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一年一度的“第五届肺癌精准诊疗钱江论坛暨第五届浙江省肿瘤精准治疗研讨会”于2019年11月15-16日在美丽的钱塘江畔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精准,聚焦免疫”。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浙江省医学会联合主办。大会共设6个专场,分别为“中青年肺癌免疫治疗专场”“肺癌MDT团队研讨专场”“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试验学习班”和“肺癌精准诊疗钱江论坛主会场”“肺癌靶向治疗专场”“肺癌综合治疗专场”。
大会主会场盛况
中青年免疫专场:汇集青年菁英,畅谈免疫热点
在15日下午的中青年免疫专场上,来自全国肺癌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免疫治疗热点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中青年免疫专场所设专题紧扣临床免疫相关热点难点,致力于开拓临床转化性研究思维,吸引了众多青年才俊,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本专场主席由范云教授、余新民教授、卢红阳教授担任,并分别发表了欢迎词。
本单元由蒋红良教授、朱利明教授、袁瑛教授、黄挺教授共同主持。
褚倩教授分享了“免疫治疗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是与否”,结合现有临床数据可知,基线使用激素≥10mg与IO单药治疗不良预后有关。其中,因肿瘤相关因素如脑转移、呼吸困难、骨转移、厌食症等使用激素≥10mg与IO单药或治疗不良预后有关:因非肿瘤相关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COPD等使用激素≥10mg IO单药或IO双联合不良预后无明显关系。因化疗使用激素预处理,不影响IO联合化疗的临床获益。IrAE后使用激素处理对IO疗效无明显影响。
臧远胜教授针深入探讨了免疫治疗超进展的机制研究,但目前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需要有效的预测性标志物;免疫单药治疗、免疫联合免疫治疗均可能存在HPD风险,而免疫联合化疗出现HPD可能较低。
免疫在特殊人群的使用一直是重点关注的临床问题。胡洁教授展开介绍了老年人群、PS评分差、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特殊感染患者(HBV/HCV/HIV)和抗生素使用者5类特殊人群的免疫治疗相关进展。目前虽然缺乏确定的前瞻性研究数据,免疫治疗或可作为特殊人群的治疗选择。抗生素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未来,尚有许多临床试验中未能解答的问题等待真实世界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苏春霞教授为大家细致梳理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免疫治疗之间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临床前研究提示微生物群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后续小样本量的研究发现,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确实能显著帮助延长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
林根教授介绍了PD-L1表达在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现状,PD-L1-IHC检测试剂、平台、判读方法不一;TC判读重复性要明显高于IC判读;22C3-PD-L1检测对单药Pembro应用具有明确的价值,但在联合治疗缺乏预测效能;部分抗体虽然在判读结果上与22C3一致性高,但无直接证据显示可以替代22C3。目前PD-L1检测存在内在缺陷,需要深入挖掘PD-L1表达及探索其他有效标志物。
徐艳珺教授分别从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治疗NSCLC脑转移两方面展开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脑转移人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未来探索方向有:最佳免疫联合模式;脑转移的免疫微环境;生物标记物以及治疗机制仍需探索。
讨论嘉宾:丁礼仁教授、陆意教授、朱建伟教授、赵建国教授、钱素英教授
本单元由沈朋教授、卢红阳教授、王建芳教授、杨新妹教授共同主持。
王志杰教授从液态免疫标记物讲到了预测疗效、判断预后及假性进展、早期预测、耐药检测作为未来液态检测的主战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蔡修宇教授深入探讨了PD-L1表达阴性,低TMB、驱动基因阳性和免疫微环境相关因素是否为免疫治疗的负性标志物。基于众多的研究数据,蔡教授认为,PS状态差、细菌感染的患者应该慎用;此外,合并病毒感染感染的患者,需要区分病毒进行考量,如疱疹病毒、HPV、EBV是疗效好的标志物,乙肝病毒是疗效差的标志物。此外,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最好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紧接着李文峰教授对“EGFR突变NSCLC的免疫微环境及获益人群探索”主题继续就免疫治疗阴性选择的相关基因研究谈了自己的体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根据生物标志物选择合适的患者,免疫治疗仍然可以成为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带来希望。
方文峰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分享了“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探索与发现”。着重介绍了驱动基因阳性肺癌免疫逃逸机制与影响因素和TMB存在的问题与优化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免疫相关的转化性研究都是当前肿瘤诊疗领域的热点,蒋涛博士主要分享了他们研究团队在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阿帕替尼联合免疫治疗协同作用机理上的研究经验。
讨论嘉宾:牟海波教授、徐惠亮教授、董永权教授、朱君飞教授、庞林荣教授
由李雯教授和余新民教授主持。
由饶创宙教授和陈雪琴教授分别代表正反两方就“肺癌免疫治疗的TMB检测,选还是不选?”话题做了引导发言。
双方专家讨论认为,TMB在免疫治疗的预测作用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在免疫+化疗的研究中,未观察到预测价值。因此,TMB可以选,但需要据情况而定。
讨论嘉宾:陈莉莉教授、杨雪飞教授、林颖教授、王凯峰教授、张仕蓉教授
MDT会场:合作共赢,携手并进
作为分会场之一,本会场以“MDT团队研讨会”的形式阐释主题,会议共邀请省内外6个实力强劲的MDT团队,分别来自上海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团队、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团队、南昌大学二附院刘安文教授团队、台州恩泽医院吕冬青教授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团队。会议模式采用一个团队进行病例汇报,另外一个团队对该病例进行提问和探讨,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
上半场会议邀请熊建萍教授、杜向慧教授、宋启斌教授担任主持。
首先是陆舜教授团队带来的一例免疫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IIIA期鳞癌的病例。该病例体现了目前的热点和关注点,该病例经过3个周期的nivolumab+紫杉醇+卡铂方案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达到MPR。在团队提问和讨论环节就免疫新辅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选择何种分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的周期数以及假性进展的处理困扰等等临床实践中的问题。
刘安文教授团队分享了他们团队多学科诊疗胸膜上皮样血管肉瘤的经验,该病例经历了手术、介入、放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此种疾病少见,对于目前的新型的免疫治疗和抗血管治疗需要探索总结经验。
史美祺教授团队带来了“有效药物的出现推动外科思维的转变-一个病例带来的思考”,III期EGFR敏感突变病例,采用新辅助靶向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并对肾上腺转移灶进行手术,多次进行活检明确病理和基因状况,体现了精准诊疗理念,展现了耐药的异质性,克隆进化的现象。
下半场会议由黄诚教授、陈奇勋教授、胡坚教授主持。
周彩存教授团队来了一例EGFR S768I突变的IV期肺癌病例,该病例体现了全程管理理念以及耐药后的处理,该病例后线中入组临床试验,采用免疫联合艾坦治疗,治疗获益,但也出现艾坦相关的蛋白尿导致减量,免疫治疗相关的胰腺炎,导致治疗中断。
吕冬青教授团队分享了一例EGFR突变的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脑转移治疗的全程管理。对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最佳治疗方案的探讨,针对该患者采用EGFR-TKI联合化疗以及A+T模式的使用都取得了满意疗效。
范云主任团队的带来了一例多学科治疗肺鳞癌的病例,病例重点讨论了如何更好的做好术前准确分期,放化疗合理应用,探讨了免疫治疗接近CR的疗效的原因,合并食管鳞癌病变的病因考虑,启发了我们对III期肺癌的多学科诊治的临床思维。
各团队所选病例具有临床代表性,聚焦规范和精准,并对肺癌治疗的热点和疑难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临床试验学习班:以人为本,至精至微
上半场由王晓稼教授、黄萍教授、钟海均教授主持
陈珏处长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国家对药物临床监管的方方面面,深度解读了目前国家在新药试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新药试验高投入、高风险、高要求,需求巨大,如何正确合规的开展研究是重中之重。陈处长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国家管理层面的内容,包括临床试验机构的备案、临床试验的备案、生物等效性登记本案、违规处理规范等,并对下一步国家管理机制的改进及创新进行展望。
林能明教授讲解了I期药物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权益保障在知情同意方面的要点。临床研究人员对受试者保护负有首要责任。知情同意应符合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不应该为了获得更多的临床科学知识、为了未来大多数患者的健康利益而置当前研究中受试者的安危于不顾。
赵洪云教授介绍了Ⅰ期临床研究的几种剂量爬坡设计,结合中山大学肿瘤肿瘤防治中心抗肿瘤新药I期病房的已开展的多项研发实践案例,更生动具体讲解了I期研究设计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朱超教授从统计学方面介绍了早期肿瘤临床试验样本量的考量及人群选择与决策。样本量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评估考量。早期试验完成后的决策对后期临床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统计学的定量评估可助一臂之力。
张剑教授带来了复旦肿瘤医院I期病房的介绍和经验分享。通过多个真实的研究案例强调了研究方案、药物监管、site建设、质量控制及合作的重要性。
讨论嘉宾:施勋教授、汤水琴教授、李晶晶教授、李聪教授、谢发君教授
下半场由洪卫教授、黄静教授、江子芳教授主持
张玲教授从《药品管理法》的修订解读、肿瘤临床试验的特点、临床试验的风险及质量管理三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早期肿瘤临床试验的风险管理细节。
徐伟珍教授深入阐述了在临床试验中原始数据及原始文件的重要性。在项目的全阶段,原始数据及原始文件都应该确保数据真实,保持数据完整及一致性,正确对待错误同时以正确的方式修改错误。
顾琼华教授从护理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了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应杰儿教授通过对比CTCAE V4.0,从CTCAE V5.0更新内容深度解读了目前最新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讨论嘉宾:石磊教授、孙小丽教授、洪丹教授、邵秋月教授、袁梅琴教授
结束语
斑斓世界,青春飞扬,是勤奋与坚韧,是奉献与梦想;
在古老的钱塘江畔,范云教授携广大中青年医疗同仁
共为肺癌精准诊疗事业而努力!
精彩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