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1年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尿路上皮癌巡讲盛大起航

2021年04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4月3日,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尿路上皮癌巡讲第一站在花城广州盛大开启。CSCO尿路上皮癌巡讲致力于推广尿路上皮癌的规范化诊治及多中心临床协作,推动中国尿路上皮癌的相关临床研究在国内的开展。本次会议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芳坚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汇聚国内顶尖的泌尿外科及肿瘤内科专家,内容涵盖尿路上皮癌的病理、手术、围手术期治疗、内科治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

在大会开幕式上,郭军教授表示,近年来尿路上皮癌的诊疗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内科治疗领域,过去的治疗手段仅有化疗,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发展,现在已有了多种的治疗手段,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本次会议即是要针对这些治疗手段的排兵布阵进行讨论,以促进规范化的诊疗和为患者带来最大的治疗获益。

郭军教授

学术分享

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分型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云教授

尿路上皮癌的特殊病理类型与预后、治疗密切相关,例如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最为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伴鳞状/腺性分化,既往的观点认为该种病理类型的尿路上皮癌为难治型,但是一系列的临床研究表明,其实预后上与普通的尿路上皮癌相同,不论是化疗还是综合治疗均能有效,这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理念。微乳头亚型的尿路上皮癌(MPUC)发病率不如尿路上皮癌伴鳞状/腺性分化高,但是预后差,治疗尚无指南推荐,不过,HER2在MPUC中表达率高,可以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诸如以上,可知病理和临床之间存在距离,组织学分型、病理分期不能完全提示临床预后、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分子分型与预后、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值得关注。免疫治疗正在兴起,值得探索。

曹云教授

尿路上皮癌手术相关问题之淋巴结清扫

讲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

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而言,随着分期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亦会随之增大,到了T4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已达41.9%,最常见的受累淋巴结是髂内/闭孔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进行淋巴清扫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其一,切除已经转移的淋巴结病灶;其二,阻止其转移的进一步扩大。

既往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仅是对髂总淋巴结进行清扫,随后逐步扩大,对于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扩大淋巴结清扫可能带来生存获益,不会增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为了进一步明确淋巴清扫给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的治疗获益,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和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即将开展手术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期待研究结果的公布。

总之,目前对于尿路上皮癌的淋巴结清扫,临床上还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手术规范化的道路还征途漫漫。

 何志嵩教授

尿路上皮癌的围手术期治疗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

新辅助化疗和术前化疗不同,是为了提高生存获益对可手术患者在术前的计划性治疗,多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其价值,其中,BA06 30894研究的铂类化疗奠定了尿路上皮癌的新辅助治疗地位。随着免疫治疗的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逐渐用于尿路上皮癌的围手术期治疗,除了单药,对于顺铂不耐受患者,新辅助双免疫联合治疗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亦在探索之中。

在术后辅助治疗阶段,国内外指南针对肌层浸润型膀胱癌(MIBC)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化疗尚存争议,虽然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亦在IMvigor010研究中探索,不过获得的是阴性结果。但是在CheckMate-274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高危肌肉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可显著改善无病生存期(DFS)。因此,国内外指南针对MIBC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免疫治疗尚存争议。

对于上尿路上皮癌(UTUC)的术前新辅助化疗逐渐从正义走向共识,前瞻性临床研究陆续公布了相应结果,POUT研究亦奠定了UTUC术后辅助化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过,CheckMate274研究折戟,亚组分析未显示UTUC辅助免疫治疗获益。

盛锡楠教授

专家讨论

讨论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浩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肖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崔建教授

专家们认为,虽然目前UTUC辅助免疫治疗折戟,但是毕竟是在国外的UTUC人群中做的研究,究竟中国的尿路上皮癌患者能否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以及哪些人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尚属于未知。因此,应该开展自己的临床研究回答这个问题。

专家讨论

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新进展

讲者:北京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

过往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为主,在2020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均以免疫联合治疗为主。IMvigor210研究和KEYNOTE-052研究表明,免疫一线治疗为不耐受铂类的mUC患者提供了新选择,JAVELIN Bladder100研究中,晚期UC中一线铂类化疗后维持性Avelumab联合BSC能够延长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总生存,不论是总人群还是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均可从联合治疗中获益。

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一线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Avelumab一线维持治疗可成为新的标准治疗选择。KEYNOTE-361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和在INDUCOMAIN研究中,Avelumab联合吉西他滨+卡铂一线治疗不耐受顺铂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均得到的是阴性结果。在DANUBE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或不联合曲美木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未达到共同的总生存终点,二级分析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曲美木单抗对于PD-L1高表达患者疗效更佳。

在靶向治疗方面,膀胱癌突变率高,既往多种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TKIs)对膀胱癌的治疗结局差强人意,近些年,FGFR抑制剂成为TKIs治疗膀胱癌的新突破。

崔传亮教授

放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治疗和相关进展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何立儒教授

在尿路上皮癌中,放疗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其一,保膀胱综合治疗,对于选择性的患者可获得与根治术相当的疗效,55GY/20F,吉西他滨周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良好前景,根据生物标识的个体化选择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其二,术后辅助放疗,针对局部晚期,通过加强局部控制改善整体预后,术后辅助放疗联合化疗优于单纯辅助化疗;其三,转移性膀胱癌的放疗,化疗后稳定的寡转移患者,巩固放疗改善预后,SBRT具备提高免疫治疗应答率的潜能。

何立儒教授

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内科治疗——ADC药物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

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进入靶向治疗时代。自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以来,ADC药物于2020年被CSCO指南推荐用于转移性膀胱癌的三线治疗。ADC药物研究正在不断向前线推进,并在各线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2021年ASCO GU公布了EV301更新结果,Enfortumab vedotin显著优于化疗,三线治疗再添新证据;除此之外,EV201研究队列2、TROPHY-U-01研究、C005研究均取得可喜研究结果,ADC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Enfortumab vedotin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

史艳侠教授

专家讨论

讨论嘉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晋海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董涵之教授

专家们表示,吉西他滨+顺铂现在依旧是辅助和晚期UC治疗的基石,不过在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重要的不是单药的突破,而是各种治疗手段的排兵布阵,以追求治疗最大化,毒副反应最小化。

专家讨论

大会总结

在大会最后,周芳坚教授指出,泌尿系统肿瘤并非外科医生的专利,本次会议极佳的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多学科诊疗(MDT)的理念,这亦是未来大家合作进行研究的基础,各位专家们的讨论指明了尿路上皮癌现今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开展探索研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模式。

周芳坚教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ack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0月09日
张晓妮
荣成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在尿路上皮癌中,放疗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其一,保膀胱综合治疗,对于选择性的患者可获得与根治术相当的疗效,55GY/20F,吉西他滨周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良好前景,根据生物标识的个体化选择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其二,术后辅助放疗,针对局部晚期,通过加强局部控制改善整体预后,术后辅助放疗联合化疗优于单纯辅助化疗;其三,转移性膀胱癌的放疗,化疗后稳定的寡转移患者,巩固放疗改善预后,SBRT具备提高免疫治疗应答率的潜能。
2021年07月28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对于尿路上皮癌的淋巴结清扫,临床上还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手术规范化的道路还征途漫漫。
2021年04月08日
林芬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医学研究中心
在术后辅助治疗阶段,国内外指南针对肌层浸润型膀胱癌(MIBC)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化疗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