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韩解非
来源:肿瘤资讯
首先,由医科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介绍了今年ASCO中泌尿系统肿瘤的3个重点临床研究。
(一)Abstract 5001: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辅助多西他赛对比监测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SPCG12结果
该研究以探索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是否可以改善预后为目标,将459例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组(Docetaxel 75mg/m2 i.v. q3wx6,无持续糖皮质激素)和B组(监测直至达到终点指标),终点指标为PSA>0.5ng/ml。
研究发现,两组的预后因子相似,A组中79%的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多西他赛相关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7.9%)多见,A组、B组因前列腺癌死亡分别为6、3例,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但B组的疗效反而有优于A组疗效的趋势,生存曲线也显示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78),A组的生存时间反而出现较B组缩短的趋势。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A组的不利趋势居多,尤其在Gleas≤7的亚组中,B组远优于A组。
(二)Abstract 4506:METEOR研究的总生存结果-Cabozantinib vs Everolimus 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一项随机3期临床试验
该研究纳入658例既往VEGFR TKI治疗6个月内疾病进展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Cabozantinib组(60mg qd PO)和Everolimus组(10mg qd PO),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S和ORR。该研究既往已报道Cabozantinib组的中位PFS(7.4m vs 3.9m)、ORR(17% vs 3%)均优于Everolimus组,此次更新了Cabozantinib组的中位OS较Everolimus组延长(21.4m vs 16.5m),OS、PFS的亚组分析也显示了Cabozantinib组有更显著的生存获益,OS无论是按MSKCC危险分组、既往VEGFR TKI治疗还是骨转移状态分层,Cabozantinib均优于Everolimus。此次更新的安全性数据也与前期报道相似,治疗相关性Aes可通过剂量调整得到有效控制。
(三)Abstract 4500:Atezolizumab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无法应用顺铂的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IMvigor210队列1
该研究纳入119例一线顺铂不可用、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Atezolizumab 1200mg IV q3 w治疗方案,主要终点指标为ORR,次要指标为DOR、PFS、OS和安全性。中位随访期为14.4m,该研究发现,Atezolizumab应答的ORR为24%(CR 7%,PR 17%),并且IC0、IC1、IC2/3不同分级的ORR并没有明显差异;75%(21/28)的应答患者仍未达到中位应答时间;59%(56/95)的患者出现靶病灶SLD减少。生存分析显示,中位OS为14.8m,Atezolizumab在顺铂不适用人群中具有优势。Atezolizumab在所有队列1患者中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1-2级,肾功能受损患者也并未出现肾功能进一步下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周芳坚教授对上述研究进行了评述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主要分为前列腺癌、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肾细胞癌。
(一)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局部治疗、放疗以及化疗对前列腺癌都是十分重要的,均可使HSPC患者临床获益,Docetaxel 75mg/m2 +强的松3周方案是其标准方案。对于激素敏感的前列腺化疗的结果是在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情况下获得的,根治术后单用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其实是无效的,故SPCG12的阴性结果也并不意外。
周芳坚教授对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无论转移与否,内分泌治疗中加用局部治疗均可使患者生存获益;但化疗与内分泌联合应用可使去势抵抗和非去势抵抗的高危或高瘤负荷前列腺癌患者获益,但对低危患者或根治性治疗后辅助治疗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膀胱尿路上皮癌
近十几年来,膀胱癌的外科技术在进步,但患者的生存时间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显著改善,两个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就是无瘤技术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其中,与limited PLND相比,extended PLND可显著改善RFS和CSS。
目前尚无治疗膀胱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获批,而近年来,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发现了膀胱癌的潜在治疗靶点,膀胱癌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也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改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结局,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在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探索中,MPDL3280A(PD-L1抑制剂)在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UBC)患者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仍有多种膀胱癌免疫治疗药物尚处于研究阶段。
对于围手术期化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其实一直存在争议。近期的两项研究值得关注:EORTC研究和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回顾。EORTC30994研究发现,相比延期化疗,根治术后即刻化疗可延长PFS;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回顾性数据显示,辅助化疗可改善≥pT3和/或pN+膀胱癌患者的总生存。辅助化疗的优点是允许风险分层和选择患者,可使患者在早期便能获得“最重要”的治疗,但其缺点在于由于肾功能损伤、听力受损或外周神经病变,许多患者并不适于术后化疗,故目前尚无法精确地筛选合适的患者。
周芳坚教授对膀胱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膀胱癌在近30年来,外科治疗效果并未出现突破,仅证实了扩大PLND可改善预后,而今有研究发现了膀胱癌的许多潜在治疗靶点,分子学研究进展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免疫治疗方面也出现了新的突破,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也获得了认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依旧令人激动,而MDT团队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肾细胞癌
在肾细胞癌(RCC)的一线治疗中,过去采取的治疗方式是细胞因子治疗,仅5%的患者疗效较佳,而今已进入多重靶向药物治疗时代,RCC患者的预后已大为改善,总生存超过2年。
临床医师在选择一线靶向治疗药物时,除了疗效是关键考量因素外,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强有力的证据和指南、经验、患者的特征、对药物的耐受性等。药物的暴露量越大,疗效数据(ORR/PFS/OS)并非越佳,药物毒性也不一定更大;同时也应注意何时需更换合适的治疗药物,
在肾细胞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方面,有两项备受关注的研究:METEOR研究和CheckMate 025研究。
周芳坚教授对肾细胞癌的系统治疗方案进行了总结。
总体而言,前列腺癌、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且发病率不断增加,但近年来外科治疗的进步很大,全身治疗的进展也很迅速,使得早期患者的治愈率>90%,但是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仍需MDT协作来共同改善其临床结局。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D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