR率达20.4%,主要病理学缓解率(MPR)率为36.9%,而化疗组仅分别为2.2%和8.9%。免疫治疗的特点是显著改善了pCR,而获得pCR或MPR的患者有可能获得很长的生存。随着越来越多数据的出炉,我想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或者是以免疫为主的治疗将会改变我们的指南。

胡成平教授:新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的应用更多,靶向治疗尚待更多数据的充实。

责任编辑:Nydia
排版编辑:Phoebe

评论
2022年04月21日
裴波
乌海市樱花医院 | 肿瘤科
新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的应用更多,靶向治疗尚待更多数据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