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TFR正当时——深挖“肌理” 把控细节

2021年05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更深入了解和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对于获得稳定最佳疗效的患者来说,最佳治疗目标为追求停药实现无治疗缓解(TFR)。近几年国内外指南也均明确指出TFR成为CML追求的治疗目标。那么,CML患者实现TFR的潜在机制是什么?患者一旦实现TFR,从中有哪些获益?又该如何监测以确保能长期维持TFR?针对这些问题,【肿瘤资讯】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周荣富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朱红倩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小飞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小玉教授进行采访,具体内容如下。

TFR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周荣富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罕见血液病工作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小板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血管专业委员会血管生物学组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及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

周荣富教授:目前,TFR逐渐成为CML治疗的新目标。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TFR在特定患者人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TFR现已纳入国内外多个临床指南。在帮助患者实现TFR之前,我们需要“深入肌理”了解TFR的可能机制。研究显示,CML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机制、停止TKI治疗时NK细胞计数的多少、促进幼稚T细胞活化的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DC系统重建、患者应用TKI治疗后免疫功能的恢复等都可能与TFR的实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方面到底是如何影响TFR的呢?周荣富教授详细为我们解答。

追求TFR的预期获益

               
钱文斌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钱文斌教授:从一代TKI药物伊马替尼开始,不断有新的TKI药物问世并应用于CML的治疗,CML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CML的初始治疗目标也从存活转变为TFR,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实现了TFR。追求停药实现TFR的预期获益有哪些呢?钱文斌教授指出,追求TFR的预期获益是多方面的,比如缓解TKI药物为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减少治疗费用,避免长期治疗带来的“经济毒性”;再者,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TFR能为实现生育计划提供机会等。另外,就经济学层面而言,实现TFR对患者、对家庭、对社会的益处非常大,能够明显减轻经济负担。

如何提升TFR成功率?

               
朱红倩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贵州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贵州省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贵州省分会血液病专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委员
贵州省血液学会慢性髓系白血病协作组副组长

朱红倩教授:自TKI问世以来,CML从一种“不治之症”转变成“慢性病”,也让TFR从最初的概念萌生得到了临床验证,近年来真正进入到了临床。那么,临床上该如何帮助患者成功实现TFR呢?对于新诊CML患者而言,首先应该对治疗目标进行充分探讨,有意愿追求TFR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二代TKI。同时,严格筛选适合TFR的患者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一线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TKI转换?有研究显示早期转换二代TKI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深分子学反应率,为患者实现TFR提供可能。另外,患者教育、规律监测也是帮助患者实现TFR的关键。

CML患者若实现了TFR,监测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杨小飞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学组秘书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分会委员

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杨小飞教授:定期分子生物学监测事关疾病的缓解、复发、停药等很多方面,在CML治疗期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内容。如果患者经治疗后成功获得了TFR,那接下来该如何监测?2021年新版美国NCCN指南强调对于TKI停药的患者,应更加频繁的进行分子学监测,以尽早发现MMR丢失。对于TKI停止治疗的患者,指南建议:能进行可靠的qPCR测试,检测灵敏度为至少MR4.5,并在2周内出具结果;停药后的前6个月每月进行一次分子监测,在7~12个月每两个月监测1次,此后(无限期)每季度监测1次MMR;在失去MMR的4周内立即恢复TKI,并每月进行分子监测,直到重新建立MMR,然后每3个月(无限期)检测分子学。对于那些在恢复TKI 治疗3个月后仍未实现MMR的患者,应进行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检测,并且每月应继续进行分子监测6个月。

有哪些新的监测技术可为患者追求TFR保驾护航?

               
朱小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行政主任,中科大血液和细胞治疗研究所副所长
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技术骨干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移植学组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各1项,安徽省自然青年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
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朱小玉教授:规范化监测对CML整体治疗及对TFR目标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欧洲ELN与美国NCCN均推荐RT-qPCR 作为监测CML患者分子学缓解或复发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RT-qPCR无法检测到BCR-ABL1时,部分患者仍会在停药后复发。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停药研究技术平台从RT-qPCR转移到最新发展的数字PCR。数字PCR为第三代PCR技术,与RT-qPCR相比,有哪些优势呢?朱小玉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数字PCR在CML治疗监测以及帮助TFR实现方面的应用优势。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Lillian 

MCC号TAS21051070有效期2022-05-1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