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承办的第十二届北方地区血液淋巴瘤研讨会于2021年8月6日(周五)至8月7日(周六)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继续秉承“学术、发展、前沿”的理念,汇聚国际/国内最新观点、聚焦当下最热的淋巴/血液肿瘤诊疗话题,邀请了全国淋巴瘤及血液领域著名专家及美国淋巴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专家参与授课与讨论。会议分为“移植与细胞治疗”、“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浆细胞肿瘤”四个专场,同时举办了领航MDT病例讨论会及髓瘤精彩病例演讲,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共同促进学术交流,推进淋巴/血液肿瘤诊疗水平的发展。
8月6日上午:移植专场
首先,大会特邀嘉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金昌晓书记、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克晓燕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子芬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致开幕辞,专家们表示北方地区血液淋巴瘤研讨会已经走过12个春秋,规模也扩大到全国,对国内淋巴瘤规范诊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任汉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磊教授围绕自体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及优化进行精彩汇报。田教授就淋巴瘤治疗现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预处理方案进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她指出ASCT仍是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BEAM依然是目前淋巴瘤患者使用最广泛的预处理方案,替代预处理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与ASCT相结合的新的移植模式正在进一步探索中。
接着,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主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开林教授展开了题为《着力提高CAR-T的远期疗效》的精彩演讲。徐开林教授围绕CAR-T治疗B细胞肿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CAR-T治疗后复发和影响远期疗效的可能机制、徐医附院提高CAR-T远期疗效的实践等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在陆道培医院陆佩华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教授主持下,斯坦福大学David Miklos教授围绕“CAR-T治疗(Axi-cel)在真实世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精彩报道。
随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胡亮钉教授主持下,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详细介绍了《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在T-ALL/LBL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张曦教授指出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已成功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解读了双次A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试验,表明双次ASCT治疗T-LBL安全有效。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刘代红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围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了精彩汇报。张晓辉教授强调根据预后不良因素、缓解时间和程度、分子遗传学指标等选择高危人群非常重要,同时移植的时机同样重要。另外,张晓辉教授还分享了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如何抉择的问题。
8月6日下午:B细胞淋巴瘤专场
首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天津人民医院王华庆教授、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张清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进行开场致辞。
接下来,在解放军总医院朱宏丽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李玉富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万伟教授围绕《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新进展》进行了精彩解读。万伟教授指出免疫治疗开辟了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新局面,对于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而言,相对传统化疗药物,PD-1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领域,信迪利单抗是首个进入国家医保的PD-1抑制剂,有望帮助更多患者。另外,靶向CD30的CAR-T治疗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安全和有效性待进一步评估。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克晓燕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生余教授介绍了中国生物类似药发展现状,并对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III期临床研究长期随访数据进行详细解读。生物类似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以及血液疾病领域,生物类似药开发难度大,全球生物类似药开发活跃,国内生物类似药审批逐步完善,2020年《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的发布为我国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价值。
在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山西白求恩医院张巧花教授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围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一线治疗进行了精彩汇报。随着BTK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CLL一线治疗已全面进入无化疗时代。新药时代,联合方案治疗CLL的研究正在不断探索中,并陆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常英军教授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详细介绍了CD30阳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围绕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D30+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他CD30+淋巴瘤的维布妥昔单抗靶向治疗三个方面,徐卫教授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维布妥昔单抗在这类淋巴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鲍慧铮教授主持下,北京医院刘辉教授对奥布替尼治疗CLL/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数据进行了详细解读。奥布替尼治疗难治复发CLL/SLL缓解率高,安全性更佳;奥布替尼治疗难治复发MCL缓解率高,缓解持续时间长,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建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围绕MCL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精彩报道。景红梅教授指出,MCL兼具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侵袭性和惰性NHL的不可治愈性,使用MIPI和Ki-67的预后模型进行评估,新型预后模型处于探索阶段。治疗方面,MCL需要分层个体化治疗,年轻MCL采用高强度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利妥昔单抗维持的一线治疗方案,老年MCL可采用低强度治疗序贯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策略。MCL的维持治疗可采用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BTK抑制剂等。另外,对于复发难治MCL,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XPO1抑制剂等新药及CAR-T细胞治疗等正在探索中。
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晓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翠苓教授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理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刘翠苓教授介绍了DLBCL现有分型,首先为COO分型,再进行免疫组化CD5、C-MYC和BCL2等预后相关因素评估以及HGBL-DHL鉴别。另外,刘翠苓教授分享了特殊亚型或变异型DLBC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子改变以及DLBCL的新分子分型。
在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鹏程教授主持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围绕DLBCL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报道。张会来教授介绍了多种新药如Tafasitamab、Mosun、Pola、ADC药物Lonca、Glofitamab等,以及CAR-T细胞治疗联合PD-1单抗在DLBCL治疗中的研究结果。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洪国教授主持下,北京世纪坛医院张伟京教授围绕边缘带淋巴瘤的(MZL)治疗新进展进行了精彩解读。张伟京教授从MZL的基本概念、治疗规范、治疗进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MZL是一种较少见惰性B-NHL,发展慢,生存期长,早期一线局部治疗为主,进展期或难治复发者以全身化疗和/或靶向药物治疗为主,新靶向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开始临床应用,前景可期。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内蒙古包钢医院陈文新教授主持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对滤泡淋巴瘤治疗新进展进行了详细解读。徐兵教授指出初诊、进展期FL患者目前首选BR、R-CHOP等,但孰优孰劣有争议。新型靶向药物PD-1在初诊FL中进行尝试,并且维持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另外,CAR-T在难治复发FL具有很好疗效,CAR-T后复发患者,再次输注CAR-T依旧具有良好疗效,第三代CAR-T治疗难治复发FL的ORR达89%,值得进一步研究。
病例讨论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肖敏教授介绍了B细胞淋巴瘤诊断技术及体系最新进展。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吴晓琳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刘美辰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陈宝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兰教授各自分享了一例精彩病例,并且专家们就诊疗经过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参会者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8月7日上午 :T/NK细胞淋巴瘤专场
首先,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克晓燕教授致辞。
接着,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围绕EBV阳性淋巴瘤诊疗进展进行了精彩汇报。王教授指出淋巴瘤患者伴有EBV阳性时,需完善病史及相关检查,指导治疗,EBV相关淋巴瘤整体预后差于同类EBV阴性患者,新的治疗方案正在探索中。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王昱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萍教授详细介绍了T-ALL/LBL的诊疗进展,并且结合自身经验和体会分享了对T-ALL/LBL的治疗经验。CD3+及TdT+是识别T淋母的核心标记物,综合临床及分子生物学因素进行综合分层,以指导临床治疗。ETP-ALL易发生化疗抵抗、预后差,需早期识别;成人T-LBL/ALL推荐儿童样的强烈化疗方案,ETP-ALL及有高危因素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益大;难治复发TLBL可以选择靶向新药治疗,CAR-T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中。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童向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的主持下,来自美国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的Gilles SALLES教授进行了题为“Present and future of CAR-T therapy”的精彩演讲。Gilles SALLES教授介绍了CAR-T治疗的发展历程,对多项CAR-T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享了CAR-T治疗的规范管理及优化管理策略。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围绕难治/复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报告。李志铭教授强调NKTCL异质性强,复发难治性NKTCL预后亟待改善,化疗时代极难获得疗效突破,免疫治疗时代带来新希望,但靶向治疗目前的疗效有限。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宋永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介绍了T细胞淋巴瘤的小分子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朱军教授强调淋巴瘤诊疗进入新时代,需探索规范化诊疗新模式,推动多学科专科化发展,提倡新的药物临床试验,重视生存质量和效价比。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围绕EBV+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进行详细报道。李小秋教授强调EBV+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表型多变,诊断困难,临床诊断需专业、细心,EBV相关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及生物学特征仍需进一步研究。
8月7日下午:浆细胞肿瘤专场
首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路瑾教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永平教授进行开场致辞。
接着,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围绕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演讲。陈文明教授介绍了多个新的治疗方案治疗MM的临床研究,并且分享了MM维持治疗的最新研究。
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傅卫军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鲍立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围绕首次复发MM治疗选择进行了精彩报道。李娟教授指出,MM首次复发后可选择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有挽救性ASCT,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升级版的PI和/或IMids,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XPO1抑制剂、BCL2抑制剂、Melflufen)以及免疫治疗。
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美云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安刚教授详细报道了泊马度胺在难治复发骨髓瘤中的应用。安刚教授指出,对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双重耐药的MM患者,泊马度胺仍然有一定的有效率,泊马度胺在一些特殊复发难治性MM人群中也表现显著的疗效,如伴有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上海长征医院杜鹃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路瑾教授详细介绍了BCL-2抑制剂联合方案在浆细胞疾病中的应用结果。路瑾教授围绕MM的治疗靶点、BCL-2与t(11;14)、BCL2抑制剂在MM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路瑾教授指出 MM未来必将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高选择性的BCL-2抑制剂是MM领域中很有意义上的精准治疗药物。
病例演讲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蕊教授、天津总医院的王超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谷振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艳教授、北京朝阳医院田颖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杨辰教授分别对各自中心的疑难病例进行了精彩演讲,并分享了疾病的诊疗思路以及对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景红梅教授进行大会总结,本次大会就淋巴瘤及浆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移植和细胞治疗的进展等进行解读,涉及面广,研究深度深,令参会者获益良多。淋巴瘤的研究和治疗发展迅速,未来值得继续探索和挖掘。
排版编辑:Hann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