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CO-GI 2017】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最新进展获公布

2017年01月20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度的ASCO GI(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于当地时间1月19号在旧金山拉开帷幕。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公布了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胃癌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数据显示,呋喹替尼与紫杉醇的联用表现出积极的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并为更大规模的注册性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且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预计胃癌新发病例约68万,死亡近50万[1]。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而言,常用一线化疗方案能够缓解症状并使患者获得一定的生存益处。一旦一线治疗失败,临床上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兴起的靶向治疗虽然在众多适应症取得突破,却大多折戟胃癌领域。伴随贝伐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在胃癌适应症的探索,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在胃癌靶向治疗中开始崭露头角。RAINBOW研究显示,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或EGJ癌患者,较安慰剂联合紫杉醇有更好的生存获益。但雷莫卢单抗未能使亚裔患者受益,可能与不同种族、地理位置等影响了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有关。


呋喹替尼是一个新型高选择性靶向血管细胞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相比大分子药物往往具有更好的依从性。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呋喹替尼与紫杉醇联用应用的探索可为胃癌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与选择。这项I/II期临床试验包含剂量递增阶段以及剂量扩展阶段。剂量递增阶段,通过呋喹替尼(2mg, 3mg 或4mg,QD,3周服药/1周停药)联合紫杉醇(80mg/m2,QW,第1、8、15天用药)的爬坡探索,直至出现联合用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或推荐剂量(RP2D)。剂量扩展阶段,是针对RP2D剂量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进一步评价。截止至2016年11月30日,共有34名患者入组进行了呋喹替尼2mg-4mg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的剂量探索和剂量扩展,并得出了呋喹替尼4mg作为紫杉醇联合用药的RP2D。在RP2D组,25名为疗效可评估患者,客观缓解率达为32%,持续至少8周的疾病控制率达为72%。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或4级的不良事件(TEAE)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40.6%),白血球减少(28.1%),血红蛋白减少(6.25%),手足综合症(6.25%),神经炎(6.25%),以及高血压(6.25%),与预期中两药联用的安全性基本一致,没有发现新的非预期的安全信号。

针对这一成功的I/II期临床试验,徐瑞华教授表示,现有的二线化疗手段仅能延缓疾病进展约两个月,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初步显示可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至四个月,并且没有出现非预期的安全信号。作为异质性高的恶性肿瘤,一种药物往往难以控制胃癌进展,而联合靶向VEGFR小分子药物与化疗药物治疗胃癌则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据悉,基于本次大会公布的结果,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注册性临床研究即将开展。我们将持续关注呋喹替尼在胃癌以及其他适应症的研究进展。


关于呋喹替尼


呋喹替尼是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独立研制,并联合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共同开发的高选择性靶向血管细胞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呋喹替尼正在多个适应症进行临床试验评估,包括了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胃癌等实体瘤种。其中,呋喹替尼治疗结直肠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两个概念验证性(POC)临床试验均成功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疗效终点,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并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目前呋喹替尼针对三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I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FRESCO已经完成416名患者的入组,其结果将于2017年第一季度公布。


参考文献:

[1]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hen Wanqing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115-13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arles


爱学习 爱良医汇肿瘤资讯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oncologynews@163.com

稿费100-1000元

想单线小编?欢迎随时勾搭小编微信号:oncologynews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医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