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好声音】肿瘤标志物动态变化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疗效及预后

2020年06月12日
作者:张智博
来源:医路火火

近年来,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尽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治疗中获益。PD-L1表达和TMB被广泛用作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记物,这些都需要有创检查,且预测价值有限,因此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标志物有待进一步探索。

               
胡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肿瘤及内镜介入科主任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试验药理基地肿瘤专业组负责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  副理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  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免疫治疗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世界内镜协会呼吸内镜协会 常务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JCO中文版肺癌专刊 执行主编

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常用于监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效,但它们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标志物动态变化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胡毅教授和汪进良教授团队于2020年6月10日在知名免疫学杂志Frontiers in immunology(2019年预测影响因子5.22)在线发表了题为“Dynamic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Can Serve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Chines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的文章。阐述了肿瘤标志物动态变化对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研究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基线和治疗6周后的血样。所有患者根据RECIST1.1评估治疗效果。SCC-Ag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CEA,CA125和CYFRA21-1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法。治疗6周后肿瘤标志物较基线降低≥20%认为有意义。将患者分为CEA,CA125,CYFRA21-1和SCC-Ag四个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和≥2个组,平衡组间基线特征。对组间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共纳入308例经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线平衡后共23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157例,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82例。分析显示,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者ORR更高(0.35 vs 0.08),PFS(12.5 vs 5.4个月)和OS(25.6 vs 11.7个月)显著延长(P<0.001)。(图1)

图1 平衡前后整体患者组间PFS和OS差异(group1: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group2: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 2个组)

肺腺癌患者共173例,基线平衡后共124例纳入分析。其中,标志物的降低数量< 2个组81例,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43例。分析结果显示,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者较<2个者ORR明显提高(0.36 vs 0.06,P<0.001),PFS(11.9 vs 4.1个月,P<0.001)和OS(24.2 vs 11.9个月,P<0.001)明显延长。(图2)

图2 基线平衡前后肺腺癌患者组间PFS和OS差异(group1: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group2: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 2个组)

肺鳞癌患者共113例,基线平衡后共61例纳入分析。其中,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 2个组47例,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14例。结果同样显示,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者较<2个者ORR显著提高(0.42 vs 0.08, P=0.01),PFS(13.1 vs 5.6个月, P=0.001)和OS(25.6 vs 10.2个月, P=0.06)明显延长。(图3)

图3 基线平衡前后肺鳞癌患者组间PFS和OS差异(group1: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2个组;group2: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数量≥ 2个组)

本研究工作由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汪进良教授团队完成,汪进良教授和胡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张智博医生为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0.01173/full

更多精彩好文,可扫描二维码进入“医路火火”微信公众号观看:医路火火公众号.png

排版编辑:PD

评论
2020年06月28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中国好声音
2020年06月23日
刘歆
烟台市中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06月23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肿瘤标志物动态变化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