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25日在旧金山举行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本次大会共入选摘要855篇,【肿瘤资讯】择取了14篇来自中国学者的结直肠癌领域摘要,将其整理为三大部分内容,下文将主要介绍有关结直肠癌预测和预后的研究内容。
【摘要14】基于CT的诺模图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
A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nomogram for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synchronous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第一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袁紫旭
背景
结直肠癌(CRC)腹膜转移(PC)为疾病终末期,预后很差。早期发现PC进行细胞减灭手术可带来改善生存获益的机会。这项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基于CT的诺模图用于预测CRC术前同时性PC。
方法
在大型队列中,以基于CT的诺模图对PC图像进行分类并做验证。同时性PC的特异性特征由放射科医生通过术前CT动脉期的图像特点进行提取。通过Boruta算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根据建模组患者数据建立基于CT的模型,并在验证组患者中进行验证。然后建立基于CT的诺模图用来预测PC风险,并对诺模图鉴别PC的性能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结果
共170例符合要求的CRC伴同时性PC的患者随机分入建模组(n=92)和验证组(n=78)。经过分析,共有5项与PC相关的特征纳入基于CT的模型,包括肿瘤位置、cT分期、远处转移、增厚的大网膜和盆腔结节。在建模组,ROC显示基于CT的模型的AUC为0.929(95%CI: 0.764~0.946),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98.3%。阳性预测值(PPV)为82.26%,阴性预测值(NPV)为100%。在验证组,ROC显示AUC为0.855(95%CI:0.764~0.946),基于CT的模型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93.3%。PPV为82.35%,NPV为88.89%。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建模组还是验证组,基于CT的模型在诊断同时性PC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PC的5个术前预测因子的诺模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这种基于CT的诺模图在临床决定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
基于CT的诺模图对发现和诊断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具有巨大潜力。
【摘要29】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期间循环肿瘤DNA(ctDNA)的预后价值
Pro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detection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colorectal cancer: The interim report of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彭俊杰
背景
辅助化疗(ACT)是Ⅲ期结直肠癌(CRC)的标准治疗,然而个体化辅助治疗时仍需要更适宜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指导。本文通过对接受ACT的Ⅲ期CRC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拟探讨ACT前后循环肿瘤DNA(ctDNA)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研究招募了130例Ⅲ期结肠和癌直肠癌患者(距肛缘≥10cm),均在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新辅助治疗,术后均接受了3个月或6个月的ACT。使用Roche AVENIO Surveillance Kit,通过下一代测序(NGS)评估组织、化疗前血浆和化疗后血浆中的体突变,血浆采集于术后3~5周和末次ACT后。根据肿瘤组织中的SNVs(单核苷酸变异),以AF(等位基因突变频度)至少5%为界,将患者分为ctDNA(+)或ctDNA(-)。
结果
中期分析时,前瞻性地收集了116份组织、123份化疗前血浆和98份化疗后血浆样本,并进行了检测,共86份匹配样本可用于分析,中位随访12.0个月。86例患者中,14例(16.3%)在ACT前可检测到ctDNA,10例(11.6%)在ACT后可检测到ctDNA,随访1年,纵向ctDNA分析发现了6例早期复发病例,占12例早期复发病例的50.0%,在 69例化疗前后均为ctDNA(-)的患者中,有6例(8.7%)早期复发。在ACT之前,ctDNA(+)患者7倍于ctDNA(-)患者发生早期复发(HR,7.372;95%CI,1.543~35.22; P=0.012)。同样,在ACT之后,ctDNA(+)患者复发风险为13倍(HR,13.37; 95%CI,2.026~88.23;P=0.007)。ACT之后的监测表明,14例ctDNA(+)患者中有7例(50.0%)ctDNA转阴,早期复发率从43.9%(3/7)降至28.6%(2/7)。
结论
ctDNA分析可通过风险分层,改变术后 Ⅲ期CRC的治疗与随访策略,监测ACT疗效,并检测早期复发。
【摘要31】采用临床病理参数和TNM分期构建并验证使用方便的诺模图用于预测Ⅱ期结直肠癌的预后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imple-to-use nomogram incorporating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to the TNM staging system to predict prognosis for stage II colorectal cancer.
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莫少波
背景
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Ⅱ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生存结果差异显著。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容易获得的参数建立可信的Ⅱ期CRC患者的预后诺模图。
方法
本研究对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FUSCC)2008年至2013年的1708例Ⅱ期CRC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1084)和验证组(n=62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鉴定独立的预后因素,这些因素均被纳入诺模图。采用C-index和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以评估诺模图的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对诺模图的临床效用进行评估。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共有8个参数与无病生存(DFS)相关,后续这些参数均用于基于DFS的预后诺模图。对于DFS预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诺模图的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42(95%可信区间[CI],0.710~0.980)和0.701(95%CI,0.610~0.770)。ROC的AUC值预测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的1年、3年和5年的诺模图生存分别为0.869、0.858、0.777和0.673、0.714、0.706。复发概率校正曲线显示,实际观察值与诺模图为基础的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显示,与TNM分期系统相比,诺模图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
本研究基于大队列人群数据建立了一种新的诺模图并予以验证,表明这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工具,可协助医生对Ⅱ期CRC患者进行术后个体化预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摘要202】预测肝脏转移与复发:结直肠癌无创性肝纤维化评分的一致性分析
Prediction of hepatic metastasis and relapse: Concordance analysis among noninvasive liver fibrosis scor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s.
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蔡三军
背景
全球范围内由多种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患者比例正在增加,占比高达25%。目前尚未明确肝纤维化对结直肠癌(CRC)肝脏转移和复发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为了阐明肝纤维化对根治术后CRC肝脏转移和复发的作用。
方法
招募1652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作为发现队列,验证队列招募了432 例肝转移的CRC患者。采用NFS、FIB4和APRI用来确定肝纤维化程度。通过生存分析评估肝纤维化对CRC肝脏转移和复发的影响。建立以纤维化评分为基础的诺模图,用来确定个体复发预估增量值,并对其校正、鉴别和临床有用性进行评估。
结果
发现队列研究显示,高肝纤维化评分患者5年肝转移结果明显差于低评分患者(22.6%和8.7%),验证队列的无复发生存(RFS)结果亦是如此(58.2%和44.1%)中。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纤维化评分是独立预后因素。分布分析也证实更高的肝纤维化评分是肝转移和复发的有力预后因素。通过C-index和AUC评估发现,将肝脏纤维化评分纳入诺模图可使其性能进一步优化,超过了TNM分期系统和临床病理形态学参数的诺模图。重要的是,在验证队列中,经C-index和AUC评估证明,纤维化评分的纳入使得预测RFS的能力远远优于CRS评分(复发风险评分)。一致性研究显示, NFS、FIB4和APRI在预测DFS和RFS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上述三个无创肝纤维化评分中,NFS评分能更好的预测肝脏特异性DFS和RFS。
结论
肝纤维化是CRC肝脏特异性DFS和RFS的有力预测因子。纤维化的微环境可能利于肝脏转移形成。
【摘要210】DNA错配修复状态对新辅助治疗后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预测和预后作用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DNA mismatch repair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following neoadjuvant therapy.
第一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胡华斌
背景
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是结肠癌的一种独特分子表型,与良好预后和对含有5-氟脲嘧啶辅助化疗耐药相关,但目前对dMMR直肠癌知之甚少。本研究探讨了dMMR对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作用以及对新辅助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有855例确定MMR状态的患者,均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采用卡方检验或费希尔精确检验确定MMR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新辅助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和无病生存(DFS)。
结果
本研究人群中,855例患者中有69例(8.1%)为dMMR。dMMR患者表现出与pMMR(错配修复功能完整)患者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的位置,临床分期,新辅助治疗方案、病理分期以及术后化疗方案,但dMMR患者较为年轻(<65岁患者分别为89.1%和77.7%,P=0.034),有更多的黏液腺癌。不论是采用化放疗还是化疗,MMR对新辅助治疗疗效反应没有预测作用,包括pCR率(18.8%和12.9%,P=0.185),降期率(76.6%和68.9%,P= 0.2000)和0~1级肿瘤退缩(31.3%和43.7%,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dMMR患者与pMMR患者相比,DFS更长(HR=0.39,95%CI 0.18~0.83,P=0.014),但LRFS未观察到此相关性(HR=0.81,95%CI 0.25~2.60,P=0.724)。亚组分析显示,dMMR只是ypⅡ-Ⅲ期患者DFS的显著预后因素 (HR=0.39,95%CI 0.17~0.88,P=0.024)。
结论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dMMR与较长DFS显著相关,但不是预测新辅助治疗反应的标志。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