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专访陈功教授: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分子标志物检测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肿瘤资讯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今年CSCO大会的一个大“热点”话题。虽然免疫治疗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刚刚起步,但其疗效已初露端倪。然而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疗所有患者,而且,鉴于伴随免疫治疗可能产生的药物毒性及治疗安全性问题,因此,在开始免疫治疗前,筛选优势患者就成为治疗成功的关键。【肿瘤资讯】有幸在2018年CSCO期间采访了结直肠癌领域年轻一代领军人物陈功教授,请他结合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的最新研究数据,就分子标志物检测对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必要性做了介绍。

               
陈功
教授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2015-2017年ASCO学术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常委;
CSCO结直肠癌指南专家组秘书、执笔人;
CSCO全国胃肠道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分子标志物

陈功教授: 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唯一可用于筛选免疫治疗疗效的指标就是MSI(微卫星不稳定)的状态。

MSI只是一种分子表型,它背后真正机制是DNA复制过程中纠错系统出现问题。肿瘤细胞会产生大量不正常的DNA片段,最终导致蛋白质异常,形成新抗原,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核心其实就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状态所带来的大量新抗原的形成就具备了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于筛选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TMB(肿瘤突变负荷)也是最近提出的用于预判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的概念,即肿瘤新抗原负荷TNB。肿瘤新抗原能更有效地刺激人体免疫细胞,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新标志。此外POLE和POLD基因突变也是很有前景的标志,二者突变后导致肿瘤突变负荷明显增高,产生大量新抗原。

让免疫治疗变得更加精准,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疗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们要重视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并将其转化为更多的临床新型研究。 

在没有其它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尝试免疫治疗,就应该进行相关检测

陈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的4000多例肠癌中,MSI-H发生率在12%左右,II期最高,接近18%,IV期最低,只有4.7%,越早期患者,MSI-H的机会越高,而目前获批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却多为晚期患者,只有5%左右。

2017年5月FDA快速批准了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带有高度微卫星(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的儿童和成年患者。这是FDA有史以来首次基于常见生物标志物而非肿瘤原发部位批准的适应证,具有划时代意义,也体现了微卫星/错配修复缺陷状态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因子的重要性。此次获批是基于5项研究共149例MSI-H/dMMR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在MSI-H/dMMR患者中总体ORR达到39.6%。批准的帕博利珠单抗MSI-H适应证包括结直肠癌、小肠癌、胃癌、食管癌、胆管癌、胰腺癌等在内的15种不同的实体肿瘤,因此,MSI-H的实体瘤患者,不论肿瘤的解剖位置,都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反之对于MSS(微卫星稳定)的肿瘤若给予免疫干预,则几乎没见到疗效,因此不推荐使用。

回到消化道肿瘤,所有肠癌患者均应检测MSI状态,筛选最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其它瘤种也要进行检查,尤其是罕见实体肿瘤。在没有其它标准治疗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尝试免疫治疗,就应该进行相关检测。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标志物的出现,可能未来必需进行检测的标志靶点会越来越多,如前面提到的TMB、TNB、POLE、POLD等等。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