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SCO鼻咽癌指南发布会于7月26日上午以线上会议-网络直播模式成功举行。本次发布会正式公布了CSCO首版鼻咽癌指南,该指南基于高等级、高影响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考虑到我国国情,兼顾推广可行性,在撰写过程中纳了放疗科、内科、流行病学、外科等多学科专家意见,对鼻咽癌诊疗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推荐,将更有利于我国医生的实际临床实践。在指南发布同时,大会同时邀请到国内鼻咽癌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就鼻咽癌规范诊疗和最新进展展开专题报告,深入解读和诠释,线上观众超过3万,收获满满。以下将撷取大会精华内容展开报道。
大会开幕式
会议初始,由CSCO鼻咽癌专家委员会主委马骏教授致辞。马教授表示:CSCO鼻咽癌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为了提供针对鼻咽癌的更为细致的诊治指南,专委会于今年组织了鼻咽癌指南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撰写了CSCO首部鼻咽癌诊疗的专家指南共识,希望指南的发布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鼻咽癌诊治的规范化。
马骏教授致开场辞
专题报告l
主持:胡超苏教授、陈传本教授
讨论嘉宾:麦海强教授、陈念永教授、何侠教授
这是CSCO首版鼻咽癌指南,在撰写过程中纳了放疗科、内科、流行病学、外科等多学科专家意见,对鼻咽癌诊疗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推荐。新版指南具有六大看点:第一,推广多学科会诊模式。鼻咽癌的诊治应特别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局部晚期及晚期鼻咽癌患者,MDT原则应该贯穿治疗全程;第二,强调MRI作为诊断主要影像手段。原发灶的增强MRI是诊断鼻咽癌的首要手段;第三,提出分子指标协助诊疗的理念。对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抗体与EBV DNA拷贝数若为阳性,可协助鼻咽癌的诊断。有条件检测的中心可结合UICC/AJCC TNM分期与血浆EBV DNA拷贝数共同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第四:精准放疗,优化流程。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强烈推荐调强放疗(IMRT);第五:坚持综合治疗策略。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T1-2N2-3/ T3-4任何N)患者,目前认为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期放化疗较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第六:晚期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既往对于晚期鼻咽癌(复发、转移鼻咽癌)的治疗,更多的是强调化疗为主。在该指南中,我们强调对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在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再次分期评估,包括鼻咽、颈部的MRI及全身的PET-CT评估复发或远处转移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初诊转移、一线治疗后转移、复发可手术,复发不可手术等,强调了不同的化疗、放疗、手术等组合的综合治疗。
马骏教授:2020年CSCO鼻咽癌指南的制定
近年来,放疗技术已经取得很大进步。CSCO 2020指南中关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指出,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项临床研究在探索优化综合治疗。随着近年来免疫治疗的进步,将会助力鼻咽癌综合治疗疗效的提高。
易俊林教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
鼻咽癌靶区勾画规范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规范、临床靶体积(CTV)勾画规范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规范。鉴于鼻咽癌的挽救治疗措施有限,毗邻重要危及器官,GTV必须准确勾画,需要合适的影像(首选MRI)、原发灶和淋巴结都需要严格的诊断标准。对于诱导化疗后的靶区规划,参考其他头颈肿瘤,不管诱导化疗后的体积缩小,化疗前的肿瘤范围应该接受全量的放疗。CTV勾画需要考虑预防照射区域,包括原发灶CTV、颈部淋巴引流区CTV,推荐处方剂量为按风险程度给予54-60Gy/33Fr。同时,需要考虑肿瘤局部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规律,而OARs勾画规范对于优化放疗计划、正常器官功能保护尤为重要。
孙颖教授:鼻咽癌的靶区勾画规范
专题报告ll
主持:刘秋芳教授、李金高教授、王仁生教授
讨论嘉宾:马林教授、高劲教授、胡德胜教授
鼻咽癌在中国南方是适合筛查的肿瘤。这主要是由于其发病率高、早期生存效果好和临床前期长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由于EBV病毒和鼻咽癌发病的密切关系。目前的筛查方案均是以EBV相关的指标(包括抗体和DNA)作为初筛指标。中国南方以免疫酶法检测EBV抗体作为初筛指标的筛查从70年代开始,多个队列研究显示了可提高早诊率和患者的生存率。2000年以后,主要采用ELISA法检测EBV抗体作为初筛指标,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显示了筛查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可降低筛查人群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EBV DNA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筛查指标,人群研究也显示了可以提高早诊率,长期效果还值得进一步评价。EBV抗体结合DNA检测能否提高筛查指标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确诊方法上面主要采用鼻咽纤维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近年来MRI指导下的鼻咽活检研究显示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和早诊率。以人群为基础的鼻咽癌筛查主要以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点进行,由于筛查项目点有限及人群覆盖率有限。今后要进一步探索机会性筛查的模式,以显著推广鼻咽癌筛查,最大限度的造福高发区人民。
曹素梅教授:鼻咽癌的早期筛查
结合UICC鼻咽癌第8版本TNM分期,陈教授详细介绍了鼻咽癌诊断分期中的细节和要点。如T1要求肿瘤局限于鼻咽,或累及鼻腔、口咽(无咽旁间隙侵犯);T2要求肿瘤未超过翼外肌外缘;T3的肿瘤侵犯颅底、鼻旁窦、翼状结构、颈椎;T4肿瘤侵犯颅内、颅神经、下咽、眼眶、超过翼外肌外缘、腮腺。淋巴结诊断上需要关注不同部位淋巴结最大横截面上最小径和有无包膜外侵犯。N1/2要求转移淋巴结未超过环状软骨下缘水平。N3定义为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最大径>6cm和/或转移淋巴结超过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此外,在鼻咽癌治疗后的随诊中,要注意鉴别复发和炎症、复发-去神经营养性变化、放射性血管损伤和放射性甲状腺损伤。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分期扫描序列优化,明确规范,跟踪最新技术。
陈韵彬教授:鼻咽癌的MRI诊断要点
近年来,血浆EBV病毒检测逐步受到临床关注。邵教授介绍了EBV DNA检测的方法以及最新临床进展,指出针对可影响EBV-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需要进行最佳标准化方案研究。而通过确立EBV-DN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筛查中的诊断阈值,可以实现对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不同单位或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对及交流。
邵建永教授:血浆BEV NDA检测标准化
专题报告lll
主持:王佩国教授、申良方教授
讨论嘉宾:林少俊教授、金风教授、王颖教授
精确放疗时代对体位固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鼻咽癌IMRT的体位固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头颈肩热塑膜+传统标准头枕固定、头颈肩热塑膜+水活化枕固定、头颈肩热塑膜+传统靶型真空垫固定、头颈肩热塑膜+发泡胶个体化适形固定,其中发泡胶固定适形度和精确度更为理想,可做到高度个体化适形。鼻咽癌放疗是涉及到多环节、多专业的学科,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互动和衔接,包括医生、护士、物理师和治疗师,通力合作才能使鼻咽癌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林承光教授:鼻咽癌放疗的体位固定
结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自身经验,祁教授分享了鼻咽癌放疗计划设计经验。合理选择调强治疗技术,保证治疗顺利、可靠实施,使肿瘤靶区接受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正常组织损伤。Knowledge-based计划设计有助于提高调强计划整体质量,减少计划设计时间,但其需要在物理计划设计和验证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探索更有效的质控方法,同时需加强国内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以不断提高新技术使用水平。
祁振宇教授:鼻咽癌的计划设计
放疗是鼻咽癌的唯一根治手段。放疗会使邻近正常组织器官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因此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及时诊断与处理放射性毒副反应有利于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放射治疗常见的毒副作用包括味觉改变、口干、口腔黏膜反应、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和皮肤反应。其中皮肤反应及口腔粘膜炎是鼻咽癌放疗常见急性不良反应。急性放射性皮炎可以分为1-4级,需注意预防,一旦出现后及时处理。放射性口腔粘膜炎(ROM)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主要的急性反应和剂量限制因素。随着放疗技术进步,ROM发生率无明显降低。ROM受治疗方式、肿瘤范围、照射剂量与体积、炎症因子、菌群等多个因素影响。预防及治疗ROM尚无金标准,需要多管齐下。
陈晓钟教授:鼻咽癌患者放疗毒副作用处理
专题报告IV
主持:朱小东教授、胡广原教授
讨论嘉宾:肖绍文教授、王孝深教授、余洪猛教授
陈教授从鼻咽癌外科治疗背景及指南、鼻咽癌原发灶微创外科治疗进展和复发鼻咽癌微创外科治疗适应症扩大三个方面展开介绍。微创外科为局限性复发鼻咽癌的较优选择,但须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包括:把握好适应症,不能手术的病人可以选择二程放疗或药物治疗。把握好熟悉、有效的手术方法。客观、合理的术后评价。
陈明远教授:复发鼻咽癌的手术治疗
复发性鼻咽癌的复发原因复杂,包括低剂量复发和高剂量复发;治疗现状窘迫,虽然近年来局控率有提高,但仍不满意,晚期放疗损伤极其严重。再程放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同时处理好毒副作用。关于再程放疗计划,需要考虑放疗技术的选择、放疗总剂量、分次剂量、分割模式、OAR的耐受和首程放疗的情况。此外,选择哪些复发病例可以行再程放疗;以及选择哪种方案和再程放疗联合综合获益最大,如综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未来,关于再程放疗,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满意更合理的放疗剂量、综合其他有效的治疗方式、走向IMPT?还需要对重要器官耐受量需重新评估,并关注严重(放射)损伤的处理。
韩非教授:复发鼻咽癌再程放射治疗
专题报告V
主持:王若峥教授、吴慧教授、谢方云教授
专家点评:江浩教授、蒋伟教授、秦继勇教授
对于大部分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而言,化疗是首选。GP 方案毒性可控,为晚期鼻咽癌一线优选方案。关于复发转移鼻咽癌靶向治疗,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研究提示虽可提高生存获益,但总体疗效不佳。另外,抗血管生成治疗单药有效率低,因此需要寻找更精准的靶点,其中联合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但仍需警惕出血风险。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揭示了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免疫治疗成为了治疗新选择,未来可从免疫微环境多方向探索。
洪少东教授:复发转移鼻咽癌的药物治疗
鼻咽癌治疗的远期副反应(即后遗症)在常规放疗时代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IMRT成为肿瘤放疗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一定时间内的远期副反应。但随着鼻咽癌IMRT的应用及综合治疗的进步,鼻咽癌的整体生存进一步提高,但更长期生存也带来的远期副反应对QOL的影响,总的来说,在IMRT时代,≥3级远期副反应发生率仍在3%-24%之间。目前国内外指南尚无针对远期副反应随访评估及康复治疗的推荐,本讲座将重点就口干、听力下降、颞叶坏死、吞咽困难等鼻咽癌常见的后遗症的发生、评估及治疗康复的研究进展及规范进行梳理,期待能推动该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和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后康复。
冯梅教授:鼻咽癌治疗后遗症与康复
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应该全程定期动态营养筛查和评估。通过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临床医生需要强调住院、出院患者营养干预的连续性;需要满足患者的目标需要量,要求能量及蛋白质双达标。在临床实践中,强调营养科及营养学家在鼻咽癌MDT中的地位。
杨坤禹教授:鼻咽癌的营养支持
会议精彩瞬间
媒体问答:易俊林教授、孙颖教授、金风教授、陈晓钟教授
大会总结:易俊林教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