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GFR突变脑转移患者用药策略

2021年10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EGFR突变脑转移NSCLC患者用药策略与未来展望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专家简介

               
胡成平 教授
一级主任医师、首届湘雅名医、博士/后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席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GWYTSJT)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湖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
湖南省预防医学呼吸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前任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胡春宏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学教研室、肿瘤研究室主任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
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会长
湖南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中西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病理学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分子靶向学组组长

               
杨农 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教研室主任/肺胃肠肿瘤内科主任

湖南省呼吸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省肿瘤化学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湖南省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
肺胃肠肿瘤内科主任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
国家药监总局新药审评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肿瘤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委会   副主任任委员
CTONG主要研究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及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NSCLC专委会、药物研发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委会常委、抗肿瘤药物常委、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湖南“225”工程医学学科带头人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化疗专委会候任主委、肺癌专委会副主委

胡成平教授:对于初始治疗时就有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家毫无疑问会直接选三代TKI。但有一部分患者原来没有脑转移,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脑转移,而原发病灶控制得很好,这种情况下到底应不应该停用靶向药?

胡春宏教授:杨农教授你在脑脊液做基因检测的多吗?

杨农教授:多。

胡成平教授:你是做脑脊液基因检测还是脑脊液药物浓度?

 杨农教授:ctDNA。因为有一些脑膜转移影像学上很难证实,但患者又有典型症状,如果脑脊液中检测到ctDNA,基本上可以判断脑膜转移的存在。

胡春宏教授:最近我就有一个这样的患者,吃了三代TKI,脑脊液中没找到癌细胞,磁共振也没诊断出脑转移,但在脑脊液中检测出了跟原发灶同样的突变,还是19外显子缺失,没有其他突变。我们根据这个判断为脑膜转移。

胡成平教授: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医生会很纠结。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继续用三代药物,局部加放疗。

杨农教授:可以尝试三代TKI加量,或者加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提高脑脊液浓度。还有就是换方案,尝试用入脑的化疗药。

胡春宏教授:加量的经验怎么样?

胡成平教授:我们遇到过几例加量的患者,关键问题是加量以后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耐受性变差。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多是加用局部治疗,通过局部治疗使部分患者的第二个PFS延长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患者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这种患者要不要加免疫治疗?

杨农教授: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IMpower150研究中的EGFR敏感突变阳性亚组,免疫+抗血管生成+双药化疗的四药联合方案较抗血管生成+双药化疗三药方案疗效更好,PFS和OS都得到改善;另一个是国内肺科医院用PC方案+特瑞普利单抗的研究,客观缓解率(ORR)也不错,最近应该还会公布PFS和OS数据。但这两个研究都剔除了脑转移患者。

杨农教授:这里还涉及到生物大分子入脑的问题。如果要对软脑膜转移起作用,首先必须要在脑脊液中有比较高的浓度。脑实质的转移,如果是比较大的转移瘤,肯定是有血供的,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化疗+免疫,或者化疗+免疫+抗血管生成药物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是软脑膜转移,化疗+免疫治疗或者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效果仍存疑。但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的办法。

胡春宏教授:既往的研究已经发现,如果是纯的突变通路,免疫治疗的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害。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穷尽现有治疗之后,才会尝试这些不确定的治疗。

杨农教授: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二次耐药后如果还有靶向药可选,还是用靶向治疗。当没有靶向治疗可选的时候,才考虑化疗加免疫或者是四药联合,对于这部分没有靶向药可用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我们已尝试了几十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一部分患者疾病控制的时间很长。

胡成平教授:临床治疗不能乱,要遵守规范,驱动基因阳性者仍然首选靶向药物。

责任编辑:ERVIN
排版编辑: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