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甘华磊教授:病理科是泌尿肿瘤MDT的关键一环

2017年07月12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7月7-8日,在上海举办的泌尿肿瘤MDT浦江论坛上,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甘华磊教授,他为我们带来了以下精彩内容:新版WHO泌尿系统肿瘤分类相比06年版做出了不少更新,突出了临床与病理的结合。中国与欧美在病理诊断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大型医院的MDT能够综合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治,病理诊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肿瘤资讯: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WHO最新泌尿系统肿瘤病理学进展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甘华磊教授:上一版泌尿系统肿瘤WHO分类于06年发表,新版反映了近10年来泌尿系统肿瘤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展。最新WHO分类的特点主要是病理和临床相结合。以前我们讲究精准诊断与治疗,即同病异治,现在的趋势是异病同治,如现在非常热门的免疫治疗,这两方面对我们的病理诊断提出了不同要求。

新版WHO指南对肾脏、前列腺、膀胱癌等的进展都进行了一定的更新。尤其是前列腺癌,无论是药物还是病理学进展都非常迅速。2017版EAU指南对前列腺癌的病理报告提出了诸多要求。对报告的组织学类型,以及各项内容等更加细化。比如,跟以往明显不同的一项,需要汇报前列腺导管内癌和筛状癌。以前我们单纯的3+4的分类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了。按照2017年的最新指南,以后可能要把这部分再细分,3+4中4的成分占多少,有无筛状成分,这对我们病理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膀胱癌领域更多的要求集中在免疫治疗,现在至少有4-5种PD1/LI试剂和药物,所以需要用不同的试剂盒进行检测。每一种检测手段的判读方法不同,这对于病理医生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肾癌领域也有不少内容更新,例如将多发囊性肾细胞癌改为了低度恶性潜能的多发囊性肾肿瘤,这对于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对临床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后续不需要采取太激进的方法。    

肿瘤资讯:病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使疾病的病理诊断和分类更准确,您认为我国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何种地位?差距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

甘华磊教授:首先我要强调:国内的病理诊断水平不比国外差的。因为中国的病例数多,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年疑难病例的会诊量达3.4万多例,这在国内是首位的。那么我们跟美国的差距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是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知道很多新药物的研发都是从西方开展的,所以一些试剂盒也从国外传来。    

另外,国外在做分子诊断的探针等方面更详细一些,国内如果患者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医院会很快引进来作为精准诊断的一个补充。

肿瘤资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泌尿外科为主导的前列腺癌MDT的构建是治疗肿瘤疾病的最佳模式。您认为我们应如何构建MDT团队来合理化、规范化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MDT中病理科又起到何种举足轻重的地位?

甘华磊教授:国内的MDT起步较西方国家稍晚,它需要以泌尿外科为主导,联合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等各个科室专家的共同参与。MDT对于人员的精细程度要求较高,但好处显而易见。    

病理科在MDT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肿瘤病理诊断如果搞不清楚,治疗可能就没有方向。我曾经遇到一例前列腺肿瘤穿刺标本,患者为3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外院诊断恶性肿瘤不能分类。经过我们的多学科讨论,最终我们判定为是极为罕见的前列腺原发的精原细胞瘤。这一疾病全世界报道不到10例,而我们医院的病理中心在近2年就遇到了3例。这位年轻人在确诊后给予化疗,最终病理完全缓解,不用手术即达到了根治的目的。所以,MDT无疑可使患者获益,谢谢。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