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1复旦软组织肉瘤高峰论坛 | 牛晓辉教授:指南撰写与推广助力肉瘤诊疗,兴趣是做科研最好的动力

2021年10月25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0月8日—10日,“复旦软组织肉瘤高峰论坛”在上海盛大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主办。会议以“共建绿洲·攻克肉瘤”为主题,围绕骨与软组织肉瘤精准和前沿治疗进行探讨。【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本次大会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牛晓辉教授,就此次论坛的特色与亮点进行分享,并对从事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年轻后辈在临床与科研的成长上分享了独到经验。

               
牛晓辉
教授、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主任
JST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肉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际保肢协会(ISOLS)常务理事(board member)
亚太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APMSTS)常务理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山东医药》等10余家期刊编委
                   

精心筹备,精彩呈现,饕餮盛宴诚邀莅临

牛晓辉教授:此次会议无论是会场的硬件条件,还是会议内容的精彩呈现,都充分展示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主办方的精心筹备,特别是周宇红教授团队、陆维祺教授团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从会议日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次会议不仅涵盖了肢端软组织肉瘤和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还包括对软组织肉瘤的基因诊断、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内容,将软组织肉瘤的最新前沿进行了很好的呈现。作为大会主席,我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精心设计深表感谢。

致力指南规范的撰写与推广,助力肉瘤治疗沙漠变绿洲

牛晓辉教授:软组织肉瘤是一类发病率并不高的肿瘤,我国当前确实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所有的医生能够尽量接近同一水平,避免因为医源性问题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让有循证证据的医疗方法更好地应用到患者身上,这就要求在诊疗上要按照指南规范进行。为此,我们积极制定了《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在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的指导下今年又编撰了软组织肉瘤的化疗手册,方便临床医生对不同化疗方案的具体细则进行查阅。通过指南的学习,至少可以让医生在治疗软组织肉瘤这个少见病中少犯错误,尽量不犯错误。而CSCO肉瘤专委会也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多次巡讲与推广,尽管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巡讲只进行了6次。希望通过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的颁布及巡讲的推广,可以让全国的医生,尤其是中等城市的医生对软组织肉瘤的知识有所提高,进而规范其日常诊疗,从而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寄语年轻医生,兴趣是最好科研动力

牛晓辉教授:科研的目的其实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种思路。既往骨科医生主要从事肌肉、骨骼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但从事肿瘤治疗,又必须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肿瘤治疗的方法,此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就会遇到两个学科的问题,一是骨科学,二是肿瘤学。对于从事肉瘤研究的年轻医生而言,既要懂得骨科学知识,同时又要懂得肿瘤学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

对于肿瘤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去除,而对于骨科学而言最好的是进行重建。在肢体上切除对人体有害的肿瘤,其切除是以不再复发为目的,而切除后如何保留正常肢体的功能是骨科重建的内容。基于此两点,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肿瘤如何诊断、如何治疗、哪种治疗方式更有效等,均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而在骨科重建中,哪种方式可以让患者获益时间更长、减少痛苦,也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有的临床研究都是面对一个问题然后给与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而后将其撰写成一个科学故事,将其刊登在科学期刊上,让大家看得懂,让读懂的人都能获益。

进行科研探索一定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去探究不懂的问题。我常对年轻医生谈及,对于专业从事运动系统肿瘤的人而言,任何我们遇到的新鲜事和难事,对于大部分医生而言也一定是新鲜事和难事。而期刊刊登的文章第一件就是新鲜事,第二件便是难事,用新的方法解决以前的难事。只要您有兴趣,就很容易发表文章,有好文章自然有人愿意倾听,有人愿意倾听便获得了更多发言的机会。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xiaodong

评论
2022年05月28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指南撰写与推广助力肉瘤诊疗,兴趣是做科研最好的动力
2021年11月11日
郭飞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 外科
本文分析不错,值得学习并分享一下
2021年10月25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兴趣是做科研最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