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六地连线,大咖聚首,最新进展,尽收囊中——第四届礼来中国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完美收官!

2020年07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0年7月25日,第四届礼来中国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邀请到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三大权威专家共担大会主席。多位领域顶级专家共同参会,倾情授课。大会以“规范、精准、关爱”为主题,聚焦肠癌诊疗,梳理最新进展,探讨临床难题。本文撷取大会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大会致辞

大会主席张苏展教授和李进教授简短致辞,对消化道肿瘤防治任务之艰巨发表正面见解,对业界当前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更对未来发展提出寄望和希望。随后,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表示礼来未来将继续全力推进与临床医生的合作,助力开展更好的癌症诊疗。

9950bde67a1a64b17743932859ee26f.png

上半场:年度进展专题

主持人:刘天舒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宏铭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mCRC整体治疗策略与挑战

讲者:袁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同时性mCRC可细分为初始可切除和不可切除。初始可切除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围手术期化疗。初始不可切除患者需判断原发灶情况,分为潜在可切除和无切除可能。如为潜在可切除,则根据基因状态和原发灶位置选择转化方案。若患者无切除可能,则选择姑息治疗方案。一、二线治疗需根据RAS/BRAF突变状态选择。三线治疗上,目前已有一些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供选择,如呋喹替尼。

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讲者:王晰程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液体活检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RNA(ctRNA)和外泌体。ctDNA在晚期患者中可预测疗效和监测耐药。在早期患者,ctDNA对术后患者有明确的预后和预测辅助治疗的价值。未来,液体活检前景明确,尽管早诊筛查尚在数据积累阶段,多组学多手段的联合应用是未来的方向。

专家团讨论

在刘天舒教授的主持下,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吕汪霞教授和杭州市肿瘤医院的郑松教授与两位讲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围绕mCRC的治疗规范和整体策略、以及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的应用现状、挑战和未来前景,展开热烈而深刻的探讨。

1596008692(1).jpg

主持人:张艳桥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白春梅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晚期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

讲者:戴广海教授-解放军总医院

免疫治疗在MSI-H/dMMR mCRC二、三线治疗中疗效确定,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有望成为一线治疗新选择;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值得探索。免疫治疗在pMMR/MSS mCRC患者中多为阴性结果,单药基本无效。提高MSS人群免疫治疗疗效是研究的热点,联合策略值得期待。但如何联合仍需探索,联合小分子抗血管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前景。

精准时代下看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讲者:李健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与肠癌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和驱动基因包括RTK/RAS、PI3K、WNT、KRAS、BRAF和PIK3CA。RAS通路活化会影响抗EGFR单抗疗效,AMG510用于KRAS G12C突变结直肠癌显示出一定前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构建了BRAF V600E mCRC预后模型,将患者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中国直肠癌HER2高表达的比率为3.7%,目前已有了第一个用于肠癌的抗HER2 ADC药物T-DXd。WNT通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转化医学发展

讲者:王峰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肠癌转化医学,需要做出如下努力:①对分子更加精确的认识,促进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发展;②全面的疗效评估、预后分析,动态监测肿瘤发展,克服耐药;③临床中更细致的观察,促进寻找表型下的机制,获得基础研究的方向。

专家团讨论

在白春梅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李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林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姚宏伟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的周建凤教授就三位讲者的演讲提出问题、抒发见解,对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表达了信心和展望。

1596008807(1).jpg

上半场小结

沈琳教授对上半场内容进行高度总结,指出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已经走在消化肿瘤领域的前列。

1596008856(1).jpg

下半场:晚期结直肠癌特殊患者管理专题

主持:袁响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讲者:张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围绕是否NED,mCRC肝转移可以分为初始可NED和初始不可NED的肠癌肝转移。中国专家认为,初始可切除新辅助治疗中的靶向选择不可一刀切,要区分具体情况:容易切除且预后良好者,不主张加靶向药物;切除困难或预后不良者,应该增加靶向药物。初始不可NED的患者,则视具体情况选择转化治疗或姑息性化疗。总体而言,“有效的全身治疗+积极的局部治疗”缺一不可,应强调以全身治疗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病例交流——结直肠癌肝转移

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MDT团队的朱梁军教授、李晟教授、卢有胜教授、郭震教授分享了1例初治晚期升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患者在后线接受呋喹替尼治疗,取得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目前患者已经取得32个月+的总生存。

主持:章真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的治疗思考

讲者:邱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寡转移是复合性定义,需要考量生物学临床特征、局部治疗和预期治愈以及总生存获益等。局部治疗是核心,全身治疗是基石,MDT是保障。局部治疗方式的选择以NED为前提,实现最小损伤化。治疗决策应考虑寡转移分类、转移器官特征和局部治疗的差异。

病例交流——结直肠癌寡转移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DT团队的李恩孝教授、贾宗良教授、吴胤瑛教授分享了1例结直肠癌寡转移病例,一线治疗进展后出现肝转移,通过有效的转化治疗后成功手术,患者至今仍NED。

主持:陈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讲者:邓艳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老年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年龄不是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氟尿嘧啶单药治疗是一种合适的辅助治疗选择;联合治疗与放化疗的获益尚不明确。制定诊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以及身体状态,选择单药/多药化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单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病例交流——老年结直肠癌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T团队的张涛教授、程勇教授、肖英教授分享了1例86岁老年结直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该患者后线接受呋喹替尼治疗,耐受性良好,目前OS已超过40个月。

下半场小结

精彩的病例交流后,陈功教授对病例内容进行复盘,充分剖析特殊患者的治疗难题,体现了“规范、精准、关爱”的内涵,全面启迪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管理,助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精准医疗之旅,造福患者。

1596010145(1).jpg

大会总结

李进教授盛赞会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话题深入。为线上观众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并最终助益临床诊疗。

PP-ON-CN-0616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rank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8月02日
张庆民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 肿瘤科
己学习分享
2020年07月31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謝謝老師的分享
2020年07月31日
王海龙
北京万杰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