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臻知拙见(8)再说临床医生学临床的方法论

2017年12月09日
作者:郑于臻博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微信号:zhengyuzhendyl)
来源:微信公众号“郑正有词”

微信截图_20171209174623.jpg

臻知

在1个月前,也就是2017.11.4,我发表了(臻知拙见(3)浅谈临床医生学临床的方法论)。其中,指出临床医生应该牢记指南,但又不能盲从指南规定。因为“牢记指南给了知识体系一个承载框架,而不盲从,辩证地看待并消化这些指南则让自己在“牢牢把握关键的前提下(I类临床证据),对争议问题(II/III类临床证据)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并加以学习思考”,有根据、有侧重、有思考,不钻牛角尖(不对共识问题浪费时间),却也不盲目跟风(把握争议,侧重学习),最终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辩证的知识体系。”

基于此,开展了针对肺部小结节的系统性学习工程,先后针对2005版、2013版及2017版Fleischner指南进行编译:

臻知拙见(4)温故知新,再读2005版Fleischner指南

臻知拙见(5)亚实性肺部小结节,再读2013版Fleischner指南

臻知拙见(6)肺部小结节,2017版Fleischner指南

通过比较指南中的不同规定建议,也尝试地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总结。

臻知拙见(7)从Fleishner指南变迁解读肺部小结节诊治进展

这些工作量不可谓小,单就2017版指南的编译就达1W+字。因此,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日常的临床工作、围手术期管理与临床心得总结之外,都奉献给了这些枯燥却充满成就感的工作。但随着相关工作猛然停下来,我突然意识到,我有一个多月没有跟进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了……

微信图片_20171209174223.jpg

因此,我想谈谈本期的话题——

再说临床医生学临床的方法论

拙见

如果说,在臻知拙见(3)浅谈临床医生学临床的方法论中,郑医生强调的是承上,也就是尽快地高效地基于过往的临床证据构建起相关的知识框架的话。那么在本期中,我强调的将是"启下",也就是

紧跟最新临床进展,获取最新临床证据

话说,最新的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但是一定是最前沿的、知道的人最少的,其与传统观念之间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冲突。尽管此类信息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与不足,但是郑医生仍然强调,做为一个主动的临床医生,我们应当紧跟此类研究获取最新的临床证据,并加以批判地解读与吸收。

为什么?

因为指南几年才更新一次,作为一名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临床医生,难道都要等指南更新的时候才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正么?

因为最新的临床证据就意味着最新的治疗观点与发现,通过密切地把握治疗进展就意味着,你的一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获得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新的治疗机会。而临床医生所追求的不正是治病救人么?

因为最新的临床发现意味着最新的临床证据,其有一定的偏倚、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最新的思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随着全新研究的跟进,郑医生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是原本暗淡无光的脑海中亮起来一座座灯塔,并进一步引发新的思考。这些批判性的思考过程,其本质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在认识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主动的临床医生,应该是能够一方面直面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不断的逻辑思维来改善这些不足并最终获得提高。而临床医生治病救人的手段,不正是这些不断精研提高的业务水平么?

因为最新的临床研究就意味着最新的治疗热点,不可回避的是,在一个转化医学不断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牢牢把握治疗热点会极大的促进自身知识成果的转化,反之亦然。举例而言,在2005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人手Nokia,这时候你讲苹果手机不会有人理;但是2015年我博士毕业,苹果手机盛行,此时的Nokia只能沦落为“老人机”。而不断总结自身发现并推动医学进步,不正是临床医生所希望看到的局面么?

基于以上感悟,郑医生决定深入地了解一些近几个月,肺癌治疗在各个领域的治疗进展,并将会以一种简短的“文献汇编”的形式呈现在“臻知拙见”系列贴中,希望对自己、对各位有所帮助……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171105121051.jpg

作者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171209175134.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