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7月4日线上云端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协办的2020 CSCO YOUNG青委年中论坛热烈进行中。本次云端会议共设有一个主会场,八个分会场。作为本次会议首个分会场——泌尿肿瘤分会场于6月28日顺利召开,充分体现了当代肿瘤青年委员的风采。【肿瘤资讯】特此报道会议全程,与您同览后浪风采。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张小田教授为2020 CSCO YOUNG 青委年中论坛泌尿肿瘤分会场会议致开幕辞。盛锡楠教授谈及,由CSCO主办、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协办的2020 CSCO YOUNG 青委年中论坛于今日迎来其首场分会场——泌尿肿瘤分会场。非常荣幸与各位同道共赴此次盛会,期待与会同道能在此次会议中收获满满。张小田教授寄语道,作为本届CSCO YOUNG 青委年中论坛八个分会场中的首场,大会对泌尿肿瘤分会场精心筹备,各位青委也对此瞩目以待。本场分会寓教于乐,相信各位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份快乐,衷心祝愿本次分会圆满成功。
泌尿肿瘤的现状与发展
在大会主席的殷切期望中,我们迎来会议的上半场,会议上半场以主题演讲为主要内容,充分探讨了泌尿肿瘤的现状与发展。会议上半场的主持人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文庆教授、盛锡楠教授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代恩勇教授共同担任。
讲题:中国泌尿系统肿瘤负担流行现况
中国癌症负担日益严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防治难度大,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客观上讲,从肿瘤负担角度看,泌尿系统肿瘤未进入国内十大肿瘤。但以国内流行病学现状来看,它是否应列为“小肿瘤”值得商榷。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办公室魏文强教授在会中主要探讨了中国泌尿肿瘤负担流行现况。国内泌尿系统肿瘤无论是肾癌、膀胱癌,还是前列腺癌,总体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城乡差距明显,现患病例逐渐累积,而5年生存率虽有很大提高但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肾癌:64.7%对75.7%;膀胱癌:70.9%对79.0%;前列腺癌:59.2%对99.3%)。一言蔽之,国内泌尿肿瘤现状不容乐观,亟需引起各位同道的重视,其防治工作亦任重道远。
讲题:2019年度泌尿系统研究进展
泌尿肿瘤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肿瘤治疗实践的进展。会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赵晓智教授系统回顾了2019年年度中国泌尿肿瘤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在前列腺癌的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国内紧跟欧洲步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朱耀教授关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谱的研究证实中西方前列腺癌患者的突变率相似,NCCN基因检测指南仍然适用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在肾癌系统治疗中,国内临床研究也有所突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俊航教授发表于Lancet Oncology关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对局限性肾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的研究在会中被重点推荐;尿路上皮癌的影像学及基因组学研究令人欣慰,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关于肌层浸润膀胱癌的非侵入性影像组学诊断的研究证实了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可用于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的风险,并构建了一个用于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风险的影像组学-临床复合预测模型,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术前诊断构建,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总体来看,国内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国内多个药企正在进行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因此未来2~3年可期高水平学术成果。
讲题:肿瘤患者的生育防护
如果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生育力下降的情况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不利于肿瘤治疗。有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可能因此不选择最佳的肿瘤治疗方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锴教授就此展开讨论。除了肿瘤本身会对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肿瘤治疗本身如放疗、化疗等,引起的不可逆的生育损伤更无法忽视,而损伤程度与其剂量、种类直接相关。随着肿瘤患者发病年轻化和生存率的逐年提高,生育力保存成为需求。美国肿瘤学会已制定相应指南和专家共识,要求肿瘤专家为患者提供生育能力保存相关信息,在启动肿瘤治疗前建议患者接受关于生育力保存的咨询,实施生育力保存。治疗前的精液冷冻是目前生育力保存的主要手段,临床肿瘤医师应积极建议年轻肿瘤患者进行生育能力保存。
精彩Q & A
在三位教授的精彩讲课后,盛锡楠教授、魏文强教授就前列腺癌的现状展开讨论。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十大癌症之一,近年来前列癌的粗、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而粗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趋势。因此,前列腺的防治应引起临床重视。
泌尿肿瘤免疫治疗之路
会议的上半场内容使得我们对中国泌尿肿瘤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知。会议的下半场内容也同样丰富。会议下半场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以“晚期肾癌免疫治疗是否需要人群筛选”为题的辩论赛。辩论环节主持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争教授、北京医院刘明教授共同担任;其二,以“泌尿肿瘤精准治疗的转化心得”为题的专题演讲。专题讲座环节主持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静教授、深圳市罗湖医院吴松教授共同担任。
辩论:晚期肾癌免疫治疗是否需要人群筛选
本次辩论赛的正方一辩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董培教授、反方一辩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浩教授。正方二辩是来自南方医院的李荣教授,反方二辩是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王辛教授。
正方一辩董培教授指出,晚期肾癌免疫治疗需要人群筛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免疫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突破,但并非神药。如何筛选合适的免疫人群及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贯穿免疫治疗是重点内容。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并全程管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NCCN指南指出,危险分层是晚期肾癌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研究显示,对于低危人群而言,TKI单药优于/不劣于免疫联合治疗;对于中危人群,免疫联合治疗中的获益也需要考虑分层;对于中/高危人群,免疫联合一线治疗优于TKI单药。因此,晚期肾癌免疫治疗进行人群筛选十分必要。
反方一辩曾浩教授则认为,晚期肾癌免疫治疗不需要人群筛选。肾癌已成为三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进入十大肿瘤的行列。在多种肾癌组织病理学及分子分型中,肾癌缺乏提示免疫原性的类型/标记。从临床数据看,晚期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在20%~60%,意味着有一部分人仍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理论上讲,寻找晚期肾癌的免疫标记物是合理的选择。临床数据显示,无论PD-L1阳性与否,晚期肾癌患者均能从免疫PD-L1单抗的治疗中获益。但若以PD-L1标志物筛选作为排除标准,势必会有PD-L1阴性患者失去26.4%~47%的获益机会。结合诸多类研究,在肾癌治疗中靠免疫治疗标志物的检测指导免疫治疗是行不通的。同样地,从基因水平(如)筛查指导免疫治疗的研究也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基于临床数据和研究现状,晚期肾癌免疫治疗尚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因此,晚期肾癌免疫治疗不需要人群筛选。多因素联合可能是寻找未来肾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方向。
正方二辩李荣教授从晚期肾癌免疫治疗三问出发,进行论据补充:①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是100%?实际上免疫治疗并非100%有效,且免疫治疗有其潜在获益人群。②免疫治疗没有副作用么?免疫治疗存在其广泛的器官副作用,甚至不亚于化疗副作用。免疫治疗并非完全安全的治疗方式。③免疫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么?2019 CSCO指南指出,免疫治疗仅适用于PD-L1阳性的患者。结合以上三点,晚期肾癌免疫治疗进行人群筛选十分必要。
反方二辩王辛教授指出,目前尚无任何指南/证据给出免疫治疗筛查方法,因此提高免疫治疗筛查的效率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此外,对方辩手强调免疫治疗存在不良反应,但以PD-L1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为例,PD-L1阳性患者副作用反而高于PD-L1阴性患者。另外,临床数据显示晚期肾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行免疫治疗仅对其预后产生影响,并不能指导其是否适合免疫治疗。
辩论赛学术氛围十分浓烈,各位辩手表现也十分精彩,充分地展现各自风采。辩论结束,辩论赛评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大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辩手的优秀表现,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主题讲座:泌尿肿瘤精准治疗的转化研究心得
什么是转化医学?海军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李晶教授在会议中谈了她的看法。国内和国外的临床研究转化具有较大的差异,物理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精准医疗背景下,新模式=新挑战=新知识=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要求我们不能按部就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开拓创新。迷茫的时候该怎么办?发挥基础特长,从模仿课题做起或许是实现转化医学的基础步骤。但值得注意的是,模仿基于了解,从课题实施过程中去汲取养分,滋养自身。随后,从临床问题出发,结合自身科研特长,慢慢衍生出个人的科研特色以及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衷心的希望,每一个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赋予多功能的医生能够追逐心中的科学梦想,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奏响转化医学的新篇章。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盛锡楠教授进行会议总结。盛锡楠教授表示,今天的会议内容十分精彩,不仅有泌尿肿瘤的宏观发病情况,还包括肿瘤治疗的具体问题,特别是泌尿肿瘤临床关注的免疫治疗精准的热门问题等。在此,我再次感谢与会青委们的精心准备,感谢线上同道的积极参与,希望后续在CSCO引领下,进一步开展好国内泌尿肿瘤的防治工作。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