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吴一龙教授:新冠的流行病学和病情特点及防控要点

2020年02月15日
作者:吴一龙
来源:大叔快评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虽然频传捷报,但形式依然严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冠的流行病学和病情特点是怎样的?防控要点有哪些?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为大家做一梳理与分享。

               
吴一龙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广东省人民医院(GGH)终身主任
国家肺癌质控中心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医学部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任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主席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理事会(BOD)核心成员
国际分期委员会前委员
欧洲肿瘤学会(ESMO)中国区总代表

1. 传染力特强

今天接近7万的确诊人数,一个人可以传染2-5个人。因此,隔离应该是宁滥勿缺!病毒核酸检测,特异性好但敏感性差,这样的专业语言意思是漏诊的多,但确诊了就跑不掉。对于传染性特强的新冠,漏诊多的手段不适宜用在排查,早应该用临床诊断来筛查患者了。普通老百姓对此应该怎么办?一有发烧,不要抱侥幸心理,先主动自我隔离,再寻求确诊,这对己对他,尤其是对自己家庭最好!

2. 没有特定的成年人易感人群

对于成年人,不分年龄、性别、人种、生活习惯还是体壮体弱都会感染新冠,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任何人都要做好预防措施。有一个现象值得探究,尽管最近也发现儿童甚至婴儿有感染的,但整体比例非常低。实际上武汉在2019年11月12月间,有许多小孩得了“感冒”甚至整个班都要停课。那么,武汉儿童目前感染率低与此是否有关?还是儿童肺泡上皮细胞的新冠病毒感染受体和成人不一样?这些都值得深究,能为今天乃至以后的防控提供绝对有价值的参考。

3. 武汉湖北感染者死亡率高,有基础病的死亡率也高

从目前公布的数字和已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死亡率远高于其他省份。以广东为例,广东感染超过1000例,重症在20%以上,但死亡例数还是个位数。可以推论,武汉湖北是这一次疫情的发生地,这意味着开始感染人的第一代第二代病毒毒性特别强,之后传代病毒的毒力可能在逐步降低(作为生物体之一的病毒,也必须和宿主共存才有生存下去的意义),如果此论成立,应该思考下一步如何做才会更好。此次死亡的病例大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病,因此,有基础病的人群,自我防护措施应做到十足。

4. 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

随着疫情演变,看到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一方面印证了第3点提到的毒力在减轻,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问题: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如何?有传染还是无传染?如果有传染,为什么无症状?这是否提示,这一次的新冠感染,不会像2003年的SARS销声匿迹,而是演变成常见的冬春流行的第5种冠状病毒?这些问题是急需解答的,也是进一步防控策略制定的基础。但在目前阶段,还是回到第一点,宁滥勿缺,对于在医院要做手术或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应警惕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应该做病毒核酸检查。

5. 新冠的CT影像表现,像极了这两年我们认识的免疫性相关肺炎。

因此,对于正在进行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一定要做好这两者的鉴别。由此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肺部的表现,应考虑病毒和我们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可喜的是,这几天已经看到相关的治疗措施在研究中。

6.至今没有特效药。

在没有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之前,不要轻信满天飞的所谓“特效药”(包括西药和中药)。真佩服把一个抗病毒药翻译成“人民的希望”,这真的太有才了,太有才和形象的翻译极有可能产生误导,实际上个别病例的成功可能是阴差阳错的结果,大范围的推广有可能适得其反,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


 上述内容的发布获得吴一龙教授授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elly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2月18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点个赞
2020年02月16日
云之上
武汉死亡率高于全国,在于武汉整个医疗体系突然承压,崩溃了。
2020年02月16日
韩小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肿瘤科
盼未知的问题能早日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