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罗氏Atezolizumab和BMS Nivolumab NSCLC免疫靶向治疗

2015年10月26日

POPLAR研究(评估Atezolizumab对比多西他塞用于一线化疗失败后IIIB/IV期NSCLC的2/3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287例经治后晚期NSCLC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ORR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组织标本肿瘤浸润免疫细胞(ICs)PD-L1表达水平、组织学类型和治疗线数进行分层,1:1随机分配接受Atezolizumab1200mg (iv,3周)或多西他赛75mg/m2(iv,3周)。入组患者需接受PD-L1免疫组化检测(由罗氏诊断研发,抗体SP142), 分别评估肿瘤细胞(TCs)和ICs 上PD-L1的表达水平,检测得分为TC0,1,2或3及IC0,1,2或3。Atezolizumab达到了其主要终点,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伴PD-L1高水平表达的患者化疗结果相比,接受Atezolizumab治疗的患者较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了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 0.54 , P = 0.014)。

BIRCH研究是II期单臂临床试验,旨在评估Atezolizumab用于IIIB/IV伴PD-L1表达的NSCLC患者一线或后续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共入组了667例NSCLC患者。入组标准为伴有PD-L1表达的且IHC评分为TC2/3或IC2/3的患者(PD-L1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同POPLAR研究)。入组患者每三周接受一次Atezolizumab1200mg iv,主要终点是ORR,次要终点包括反应持续时间、OS、PFS和安全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Atezolizumab的ORR为27%,OS数据尚未成熟。

在晚期NSCLC二线治疗上,Atezolizumab是继Nivolumab后第二个显著优于标准单药化疗的免疫哨卡抑制剂,随着这些药物的相继上市,必然会带来NSCLC二线治疗上的革命性突破。传统的单药二线化疗有效率仅为10%,而从BIRCH研究结果来看,Atezolizumab有效率可达27%,远远超越化疗。最重要的是我们同时从POPLAR研究中看到了总生存获益显著获益。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几个II-III期临床试验来看,罗氏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与百时美施贵宝(BMS)的PD-1抑制剂Nivolumab在研发策略及患者选择定位上存在明显差异。Atezolizumab在临床前研究中就侧重于选择可以预测疗效的biomarker。2014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两篇文章[1, 2]分别针对转移性膀胱癌和人类实体瘤,两个研究都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D-L1,并按表达强度分为0,1,2,3四个等级。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在各种人类实体肿瘤中PD-L1 IHC2/3患者ORR显著高于PD-L1 IHC0/1患者。在POPLAR研究中,入组患者不仅关注肿瘤细胞(TC)中PD-L1表达,同时还关注免疫细胞(IC)中PD-L1表达状态,同样以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测PD-L1并进行亚组分析,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PD-L1 IHC2/3组患者Atezolizumab治疗后OS及PFS显著优于PD-L1 IHC0/1组。在最近的BIRCH研究中其入组标准中则直接只纳入PD-L1表达且IHC评分为TC2/3 或IC2/3的患者,将PD-L1低表达患者排除在外,研究结果表明Atezolizumab客观有效率达到了27%,远远高于多西他赛二线治疗的10%。由此可见罗氏研发的Atezolizumab矛头直指免疫checkpoint PD-L1表达状态与肿瘤精准医学直接接轨,正朝着免疫靶向治疗的道路前进。

相比而言,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Nivolumab在研发策略及患者定位上与Atezolizumab存在明显差别,Nivolumab从一刚开始用于黑色素瘤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则马上转战肺癌、淋巴瘤及泌尿系肿瘤等,试图将该药在黑色素瘤中的疗效延伸到其他所有肿瘤患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在肿瘤中的疗效,该公司进一步推出了将Nivolumab与Ipilimumab强强联合的治疗方案,最终这一组合方案在黑色素瘤II-III期临床试验中同样证明产生了协同疗效。Nivolumab在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显然不如黑色素瘤,因此该药首先开展针对不同组织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这就是最新报道的checkmate 017(鳞癌)和checkmate 057(非鳞非小细胞癌)研究。者两个研究也都得到了阳性结果:与二线多西他赛相比Nivolumab显著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同时,两个研究也探讨了PD-L1作为疗效预测biomarker的可能性。前者研究表明PD-L1未能预测Nivolumab疗效,后者截然相反,PD-L1阳性者Nivolumab显著优于多西他赛,而PD-L1阴性者甚至差于多西他赛,但在评价PD-L1阳性的cutoff值(1%,5%和10%)上却无差别。由此对于PD-L1阳性人群是否为Nivolumab的优势人群问题上目前尚无定论。

虽然免疫哨卡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捷报频传,然而试验数据也揭示,实际上只有20%左右的患者能真正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许多研究都在探寻预测免疫哨卡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但是由于免疫应答的复杂性使得这个过程显得异常曲折。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L1能直接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肿瘤浸润性细胞毒T细胞的活化,从而关闭抗肿瘤免疫应答,因此PD-L1表达被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预测标志物。然而在BIRCH研究中,即便只入组PD-L1高表达的患者,Nivolumab的ORR也只有27%,这与免疫治疗高昂的花费相比,这一结果显然是难以服众的。免疫标志物的探寻一直挑战者研究者的智慧。现阶段,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抗体、方法、评价标准千差万别,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在不能抑制剂,不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中,作用也不一。免疫治疗是否必须选择PD-L1高表达的患者,目前尚无定论。目前,PD-L1预测价值不一,纠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检测标本问题:很多患者的组织标本保存时间过长,很难反应治疗当时患者体内肿瘤的现况,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也一直在动态变化;肿瘤组织内部immune biomarker表达的异质性;细针穿刺活检很难反映肿瘤组织全貌;(2)检测方法不统一:各个临床试验中采用的免疫组化抗体不同,评价方法不一。(3)除PD-1之外,可能存在其他的免疫逃逸机制。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突变负荷高的患者更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其假设的理论基础在于,体细胞突变肿瘤能产生新的肿瘤抗原继而被免疫细胞识别。未来,我们需要一方面规范PD-L1表达检测和评价方法,同时考虑联合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一起来寻求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现阶段,多数免疫哨卡抑制剂均是采用RECIST作为评估标准,这一标准是否能准确地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尚存争议。Ipilimumab的所有临床试验中均沿用了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 (irRC),然而FDA并没有认可irRC标准,是否需要建立更准确的免疫治疗评估体系,值得临床医师给予足够关注。

总体而言,免疫哨卡抑制剂在肺癌的治疗中是一路凯歌。目前前景非常明朗的主要有PD-1抑制剂Nivolumab、Pembrozilumab和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大量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无论是单药还是和化疗或Bevacizumab联合用药,我们都期待更多鼓舞人心的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Herbst, R.S., et al., Predictive correlates of response to theanti-PD-L1 antibody MPDL3280A in cancer patients. Nature, 2014. 515(7528): p. 563-7.

2. Powles, T.,et al., MPDL3280A (anti-PD-L1) treatmentleads to clinical activity in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 Nature, 2014. 515(7528): p. 558-62.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