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第二十一期)

2021年10月1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1期KV(不带会议时间).png

10月10日,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第二十一期如约而至。会中各位消化肿瘤领域专家结合实践病例,聚焦胃肠间质瘤(GIST)、结直肠癌的临床实践与最新进展,抒己见,碰思维,再次启人深思肿瘤综合治疗时代下“个体化”与“规范化”治疗策略之间的权衡。

关于胃肠肿瘤大家说二十一期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简称胃肠肿瘤大家说)由北京癌症防治年会主办,已顺利举办二十一期。系列会议的开展引起消化肿瘤领域的广泛关注,获得青年医师、行业领袖的一致认可。“胃肠肿瘤大家说”秉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之“全面推动癌症防治的协同发展进程,全面提升我国癌症防治水平”的宗旨,旨在促进大众的胃肠肿瘤防治理念,通过分享临床案例、研究进展等,传递胃肠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更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胃肠肿瘤大家说二十一期学术精粹

       受疫情影响,胃肠肿瘤大家说系列会议继续以线上形式举办,会议第二十一期邀请到青年领袖、消化道肿瘤领域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文亮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海波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包全教授担任主持。本次学术研讨会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齐长松教授带来“胃肠间质瘤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保定市第二医院王颖教授带来“间质瘤MDT病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正航教授分享“结肠癌MDT病例”,此外,会议主办方另邀众多消化道领域青年才俊参与临床经验分享与讨论。

1、李健 教授(主席).png

李健 教授

2、李文亮 教授(主席).png

李文亮 教授

       会议在大会主席李健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即结直肠癌及胃肠间质瘤的前沿进展。随后,会议主席李文亮教授对系列会议的举办表示赞许,肯定了其积极的学术价值,并期待系列学术会议可继续发展,促进业内同道的交流与进步。

胃肠间质瘤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4、齐长松 教授(讲者).png

齐长松 教授

       众所周知,GIST的药物治疗已进入全面靶向治疗时代。在王晰程教授的简要介绍下,齐长松教授从胃肠间质瘤概述、治疗现状、新药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带来胃肠间质瘤的面面观。他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对GIST危险度分级、辅助治疗策略、晚期一/二/三/四线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结合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从作用机制到应用探讨了GIST领域新型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包括阿伐替尼、瑞派替尼、AZD3229、SHP2抑制剂、NRTK抑制剂以及免疫治疗在GIST中的研究进展等,展望基因检测指导下的GIST精准治疗,探索其新药研发和联合策略方向。

3、邱海波 教授(主持).png

邱海波 教授

5、白志刚 教授(讨论).png

白志刚 教授

6、陈龙凤 教授(讨论).png

陈龙凤 教授

7、谢学海 教授(讨论).png

谢学海 教授

       其后,在邱海波教授的主持下,讨论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白志刚教授太原市中心医院陈龙凤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学海教授针对GIST治疗进展,各抒己见。讨论问题包括:TMB/PD-L1高表达对GIST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如何?免疫联合治疗对于胃肠间质瘤的影响?胃来源低危GIST患者是否采取辅助治疗?齐长松教授结合现有证据解释,免疫细胞浸润丰富对GIST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治疗尚未显示提示作用,而对于危险度分级的综合评估是低危患者则不需接受辅助治疗。

间质瘤病例分享

9、王颖 教授(讲者).png

王颖 教授

       在王晰程教授介绍下,王颖教授带来一例胃肠间质瘤病例分析。患者为老年女性患者,2020年7月确诊,病理及免疫组化示CD117 +、DOG-1 +、Ki-67(20%~25%);基因检测示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胃间质瘤分期为cT4N0M1 Ⅳ期,一线治疗采取伊马替尼;2021年1月底开始出现反复便血、贫血,停用伊马替尼,给予支持治疗,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壁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对症治疗并服用沙利度胺约半月,未再腹泻、便血;2021年7月,肿瘤进展,二线治疗采取舒尼替尼,因严重血液学毒性(3度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至第3周期7天停用舒尼替尼,给予TPO对症治疗,目前患者疗效评价为SD。

8、王晰程 教授(主持).png

王晰程 教授

10、金璿 教授(讨论).png

金璿 教授

11、孙涛 教授(讨论).png

孙涛 教授

12、尹杰 教授(讨论).png

尹杰 教授

       随后,王颖教授就胃肠间质瘤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平衡,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骨髓抑制时的下一步治疗措施,是否再次活检等问题,与讨论嘉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金璿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尹杰教授展开积极探讨,各位教授讨论了血药浓度监测作用、不良反应可能原因、胃镜活检及外科介入时机等,强调了MDT合作在胃肠间质瘤诊疗中的作用。

结肠癌病例分享

14、王正航 教授(讲者).png

王正航 教授

       其后,在包全教授的主持下,王正航教授带来一例结肠癌MDT病例讨论。患者为年轻女性,病理活检示结肠腺癌,病理分期为pT4bN2b,免疫组化为pMMR,HER2(1+)。患者术后接受XELOX辅助治疗,CEA升高,换用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定期复查;术后一年余复查腹部CT,考虑复发,经开腹探查评估,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腹腔标本NGS检测为TMB 28.6Mut/Mb(既往原发灶4.99Mut/Mb),MSS,KRAS G12D突变;患者病灶较大且顾忌化疗不良反应,充分交代潜在疗效和不良反应后接受瑞戈非尼+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不良反应为脱发、皮疹伴瘙痒2级,因肛周脓肿停瑞戈非尼1周。治疗3个月后,肿瘤缩小,考虑手术治疗机会,多学科会诊认为切除困难,R2切除可能性大,继续进行手术切除。但术中考虑为R2切除可能性大,故术后继续予以瑞戈非尼联合治疗方案,考虑不良反应将瑞戈非尼减量,2周期后未见明显肿物,目前待4周期后影像学复查。该患者为何可从瑞戈非尼+PD-1单抗组合获益?王正航教授结合临床研究数据探讨了抗VEGF+PD1单抗的潜在优势人群筛选(TMB-H,转移部位等)。

13、包全 教授(主持).png

包全 教授

15、何舰 教授(讨论).png

何舰 教授16、王莉 教授(讨论).png

王莉 教授

17、徐蔚然 教授(讨论).png

徐蔚然 教授

       最后,在包全教授的主持下,王正航教授与讨论嘉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王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徐蔚然教授就本例患者的手术时机、后续治疗方案,以及肠癌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等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最后,会议主席李健教授首先进行会议总结。他强调,在肿瘤综合治疗时代,诊疗时“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权衡十分重要。他指出,医生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临床经验交流对于临床医生的个体成长而言亦十分重要,这也将最终造福于患者。其后,会议主席李文亮教授强调了外科干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时代中的价值,期待临床医生对此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并再次肯定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积极价值。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杨曦

                   

相关阅读
评论
2022年03月13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探讨了抗VEGF+PD1单抗的潜在优势人群筛选
2022年01月22日
仲美玲
沭阳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2年01月22日
仲美玲
沭阳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