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SABCS | 北大肿瘤团队:MRI精准指导内乳放疗“加减法”,实现疗效与毒性的最优解

11月2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SABCS官网

2025年第48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于12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行。在大会的Rapid Fire 1专场,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Yushuo Peng医生展示了一项关于内乳淋巴结放疗决策的重要研究。
内乳淋巴结(IMN)的区域处理一直是乳腺癌放疗的争议热点。该研究通过引入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的IMN反应,提出了“基于反应调整治疗(Response-Adapted)”的新策略。结果显示,对于影像学完全缓解的患者,省略术后IMN加量放疗是安全的,这为精准放疗降阶梯提供了有力依据。【肿瘤资讯】小编为您梳理了该研究的核心数据与结论,详情如下。

摘要ID:RF1-03

英文标题: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ased internal mammary node response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 to guide postoperative internal mammary node boost radi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中文标题: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新辅助治疗后内乳淋巴结反应指导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加量放疗

讲者:Yushuo Peng,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Beijing, China

研究背景

内乳淋巴结(IMN)转移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虽然因侵入性和缺乏生存获益证据极少进行IMN手术清扫,但内乳淋巴结放疗(IMNI)仍是临床IMN阳性的标准治疗。随着新辅助治疗(NAT)的广泛应用,一个关键问题出现:当观察到影像学完全缓解时,是否仍需对IMN转移区域进行加量放疗?本研究旨在评估对于NAT后达到IMN临床完全缓解(icCR)的基线影像学IMN阳性患者,省略术后IMN加量是否肿瘤学安全。

研究方法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8年至2021年间治疗的1326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基线及NAT后行乳腺MRI检查、接受标准NAT及术后IMNI。IMN转移由MRI定义。icCR定义为NAT后MRI上所有先前阳性的IMN完全消失。术后IMNI方案给予IMN 50 Gy,部分患者对NAT前受累IMN区域给予同步加量至60 Gy。

研究结果

在1326名患者中,208名(15.7%)基线呈现影像学IMN阳性。中位随访53个月。IMN阳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显著低于IMN阴性患者(85.3% vs 94.9%)。 在IMN阳性患者中,132名(63.5%)达到icCR。icCR状态(HR=0.63)和IMN加量(HR=0.71)均不是DFS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icCR状态与IMN加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交互=0.045)。 亚组分析显示,IMN加量并未改善icCR患者的DFS(HR=1.06,P=0.899),但显著降低了非icCR患者70%的风险(HR=0.30,P=0.029)。

研究结论

NAT后达到icCR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是IMN加量获益的预测标志。术后IMN加量对有残留病变的患者带来显著的DFS获益,但在达到icCR的患者中可安全省略。这些发现支持风险适应性放疗策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ell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