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奥势速递】 专家深度解析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高CR率带来的临床获益及应用前景

2021年04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奥布替尼是由诺诚健华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卓效迅捷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具有最佳的激酶选择性和接近100%的BTK占有率,研究显示其疗效与安全性俱佳。本次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暨2021国际淋巴瘤最新进展研讨会李建勇教授介绍了奥布替尼在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的最新研究数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奥布替尼这一新型BTK抑制剂的疗效、安全性及未来应用前景,【肿瘤资讯】现场采访了多位领域内知名专家。小编现将采访内容汇编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吴德沛教授:奥布替尼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希望早日进入医保,使更多患者获益

               
吴德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总编辑

奥布替尼作为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型BTK抑制剂,其结构优化,疗效更优,安全性更好。奥布替尼在R/R CLL/SLL II期临床研究的最新的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由14.3个月延长至25.6个月,总有效率(ORR)由91.3%提高到93.9%,尤其是完全缓解(CR)率由10%提高到21.3%,高危亚组中17P-和TP53阳性的患者,奥布替尼的ORR达到100%,奥布替尼是目前BTK抑制剂中CR率最高的药物。安全性方面,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导致的减低剂量仅为5例患者,治疗相关导致停药患者也仅为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希望能够早日进入医保,使奥布替尼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徐卫教授:关注PFS及OS同时高CR率值得关注

1620875577505421.png                
徐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委员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和《BLOOD中文版》等杂志编委

目前BTK抑制剂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用于CLL治疗的首选方案,CLL作为惰性淋巴瘤,中位诊断年龄在70岁,中位生存期超过7年,临床中在关注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期(OS)的同时,CR率逐渐成为我们关注的评估标准之一。研究显示更高的CR率可能可以转换为更长的生存获益,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在25.6个月的ORR就可以达到93.9%,CR/CRi率达到21.3%,短时间内远超目前同类药物的CR率,相信奥布替尼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冯茹教授:奥布替尼有望成为(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指导的有限疗程治疗方案的最佳配伍

               
冯茹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委会及慢淋工作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广东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本次会议上我们看到奥布替尼进一步更新的治疗R/R CLL/SLL的研究数据,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CR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中位随访时间至25.6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达到92.5%,CR/CRi达到21.3%,这个数据十分惊艳,高CR率获得MRD阴性的可能性更大,可进一步探索以MRD阴性指导的BTK抑制剂联合免疫化疗或Bcl-2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有限疗程治疗方案,期待奥布替尼成为联合治疗的最佳配伍。

刘澎教授:奥布替尼有望成为联合治疗的最佳配伍

               
刘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液科主任
复旦大学校聘关键岗位引进人才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本次会议进一步更新了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研究数据,中位随访时间25.6个月,CR/CRi率达到21.3%,是其他BTK抑制剂的4~7倍。同时奥布替尼较传统BTK抑制剂进一步优化分子结构,激酶选择性更佳,脱靶效应少,对ITK的抑制更弱,在与利妥昔单抗联用时,具有协同抗瘤作用。

张明智教授: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疗效进一步提升,且安全性良好

               
张明智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转化医学专业组长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国老年学会血液肿瘤委员会淋巴瘤分委会副主任

中国精准医学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河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会长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

河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

河南省科技厅杰出人才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和厅级科研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280篇(SCI文章120篇),获省级科技奖6项;

这次大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李建勇教授分享了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最新研究数据。中位随访25.6个月时,奥布替尼ORR进一步提升至93.9%,尤其是CR/CRi率达21.3%,是其他BTK抑制剂的4~7倍,疗效卓越,能够让更多患者快速达到深度缓解,且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CLL的优选治疗方案之一。

李增军教授:奥布替尼进一步显示出卓越的疗效与安全性

1620876327118680.png                
李增军
教授,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淋巴血液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UCLI)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慢淋工作组委员;滤泡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山东省医师协会干细胞与细胞应用转化医学专委员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院协会肿瘤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癌症》杂志编委

专注于淋巴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5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7部。

2018版《中国慢淋诊治指南》和《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执笔人;

奥布替尼治疗80例R/R CLL/SLL的最新更新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在25.6个月时,ORR达93.9%,CR/CRi率达21.3%,疗效优于传统BTK抑制剂7年获得的疗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R-L从16.3%下降至11.3%,17P-,TP53突变的高危遗传亚组患者的ORR达到100%。奥布替尼改善了患者的血象,其中19例(61.3%)受试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持续改善,20例(60.6%)受试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持续改善,10例(62.5%)受试者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改善。相信奥布替尼卓越的疗效与安全性能够为更多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