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乘肾前行,骨舞未来!安加维®泌尿领域全国上市会完美落幕

2021年03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恶性肿瘤所致的骨转移及其骨相关事件(SRE),一直是困扰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大问题。2020年11月17日,地舒单抗在国内获批用于预防实体瘤骨转移及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SRE的新适应证,诸多面临骨健康问题的患者从中获益。2021年3月13日,“乘肾前行,骨舞未来——安加维®泌尿领域全国上市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议汇聚国内泌尿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一同见证了泌尿肿瘤骨转移治疗新篇章的开启。

开幕式

伴随着骨转移微电影的放映,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利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张旭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为本次会议致辞。专家们表示,泌尿系统肿瘤领域的三大肿瘤,几乎都会发生骨转移,尤其是前列腺癌,在初诊时大约有50%的患者合并有骨转移,骨转移是泌尿外科必须面对的问题。地舒单抗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RANKL抑制剂,具备高效低毒、靶向抑制骨转移的特点,而且一上市便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3月1日正式执行医保新价格,地舒单抗从5298元/支降价至1060元/支,降幅达80%,能够让更多实体瘤骨转移患者能够用得上这一好药。

开幕式最后,地舒单抗前列腺癌骨转移应用规范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第一篇章  乘肾前行

前列腺癌/肾癌骨转移与骨的相互作用:从微观到宏观

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

何志嵩教授

讲者: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

牛晓辉.jpg

牛晓辉教授

骨是前列腺癌远隔转移的第一好发部位,同时也是肾癌第二常见的远处转移,前列腺癌和肾癌骨转移几乎都是通过血行转移至骨,但前者主要为成骨性破坏,而后者主要为溶骨性破坏。恶性肿瘤细胞经血行到达骨髓,在骨髓中生长,其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导致溶骨性破坏,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则导致成骨性破坏,而当刺激破骨+成骨细胞活性时则同时导致溶骨+成骨性破坏。另外在人体中还存在RANKL-RANK-OPG信号通路,RANKL-RANK结合,促进溶骨,而RANKL-OPG结合,可以阻止RANKL-RANK结合,限制溶骨,促进成骨。骨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中和过多病理性RANKL,杀灭异常活性破骨细胞,打断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其不仅停止肿瘤骨内生长空间,还可以相对上调OPG,并且使得骨修复出现。地舒单抗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靶向结合RANKL,阻止破骨细胞上RANK的激活,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和存活。地舒单抗于2010年在美国上市,10年之后终于在国内获批用于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SRE的预防,成为此部分患者更加精准强效的治疗选择。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

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

刘卓.jpg

刘卓炜教授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

戴波.jpg

戴波教授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多学科诊疗涉及到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病理科、核医学科、骨科等多个学科。对怀疑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推荐首选SPECT检查,阳性者可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前列腺癌骨转移应采取多学科综合个体化治疗,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骨调节药物应尽早使用并贯穿疾病始终,尤其对于合并骨疼痛、多病灶骨转移、病理性骨折及高风险骨折、合并骨外转移的患者。多项大型研究均显示地舒单抗在延缓SRE发生、延迟骨痛进展等方面显著优于唑来膦酸。对于确诊有远处转移,或多发骨转移,或有SRE病史的前列腺癌患者,一线抗肿瘤治疗时即启动骨靶向药物地舒单抗治疗,可显著降低SRE发生风险达42%。前列腺癌骨转移将带来严重危害,临床上应当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早应用地舒单抗以期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此外,外科手术和骨放射均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重要手段,合理使用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防治并兼,先入“维”主:前列腺癌骨转移新希望

主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史本康教授

史本康.jpg

史本康教授

讲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华立新教授

华立新.jpg

华立新教授

骨骼是最常见的前列腺癌转移的靶器官,65%~9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合并发生骨转移及SRE,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并造成严重后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单一治疗局限,临床应采取多学科综合个体化治疗,同时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地舒单抗高亲和性/特异性结合RANKL,强效护骨,同时其不通过肾脏清除,可减少肾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相比唑来膦酸,地舒单抗不仅能延迟首次SRE时间,降低骨并发症风险,还可延缓疼痛加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具成本效应,临床推荐地舒单抗规律用药至少12个月。目前地舒单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地位已得到国际认可,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其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第二篇章  骨舞未来

第二篇章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百冶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增军教授

123.png

前列腺癌骨转移新进展

主持:北京协和医院纪志刚教授

纪志刚教授.jpg纪志刚教授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孙忠全教授

纪志刚.jpg

孙忠全教授

对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新药时代下的用药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抗肿瘤治疗+骨靶向治疗成为主流,二者在骨破坏“恶性循环”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新型抗肿瘤药物联合骨靶向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在地舒单抗的应用上,应当保证每4周1次的给药频率,延长给药频率会导致SRE发生率上升。对于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地舒单抗,其不影响肾功能。此外,从唑来膦酸转换为地舒单抗治疗后,SRE发生时间显著延迟。在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治疗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安慰剂,使用地舒单抗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骨转移生存时间,显著延长骨转移或症状性骨转移发生时间,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地舒单抗组颌骨坏死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发生颌骨坏死的患者大多具有拔牙、口腔卫生不良、牙科器械使用等危险因素。整体而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前列腺癌新型抗肿瘤治疗药物在国内上市,随着地舒单抗新适应证获批,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更多联合治疗的研究探索,也期待相关药物能够在临床中得到更加规范的应用。

肾癌骨转移药物治疗的思考

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大林教授

贺大林.jpg

贺大林教授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

盛锡楠.png

盛锡楠教授

肾癌患者骨转移以溶骨性骨折为主,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肾癌骨转移可减少或预防SRE发生。立足机制,肾癌骨转移系统性药物治疗进入精准时代,在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时代,骨改良药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晚期实体瘤骨转移(包括肾癌),地舒单抗相比唑来膦酸,显著推迟SRE发生6个月,降低SRE出现的风险15%,显著延缓疼痛的出现,此外地舒单抗不经过肾脏代谢,无需根据肾功能调节剂量、延迟或暂停治疗。骨靶向药物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是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目前已有相关临床试验开展。

大咖视角

主持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肖峻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胡志全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邹青教授

讨论嘉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傅斌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玉华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志贤教授、山东省立医院赵勇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恒庆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华立新教授、福建省立医院李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爱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朱绍兴教授

上述嘉宾围绕以下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探讨:

论入骨剖析: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疗效评估指标。专家们表示,尿液中的NTx和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可以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后及骨转移进展进行评估。

上医治未病:预防SRE,预防睡梦中骨折,利>弊。专家们表示,对于泌尿外科有必要前移SRE的治疗,即在SRE发生前,及时使用地舒单抗进行预防。

当务之急:地舒单抗骨转移治疗启动时机和依从性。专家们指出,由于骨转移所带来的骨相关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当泌尿系统发生转移的肿瘤不能彻底清除,就应该使用地舒单抗。依从性主要是从价格高低以及获取便利性上进行考虑,现在地舒单抗已经在我国上市,且在纳入医保的前提下,价格又再次大幅下降,为患者用药又进一步的去除了障碍。

大道至简:地舒单抗首选治疗的考虑。专家们指出,地舒单抗在患者存在骨丢失的情况下,所起的作用是调节骨平衡,因此现在不仅是在骨转移患者中使用,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亦在使用,进行骨保护。

讨论专家

大会总结

郑军华教授总结道,地舒单抗并非新药,从首次亮相至今已有10年余历史,但对于我国前列腺癌和肾癌骨转移的治疗,地舒单抗尚属新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好的泌尿外科医生不仅需要能够进行手术治疗,还要做一个分子外科医生,对地舒单抗的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理解,在临床对其加以应用,积累诸如此类药物的应用经验,甚至进行新兴治疗模式的研发,如此才能跟上时代节奏。

郑军华总结.jpg

郑军华教授

会议精彩瞬间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Chel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