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淋星荟·淋巴瘤直播间线上MDT】百悦泽®——精准助力DLBCL疗效升级

2021年05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05月20日,“淋星荟——淋巴瘤直播间线上MDT”会议再度重磅上线,本次线上会议主席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专家们围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精准治疗进行了精彩汇报,同时针对三例DLBCL临床病例展开讨论,广大医疗同仁的学习热情高涨,受益匪浅。

1.png

探索前行DLBCL——泽布替尼助力三大类DLBCL疗效升级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朱芳教授带来题为“BTKi在DLBCL中的精准治疗探索”的精彩报告。朱芳教授从DLBCL临床未满足的实际需求、BTK在DLB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BTKi的应用探索和BTKi治疗DLBCL的优势人群探索三大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BTK抑制剂如何为DLBCL的精准治疗“添砖加瓦”。朱芳教授指出,DLBCL是最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呈高度异质性。利妥昔单抗时代,高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高龄、中枢侵犯、结外受累等临床因素和MYC、BCL2、BCL6双打击/双表达、非生发中心(non-GCB)/活化B细胞(ABC)亚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仍有约40%的DLBCL患者在标准R-CHOP一线治疗后无法治愈。近年来,随着对DLBCL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基因分型系统不断被提出,伴MYD88和CD79B共突变的MCD亚型和伴NOTCH1突变的N1亚型预后明显差于EZB和BN2亚型。DLBCL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发现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在DLBCL的发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LBCL致病机制研究和新的基因分型为指导高危和复发/难治性DLBCL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png

BTK抑制剂为针对BCR信号通路的小分子靶向药物,AU-003研究共入组26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接受泽布替尼单药治疗,总有效率(ORR)达31%,完全缓解(CR)率为15%。BGB-311-207研究共入组41例复发/难治性non-GCB DLBCL患者,泽布替尼单药治疗的ORR为29.3%,安全性良好。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non-GCB DLBCL患者,ORR达35%。

3.png

BTK抑制剂单药治疗疗效有限,需要精准选择对BTK抑制剂反应更敏感的特殊类型DLBCL患者。既往研究显示三种类型DLBCL对BTK抑制剂更敏感,包括:①CNS侵犯的DLBCL患者;②睾丸、皮肤等结外受累的DLBCL患者;③双表达DLBCL患者。研究显示BTK抑制剂单药治疗伴中枢侵犯的复发/难治性DLBCL,ORR高达50%以上,BTK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CR率高达86%。原发结外淋巴瘤中MCD亚型比例较高,BTK抑制剂单药治疗MCD亚型DLBCL的ORR高达80%。Phoenix研究显示,BTK抑制剂联合R-CHOP可提高<60岁BCL2及MYC双表达DLBCL患者生存。

新一代强效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多个亚型的B细胞NHL中均显示更强的疗效和更佳的安全性,对于中枢侵犯、结外受累和双表达DLBCL患者,患者可能从单药BTK抑制剂或联合治疗中获益,具有潜在治疗前景,在DLBCL领域值得期待。

声淋其菁——泽布替尼治疗DLBCL精彩病例分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韩雪教授介绍了一例难治性双表达DLBCL的治疗经过。

患者女,75岁,2019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鼻塞和听力下降,鼻咽部活检病理提示DLBCL,non-GCB亚型,C-MYC和BCL2双表达,FISH检测C-MYC未见异常。PET/CT提示鼻咽、腮腺、颈部、肺、纵隔受累。诊断:DLBCL,non-GCB亚型,BCL-2及C-MYC蛋白双表达,Ⅳ期A组,NCCN-IPI:6分(高危),予R-CHOP治疗3周期后达部分缓解(PR);予R-CHOP联合西达本胺治疗2周期,患者耐受性差;予R-CHOP治疗1周期,评估疗效为疾病稳定(SD);予R-GemOx联合来那度胺治疗2周期,评估疗效仍为SD;予R+依托泊苷+奥沙利铂+泽布替尼方案治疗4周期,达PR;予头颈部局部放疗,3月后PET/CT评估疾病进展(PD);后予BR+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尚未行疗效评估。

4.png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肖音教授介绍了一例DLBCL合并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经过。

患者女,66岁,2020年7月因“发现左颈部包块3月”就诊,左颈部包块活检病理提示DLBCL,non-GCB亚型,PET/CT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胃壁、腹膜、椎体多发代谢增高,诊断:DLBCL NOS,non-GCB亚型,Ⅳ期, IPI:4分,予R-CHOP方案治疗4周期后达PR,胃体胃壁及胰腺旁异常软组织团块,Deauville 4分,建议活检,患者拒绝。继续予R-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未复查及疗效评估。2021年4月因上腹部不适就诊,增强CT提示胰腺旁病灶较前略增大。2021年4月行胃肿瘤切除术(部分切除)+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术后病理提示胃肠间质瘤(低危)。

5.png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诊疗组带来一例泽布替尼治疗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的诊治经过。

患者男,33岁,2012年2月因“发现双下颌淋巴结肿大2月”就诊,颌下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滤泡性淋巴瘤,未进一步诊治。2018年6月患者因“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就诊,PET/CT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SUVmax 40.3,脾脏多发结节、全身多发骨代谢异常。右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滤泡淋巴瘤,低级别,Ki67(热点区域30%+),外院诊断:滤泡性淋巴瘤,IV期A组,FLIPI 4分(高危),一线予R-CHOP方案治疗8周期,PET/CT评估达PR(Deauville 4-5分),二线予R-GP治疗1周期,R-CHOP治疗1周期,未评估疗效,治疗期间出现反复发热,CT提示十二指肠穿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瘤合并感染,予对症处理。外院行腹膜后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DLBCL,non-GCB亚型。诊断:难治性DLBCL(滤泡性淋巴瘤转化),淋巴瘤MDT会诊建议免疫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予ICE方案治疗2周期后达PR,予ICE联合来那度胺治疗4周期评估仍为PR,建议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未动员成功。予IE联合PD-1单抗治疗4周期,仍为PR。2020年7月起予泽布替尼单药治疗,用药4个月后CT评估为SD,用药8个月后PET/CT评估达CR(Deauville 3分)。2021年4月余IE方案化疗后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6.png

专家面对面

针对病例一,张利玲教授表示,该患者为老年双表达DLBCL,分期晚,NCCN-IPI高危,一线治疗未达CR,预后差。BTK抑制剂的加入为患者带来了短暂的PR,建议可以进行二代测序,后续治疗可以考虑参加临床试验,如XPO1抑制剂、Pola单抗等。针对病例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MDT教授团队胰腺外科勾善淼教授表示,该病例淋巴瘤化疗后单一病灶残存,淋巴瘤与间质瘤从影像学上较难区分,术中区别较大,淋巴瘤可观察到淋巴组织,间质瘤表面上有浆膜,有蒂与胃肠道相连。低危间质瘤根治性手术后以定期复查为主。影像科吴志坚教授指出基线PET/CT较难判断淋巴瘤合并间质瘤,中期PET/CT其余病灶代谢降低,胰腺旁病灶代谢仍较高,考虑可能不是统一来源肿瘤。病理科潘华雄教授表示DLBCL诊断不难,临床淋巴瘤伴随第二肿瘤不罕见,“一元论”有时候会延误第二肿瘤的诊断。PET/CT无法判断残留病灶和炎症的情况下,二次活检尤其重要。同时,在惰性淋巴瘤怀疑肿瘤进展或转化时活检也较为关键。针对病例三,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饶慧兰教授表示,2012年第一次活检滤泡性淋巴瘤诊断病理描述不详,第二次活检病理为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第三次活检病理提示DLBCL,non-GCB亚型。放疗科王汉渝教授表示耐药性DLBCL放疗剂量与滤泡性淋巴瘤放疗剂量不同,通常剂量较高,55-60Gy起步。对于PET/CT阳性的患者,尽量重新活检。张利玲教授表示,病例三治疗线数较多,难度较大,最终泽布替尼单药达CR,值得学习和借鉴。

7.png最后,大会主持张利玲教授总结表示,复发/难治性DLBCL手段较多,二代测序基于基因型寻找合适的靶点,有利于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BTK抑制剂在DLBCL的治疗中具有潜在治疗前景,对于中枢侵犯、结外受累和双表达DLBCL患者,患者可能获益更明显。但目前经验有限,未来期待更多研究及临床应用经验,助力DLBCL疗效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iaoxi



相关阅读
评论
2023年05月08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DLBCL是最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呈高度异质性。
2023年04月12日
钟海英
粤北人民医院(含市区分院) | 肿瘤内科
BTK抑制剂在DLBCL的治疗中具有潜在治疗前景,对于中枢侵犯、结外受累和双表达DLBCL患者,患者可能获益更明显。
2021年11月08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专家们围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精准治疗进行了精彩汇报,同时针对三例DLBCL临床病例展开讨论,广大医疗同仁的学习热情高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