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淋巴瘤微课49】伊布替尼显著提高一线高危CLL/SLL患者的临床结局

2021年09月10日

【淋巴瘤微课】系列课程作为“淋巴瘤亿站”的子栏目,致力于用最精简的课程内容,高效传递肿瘤诊疗新知识,从而提高诊疗的规范性。

刘澎教授:各位同道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刘澎,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两篇在202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上发布的摘要。内容是:伊布替尼治疗一线高危CLL/SLL患者的临床结局,两个摘要分别为临床试验的荟萃和真实世界的数据。

摘要2220——高危CLL/SLL患者一线接受伊布替尼治疗随访6.5年的结局:两项3期研究(RESONATE-2和iLLUMINATE)的综合分析

研究背景

基因异常如del(17p)/TP53突变、del(11q)和IGHV未突变是预测CLL/SLL患者化学免疫治疗结局较差的风险因素。BIRC3、NOTCH1、SF3B1和XPO1突变也与CLL患者化学免疫的不良结局相关。伊布替尼是一种每日一次给药的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CLL/SLL患者的多项随机3期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获益。

为了更好地了解具有高危基因特征的初治CLL患者的结局,我们对伊布替尼一线治疗CLL/SLL的两项3期研究(RESONATE-2和iLLUMINATE)进行了汇总分析。

研究方法

在RESONATE-2中,年龄≥65岁且无del(17p)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单药伊布替尼或苯丁酸氮芥治疗。在iLLUMINATE中,年龄≥65岁或 <65岁存在合并症或del(17p)/TP53突变的患者随机接受伊布替尼-GA101或苯丁酸氮芥-GA101治疗。

比较基于伊布替尼与基于苯丁酸氮芥的治疗和 2 伊布替尼治疗有和无高危基因特征CLL患者的PFS、OR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汇总分析498例接受基于伊布替尼或基于苯丁酸氮芥一线治疗的患者(各n=249),中位随访时间为49.1个月。与对照组基于clb治疗相比,基于伊布替尼的治疗显著改善了ORR和PFS。在42个月时,伊布替尼治疗高危基因亚组患者的PFS率为(63-82%),明显高于clb治疗的患者的PFS率(6-34%),并且在所有高危基因亚组中均观察到伊布替尼的一致PFS获益(图)。

比较伊布替尼治疗的具有高危基因特征与无高危基因特征的的患者时,不同亚组的PFS和ORR相当,包括IGHV未突变vs突变(PFS HR,1.79,95%CI 0.99-3.24)或NOTCH1突变vs无突变(PFS HR,1.05,95%CI 0.65-1.69)的患者(表)。

del(17p)/TP53突变/BIRC3突变患者的结局也得到改善(HR 1.05,95%CI 0.54-2.04)。在这些高危亚组中,伊布替尼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5.7-43.8个月,与总人群相比,任何级别或≥3级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

对一线接受基于伊布替尼治疗并随访长达79个月的CLL/SLL患者进行的这项综合分析证明,在有或无高危基因特征的伊布替尼治疗患者中,PFS和ORR相似,证实了基于伊布替尼的治疗与clb(±obinutuzumab)相比具有显著的PFS和ORR获益。

这两项3期研究的分析证明,无论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突变风险特征如何,一线伊布替尼治疗均有效,包括IGHV未突变、NOTCH1突变和del(17p)/TP53突变/BIRC3突变风险最高的患者。

摘要37——一项美国回顾性研究的结果:真实世界按风险分层的CLL患者一线接受伊布替尼或化学免疫治疗的临床结局

研究背景

本研究描述了一线接受伊布替尼或化学免疫治疗的高危和非高危CLL患者的治疗模式和至下次治疗的时间(TTNT)。

研究方法

在美国40个临床实践中心,提取2014年2月14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开始一线单药伊布替尼或化学免疫治疗的成人高危和非高危CLL患者的病历。高危定义为在一线治疗开始前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del(17p)、del(11q)、TP53突变、IGHV未突变或复杂核型(≥3个染色体异常)。非高危定义为检测证实无上述异常。分析评估至下次治疗的时间(TTNT):(a) 伊布替尼高危 vs 化学免疫高危,(b) 化学免疫高危 vs 化学免疫非高危,和(c) 伊布替尼高危 vs 伊布替尼非高危。

研究结果

该分析共纳入516例CLL患者:271例高危(伊布替尼:175;化学免疫:96)和245例非高危(伊布替尼:82;化学免疫:163)。高危组的平均年龄为66岁,40% 女性,> 50% Rai 3-4期,> 85% ECOG 0-1,54% del(17p),30% del(11q),29% TP53mut,33% IGHV未突变。伊布替尼和化学免疫高危组一线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28.6和5.5个月,中位随访持续时间分别为33.3和35.3个月。

KM分析显示,伊布替尼高危患者与化学免疫高危患者相比,中位至下次治疗的时间TTNT显著延长(图1和表1),开始新治疗的可能性降低54%(p < 0.01)。化学免疫高危 vs 化学免疫非高危比较,化学免疫高危患者的中位至下次治疗的时间TTNT显著缩短(图2和表1),开始新治疗的可能性高2.43倍(p < 0.01)。伊布替尼高危和伊布替尼非高危组之间未观察到至下次治疗的时间TTNT的显著差异(图3和表1;均未达到中位TTNT;p = 0.06)。

研究结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比较1线 伊布替尼与化学免疫治疗的高危CLL患者临床结局的最大的真实世界研究。

尽管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相似,接受单药伊布替尼治疗的高危CLL患者的至下次治疗的时间显著长于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患者。

该真实世界研究还表明,无论风险状态如何,伊布替尼治疗均可提供持续的临床获益,支持在1线使用伊布替尼。

最后,本研究强调了在化学免疫治疗前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子学检测的必要性,这与临床治疗指南是一致的。

图片4.png

这期的淋巴瘤微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2020 ASH Abstract 2220;

[2]2020 ASH Abstract 37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哈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