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血液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吉林省医学会第十二次血液病学术会议

2021年10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吉林省医学会第十二次血液病学术会议暨省医师协会第七届血液科医师年会于2021年10月1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大会由吉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吉林省医师学会血液科医师分会、长春市医学会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承办。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大咖,就血液领域诊疗进展展开巅峰交流。【肿瘤资讯】特整理如下,以供学习。

大会开幕

会议伊始,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刘彬院长和李薇教授致开场辞。李薇教授讲到,目前吉林省血液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离不开国内医学同道多年来一如既往的支持,离不开吉林省血液学同仁攻坚一心、团结克难的奋进精神,离不开前任两位组委的付出,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吉林省血液学三十载风华,一代代血液科医生用青春奋斗书写着锦绣篇章,用精湛的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奉献着血液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刘彬院长表示感谢线上各位专家、同道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吉林省各位同道一直以来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大力支持,血液科一直保持着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临床及科研方面均做出特出贡献,希望未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血液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吉林省的力量。

学术分享环节

刘彬院长和李薇教授致辞结束之后,本次会议正式进入主题分享环节。首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开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主持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进行了题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新进展》的精彩演讲。付蓉教授指出,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给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效的提升带来希望,但仍需前瞻性和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证实。新型促造血药物,特别是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可协同造血恢复、免疫调节、降低铁负荷,以进一步提升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

接着,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艳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薇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进行了题为《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的主题报告。李娟教授介绍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首次复发后可选择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有四种:①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②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更换为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更换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升级版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③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如XPO-1抑制剂、Bcl-2抑制剂、Melflufen等;④免疫治疗,如单抗、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抗、三抗以及CAR-T治疗等。

之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卢振霞教授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军民教授详细介绍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规范。李军民教授强调APL早期拟诊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按照危险度分层进行治疗可以减少低中危患者的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有助于发现分子学复发,复发患者应尽量选用先前未使用过的药物进行再诱导和巩固治疗,再次获得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缓解(mCR)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治疗选择。挽救治疗未获mCR的患者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获得分子缓解。

接下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少元教授、吉林市人民医院夏文春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详细阐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规范化诊治。肖志坚教授指出免疫抑制剂和去甲基化药物在MDS治疗中的时机及适合人群,并且强调了解去甲基化药物初次反应疗程、最佳反应疗程的概念,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对于阿扎胞苷治疗MDS,第一疗程治疗后患者血细胞技术倍增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

接着,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竞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白鸥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对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诊治进展进行了精彩介绍。徐卫教授指出,HGBL发病率约7.9%,预后不佳;临床因素包括IPI评分、双打击淋巴瘤(DHL)预后积分与病理遗传学因素如不同病理亚型、合并TP53、易位伙伴基因均为影响HGBL的不良预后因素。在HGBL中,以DA-R-EPOCH,R-CODOX-M/IVAC等方案为代表的强化疗治疗方案仍然是目前的主流选择,可以提高疗效,但仍无法克服P53带来的不良预后作用。HGBL中枢复发风险高,目前研究推荐给予中枢预防。新药涌现的时代,来那度胺、BCL-2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等药物以及CAR-T治疗可能为HGBL带来获益,如何更好地使用仍需探索。

之后,在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王秀丽教授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朱铁楠教授详细介绍了易栓症的诊治进展。朱铁楠教授讲到,易栓症是一种可导致血栓风险增加的遗传性或获得性止血异常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易栓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易栓症的筛查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并以治疗为导向。另外,合理选择检测时机与检测项目及对易栓症检查结果的准确判读也非常重要。

接下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纪春岩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威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秘营昌教授详细介绍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治进展。秘营昌教授强调,精确的诊断分型,根据亚型特点治疗对于ALL至关重要。标危组患者MRD诱导治疗后MRD达标,预后较好,坚持化疗;标危组患者MRD诱导治疗后不达标,可以观察到3个月(但达标率也只有20%),3个月仍未达标,应积极移植。高危患者有条件(供者)尽快移植,MRD不达标可以免疫治疗清残留后尽快移植;高危患者三个监测点MRD都达标,若无移植条件,化疗或自体移植亦未尝不可。另外,应重视腰穿鞘注和维持治疗。

接着,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永平教授、吉林省人民医院肖中平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进行了题为《自体移植(A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精彩报告。陈文明教授指出,年龄是最常用的决定是否适合移植的关键因素。非新药时代,序贯双次和单次ASCT在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并无优势;基于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的新药时代,双次ASCT可使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以及5年OS率显著改善,尤其是对于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且具有细胞遗传学高危因素的患者。另外,陈文明教授介绍了北京朝阳医院进行ASCT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数据。

最后,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李亚荣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白元松教授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详细介绍了霍奇金淋巴瘤(HL)的诊治进展。糜坚青教授指出,化疗仍是HL最常见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远期效应及年龄是影响患者初治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对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CD30偶联单抗、PD-1单抗、CAR-T等新兴免疫治疗在cHL治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多种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HL有望获得更高的治愈率,安全性更好,并且尽量避免化疗相关的远期毒性对长期生存患者的不良影响。

大会总结

最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今天血液领域的成功离不开一代代血液人的坚持和努力,本次大会期间也深深感动于所有参会专家及同仁的学习热情。感谢各位专家带来了本次饕餮盛宴,希望所有参会者能获益良多。

大合影

会议剪影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0月22日
赵瑞
漯河市中医院 | 血液内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1年10月21日
侯国栋
平遥兴康医院 | 外科
感谢各位专家带来了本次饕餮盛宴👏👏👏
2021年10月21日
侯国栋
平遥兴康医院 | 外科
会议汇聚国内大咖,就血液领域诊疗进展展开巅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