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二届诺华肿瘤医学肺癌高峰论坛隆重召开:聚焦精准,优化全程

2021年07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7月10日,第二届诺华肿瘤医学肺癌高峰论坛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梳理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新前沿进展。会议上,国内外知名肺癌专家齐聚一堂,共话肺癌精准治疗,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肺癌学术盛宴。

微信图片_20210702111339.jpg

会议伊始,诺华肿瘤(中国)总经理Alexandre Gibim先生首先致辞,感谢大会主席及与会老师的参与和精彩分享。作为世界肿瘤领域研发领先的公司之一,诺华目前已经有多种肺癌治疗药物获批,并将继续致力于开展更多新技术、新疗法的研发,协助医生共同造福患者。

急闭目.jpg诺华肿瘤(中国)总经理Alexandre Gibim先生

大会主席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担任,并先后致辞。吴一龙教授表示诺华在肺癌领域开疆拓土,研发出了许多新型药物,这些药物为肺癌治疗带来新突破。陆舜教授认为诺华的格列卫开创了肿瘤的精准治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在肺癌领域同样布局很多,影响了或正在影响肺癌治疗格局。范云教授指出诺华致力于肺癌少见靶点药物研发,带来更丰富的治疗选择,本次会议邀请到国际国内顶级专家,给大家带来许多学术前沿进展,在此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吴一龙.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BEI_4096 (1).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范云.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Session 1:立足前沿 引领未来

肺癌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alice.png

诺华全球肿瘤转化研究负责人Alice T. Shaw博士

诺华全球肿瘤转化研究负责人Alice T. Shaw博士梳理了肺癌精准治疗进展。随着肺癌靶点的发现,多种靶向药物应运而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已有8个确认有对应获批靶向药物的靶点。其中ALK阳性NSCLC的治疗格局不断发展,二代ALK-TKI已经成为一线治疗选择。ALK抑制剂耐药机制包括靶内和靶外机制,随着序贯ALK抑制剂的使用出现ALK突变累积,针对旁路的抑制剂在积极研发中。

非小细胞肺癌AACR/ASCO进展年中盘点

Mok.jpg

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教授盘点了今年国际会议上的重磅研究。CheckMate 816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达到良好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是否可转化为远期获益趋势尚不明确。IMpower010是免疫辅助治疗研究,TPS 1%~49%的患者获益未知。新辅助和辅助一代EGFR-TKI未能改善总生存(OS),可能和随访时间和后期交叉相关。PACIFIC、KEYNOTE-799和AFT-16等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在Ⅲ期肺癌中的作用。靶向治疗方面,Amivantamab+Lazertinib可克服奥希替尼耐药。EGFR 20外显子突变有效抑制剂DZD9008,抗体偶联药物,SHP2抑制剂TNO155等新型药物值得期待。

BEI_4299 (1).jpg

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右)

讨论环节由吴一龙教授主持,Alice T. Shaw博士,Tony Mok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就少见突变靶向药物获批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未来研发的方向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由于KRAS突变通常会伴随其他靶点的共突变发生,联合治疗以及泛KRAS抑制剂等新型药物是未来方向。对于ALK融合一线治疗,二代TKI显著优于一代TKI,也是目前的优选治疗,与三代TKI未有直接疗效对比,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Session 2:聚焦精准 开疆拓土

BRAF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程管理

微信图片_20210710153946.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范云教授梳理了BRAF突变NSCLC的最新治疗进展。BRAF V600突变与不良预后有关。针对于BRAF V600突变,目前已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靶向治疗相较于化疗和免疫治疗,能带来更为显著的临床获益。达拉非尼±曲美替尼(D+T)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一线治疗客观反应率(ORR)达到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4.6个月,中位OS 24.6个月,安全性可控。因此,NCCN/ESMO/泛亚洲ESMO指南均把D+T双靶治疗作为BRAF V600的优先推荐治疗策略。但大多为二期小样本临床研究结果,期待大样本临床数据验证。

ALK阳性晚期NSCLC全程管理

微信图片_20210710151401 (1).jp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讲述了ALK阳性NSCLC治疗数据,刘教授详细梳理了一代,二代和三代ALK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ALK耐药探索方向。二代ALK抑制剂较一代抑制剂显示出更长PFS,2年OS率在71%~78%。ASCEND-8研究中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亚洲人群数据显示450mg随餐组3年OS率高达93%,且整体方案安全可耐受。NCCN指南推荐二代ALK-TKI用于ALK+NSCLC一线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分子诊断纵览解析

微信图片_20210710160708.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介绍了肺癌少见突变检测方法和进展。基因异常检测应以组织标本为首选,血液标本仅为补充。针对ALK融合,目前批准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化(IHC)、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NGS四种方法检测。NCCN指南推荐对BRAF突变进行NGS、RT-PCR或Sanger杂交检测。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检测以DNA或RNA为基础的NGS为佳,MET扩增可使用FISH检测。ROS1/RET/NTRK融合可使用IHC、FISH、RT-PCR和NGS检测。液体活检因无创和早期预测价值而持续被探索。

BEI_4656 (1) (1).jp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左一)

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晓玲教授(左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中)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右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右一)


讨论环节由陆舜教授主持,范云教授,刘晓晴教授,张绪超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晓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进行讨论,就多代靶向药物的排兵布阵,BRAF V600突变患者的全程管理和基因检测等问题展开讨论。专家认为对BRAF V600E突变患者,治疗应根据疗效、不良反应、患者选择意愿和价格等问题选择,在不考虑药物可及性的情况下,无论是客观缓解还是生存数据上来看,D+T双靶联合的治疗疗效显著获益,应尽量一线治疗优先选择双靶联合的方式。靶向和免疫药物序贯的毒性数据还不清楚,应注意药物洗脱期。目前肺癌检测手段以组织NGS为优选,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选择检测方法。

陆舜教授进行总结,表示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和分子机制的发现,针对耐药的新一代药物在不断研发。D+T对于BRAF V600E突变的临床疗效良好,相信很快会在中国应用,上市后需要继续进行观察真实世界数据的验证。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代ALK抑制剂仍应一线优先使用。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平台及NGS的广泛应用,检测技术推动着肺癌的精准治疗之路。吴一龙教授认为可用的武器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肺癌精准之路仍需要继续不断探索。

Session 3:锋芒初露 百花齐放

晚期NSCLC少见突变进展和展望

BEI_4743 (1) (1).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系统总结了少见突变治疗进展。少见突变治疗百花齐放,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18外显子突变、EGFR-TKI耐药后都迎来了有效药物。治疗ALK融合NSCLC,二代ALK-TKI显示出比一代抑制剂更好的疗效,亚洲人群疗效更为突出。塞瑞替尼450mg随餐服用在亚洲人群中3年OS率高达93%。耐药后NGS为序贯用药带来精准指导,例如塞瑞替尼对L1196M,I1171T等突变敏感。

D+T可显著提升BRAF V600突变患者一线及后线疗效。Capmatinib在METex14突变一线疗效优异,有确切抗脑转移的活性,是目前最高效的METex14抑制剂。RET融合、NTRK融合、KRAS突变均迎来获批靶向药物,其中诺华研发管线中靶向KRAS G12C的化合物JDQ443在小鼠模型中表现出与AMG-510相似的体内疗效,与诺华开发的first in class选择性SHP2抑制剂TNO155从机制上讲具备增强靶向接触,阻断通路再激活的联合原理,此次ASCO也更新了TNO155在成人晚期实体瘤中的早期探索,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早期安全性和耐受性。此外,HER2靶点新药百家争鸣,ADC抗体偶联药物DS-8201,吡咯替尼等药物显示出可行疗效。

围手术期NSCLC治疗进展和展望

BEI_4792 (1).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讲解了NSCLC围手术期治疗进展。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应用于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成为热点。靶向治疗方面,ADJUVANT,ADAURA等研究确立EGFR靶向辅助治疗的地位。对于ALK融合肺癌,SAKULA研究中,塞瑞替尼新辅助治疗ORR高达100%,主要病理缓解(MPR)达57%,初步表现出惊人的新辅助靶向疗效。驱动基因阴性肺癌中,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如火如荼。更多免疫联合新靶点药物围手术期治疗研究正在进行中。

肺癌真实世界研究及精准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710162419.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可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可教授讲述了肺癌重要真实世界研究(RWS)和发展方向。真实世界证据(RWE)助力肺癌精准治疗,能够验证并补充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罕见肿瘤的研究有突出优势。例如,RWS证实二代ALK-TKI治疗获益明确,塞瑞替尼450 mg随餐口服治疗中国ALK/ROS1阳性NSCLC的AE发生率更低。BRAF V600突变NSCLC中使用双靶治疗RWS显示疗效同RCT一致,而使用免疫治疗疗效有限。药物经济学研究提示一线选择靶向治疗能够降低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总体治疗费用。未来肺癌罕见突变领域有望通过RWE加快药物新适应症获批,拓展肺癌罕见突变患者治疗格局。

晚期肺癌临床研究设计深度解读

微信图片_20210710163016.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梁斐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梁斐教授从统计学视界分别从临床研究终点选择,设计参数设定及样本量计算进行解读。终点选择方面,OS、PFS、ORR各具优缺点,对临床研究设计要求不同。在基于单臂研究申请药物加速审批上市时,除了ORR以外,FDA/CFDA也特别关注DoR数据。单臂Ⅱ期研究对于罕见靶点的药物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原理是将药物预计的疗效(P1)与历史对照(P0)相比较,例如联合D+T治疗BRAF V600E突变NSCLC的单臂研究不仅要回答是否有效,还需要比其中任一单药更加有效,证实两药联合存在协同作用。而针对罕见靶点患者的回顾性RWS数据,可以为P0的确定及疗效的判定提供支持性证据。

微信图片_20210710163708.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左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梁斐教授(左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左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可教授(右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右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樊旼教授(右一)

讨论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主持,樊旼教授,王永生教授,杨帆教授,王可教授,梁斐教授,就共突变,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辅助治疗,N2疾病的放疗,早期肺癌研究终点,RWS的前景等问题展开脑力激荡。专家认为耐药后的共突变应使用联合治疗,原发共突变根据基因状态选择特定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应遵循循证原则;对于N2疾病,辅助放疗的作用已经逐渐减弱;对于新辅助治疗,研究终点可为pCR,但是联合辅助治疗研究,则无事件生存是合理终点;高质量前瞻性RWS将对增加证据有所帮助。

会议总结

此次会议就早期和晚期肺癌的治疗理念和研究进展进行解读,并就RWS和统计方面做出精彩报告,令大家获益良多。感谢诺华提供交流平台。肺癌的研究和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是发现越多,未知越多,未来值得继续探索和挖掘。

1.jpg3.jpg

责任编辑:MJ
排版编辑:Vincent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