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来啰】蔡晶教授&曹国春教授共话食管癌治疗新进展,紧跟精准时代新风向

2019年05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较大,中国食管癌发病占全球总数的一半。食管癌是我国部分省市高发的癌种,且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探索和药物研发的不断创新,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为晚期不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南通市肿瘤医院的蔡晶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曹国春教授,就食管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专访。 

               
蔡晶
教授

南通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医师学会放射肿瘤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鼻咽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

南通市医学会肿瘤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南通市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南通市“226”医学重点人才
已有30余篇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国家级、省级杂志及SCI论文发表,主持和参加开展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曹国春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病区主任,理学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部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咽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部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腹部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委员

从事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近30年,擅⻓⾷道癌,肺癌,乳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的治疗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带来新希望

蔡晶教授:食管癌是全球十大肿瘤之一,中国的食管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食管癌发病人数总数的一半。我们苏北地区特别是南通地区是食管癌高发的地区。过去我们病房中约有70%的患者为食管癌患者,但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与其他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发病比例的升高,食管癌的比例相对下降。目前,食管癌患者只占我们科室放疗患者的30%~40%。目前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仍以手术切除或同步放化疗等根治性治疗为主,但不管是手术切除或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难突破30%。对于晚期转移性食管癌,通常进行化疗,其5年生存率更低。

近年来,晚期食管癌的治疗进展颇多,例如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手术或放疗后的巩固化疗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进展较快的当属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以及国内的一些新药的较好数据逐渐得到关注和认可。目前我们也正在进行免疫治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对比单独伊立替康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相关研究,虽然结果未出,但目前看来初有成效。我相信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探索是未来发展和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另外,靶向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一直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以及C-MET通路、mTOR通路的研究也均在开展。既往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药物用于食管癌治疗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并未明显改善总生存期。安罗替尼作为一个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ALTER1102研究显示安罗替尼与安慰剂相比可以显著延长二线及后线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 

曹国春教授:食管癌尤其食管鳞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最常见的发病肿瘤之一。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全世界食管癌的50%左右,因此,中国面临的食管癌治疗负担非常重。临床新药的研发及上市,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线曙光,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晚期食管癌分为局部晚期食管癌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食管癌。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进行术前化疗、放疗、放化疗同步等术前治疗,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还可以选择术后辅助治疗,但是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而言,这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且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基于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探索为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ALTER-1102研究意义重大,安罗替尼列入指南

蔡晶教授:ALTER-1102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及赫捷教授牵头,国内13家中心共同参与完成,其研究结果在2019年ASCO-GI上公布,这项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LTER-1102研究是一项二线及二线以上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按照2:1的比例随机接受安罗替尼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在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被《2019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纳入转移性食管鳞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Ⅱ级推荐(2A类证据)。这为临床医生的用药提供了依据,为广大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ALTER-1102研究中安罗替尼是与安慰剂进行对比,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既能抗血管生成也能控制肿瘤生长,获得阳性结果令人鼓舞,若能够与其他靶向药物或者有效的化疗药物进行头对头比较,则研究意义和说服力会更大。

曹国春教授:ALTER-1102研究是专门针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Ⅱ期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全国有13家中心参与该研究,总共纳入164例患者,均为至少接受过一线化疗失败的食管鳞癌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安罗替尼(109例),另外一组是安慰剂对照(55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组的PFS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安罗替尼组的PFS为3.02个月,而安慰剂对照组的PFS为1.41个月,安罗替尼治疗比对照组延长了约1.6个月,是非常难得的疗效数据;安罗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达到64%左右,而安慰剂组仅为18%左右,可见安罗替尼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安慰剂组;我们中心参与并贡献了7例患者,研究过程中发现安罗替尼的安全性也较好。这一研究可谓是食管鳞癌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基于此,《2019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将安罗替尼纳入转移性食管鳞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Ⅱ级推荐(2A类证据)。安罗替尼为更多食管癌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带来福音。

联合治疗是方向,期待推进更前线

蔡晶教授: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较多,例如食管癌治疗中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恩度,我们通常也会联合化疗或者放疗同时使用,由于恩度的使用方法是静脉连续滴注,所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安罗替尼作为一个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口服的用药方式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安罗替尼分为12mg、10 mg和8 mg三个剂型,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能耐受则可下调一个剂量水平,临床上使用时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此外,安罗替尼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等开展更多研究。基于这些优势,未来安罗替尼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前景。需注意的是,食管癌本身是一个供血较差的组织,肿瘤可引起组织的坏死,在肿块退缩时易引起出血、穿孔等情况,因此安罗替尼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筛选合适的患者,注意食管出血、穿孔等情况的发生。

曹国春教授:抗血管生成药物从分子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大分子的单抗类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另一种为小分子TKI类药物,如安罗替尼等。《2019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将安罗替尼用于二线及后线的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写入指南,并获得Ⅱ级专家推荐(2A类证据)。安罗替尼相对于安慰剂,可提高食管癌的疾病控制率,有效的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安罗替尼与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的探索以及从二线及以后线的治疗到一线治疗再到辅助治疗的探索是未来的研究方向。非常期待医药公司与临床医生携手共进,使安罗替尼这类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希望。

相关阅读
评论
2019年09月19日
徐华智
固始县中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啦学习啦
2019年09月19日
徐华智
固始县中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啦
2019年06月08日
158****1280
如皋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