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8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乳腺癌研究成果。在 HER2 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领域,本次大会公布了多项重磅口头报告,涵盖了“新型 ADC 药物探索、靶向联合与治疗降阶方案、基因组特征、维持治疗及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了本次大会中五项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中文标题:Her2climb-05 试验:tucatinib 对比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用于 HER2+ 转移性乳腺癌维持治疗的随机、双盲 3 期研究
英文标题:Her2climb-05: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study of tucatinib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trastuzumab and pertuzumab as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讲者:Erika Hamilton, Sarah Cannon Research Institute, Nashville, TN
注:摘要内容将于会中公布
RF4-02
中文标题:随机 3 期 DETECT V 试验的疗效分析:HER2 阳性、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省略化疗的治疗降阶及联合瑞波西利的效果
英文标题:Efficacy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DETECT V trial: Treatment De-escalation by Omission of Chemotherapy and the Effect of Adding Ribociclib in HER2-positive and Hormone-receptor 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讲者:Wolfgang Janni, University Hospital Ulm, Ulm, Germany
研究背景
现有数据表明,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HR+)和HER2阳性(HER2+)乳腺癌可采用针对激素受体和HER2通路的治疗策略。这可能提升治疗效果,并有望在这些患者中省略化疗。随机多中心III期DETECT V试验旨在评估无化疗含CDK4/6抑制剂治疗方案对比现行标准治疗的疗效。
研究方法
2015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271例一线至三线治疗的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后续均采用双靶向HER2治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化疗及内分泌药物方案由研究者根据临床实践选择。2019年1月方案修订,在两组中均加入CDK4/6抑制剂瑞波西利。
主要终点为两组耐受性比较,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安全性评估及添加瑞波西利的疗效影响。本次报告基于262例改良意向治疗人群(9例未接受任何研究治疗者已排除)的最终疗效分析:120例于瑞波西利添加前入组(无化疗组59例,含化疗组61例),142例于添加后入组(无化疗组73例,含化疗组69例)。
研究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0岁,202例(77.1%)处于一线治疗,137例(52.3%)无转移间期(自初诊起)超过12个月。无化疗组与含化疗组总体比较显示OS与PFS均无显著差异(中位OS未达到 vs 46.1个月,HR 0.98,95% CI 0.60–1.59,p=0.93;中位PFS 19.5 vs 23.极0个月,HR 1.15,95% CI 0.82–1.62,p=0.42)。但瑞波西利的加入(非随机设计)显著改善OS与PFS(OS:中位OS未达到 vs 46.1个月,HR 0.43,95% CI 0.26–0.72,p=0.001;PFS:中位PFS 29.7 vs 15.6个月,极0.48,95% CI 0.34–0.67,p<0.001)。
分组分析显示,含化疗组加入瑞波西利后OS(中位OS未达到 vs 38.7个月,HR 0.30, 95% CI 0.14 – 0.64, p = 0.002)与PFS(中位PFS 33.1 vs 15.4个月,HR 0.35,95% CI 0.21–0.59,p<0.001)均显著改善;无化疗组加入瑞波西利后PFS显著提升(中位PFS 27.2 vs 15.6个月,HR 0.61,95% CI 极0.98,p=0.040),但OS无显著差异(两组中位OS均未达到,HR 0.60,95% CI 0.30–1.23,p=0.163)。
探索性跨队列比较表明,无化疗联合瑞波西利组较含化疗无瑞波西利组结局显著改善(OS:中位OS未达到 vs 38.7个月,HR 0.48,95% CI 0.24–0.94,p=0.033;PFS:中位PFS 27.2 vs 15.4个月,HR 0.53,95% CI 0.33–0.85,p=0.008)。
结论
本研究提示,对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无化疗治疗方案是有效的替代策略,联合瑞波西利可进一步改善生存预后。
中文标题:新发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基因组特征
英文标题:Ge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de novo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讲者:Shu Yazaki,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NY
研究背景
转移性乳腺癌(MBC)可表现为初诊(de novo,dn)IV期疾病或既往I-III期癌症的转移性复发。历史上,30%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MBC为初诊MBC;然而,由于辅助全身治疗的近期进展,目前超过50%的HER2+ MBC为初诊MBC。我们曾报道,34%的HER2+初诊MBC患者仅出现局部区域进展,而全身病灶持续可控。尽管与复发型MBC相比,HER2+初诊MBC在抗HER2治疗后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好的预后,但其基因组特征与治疗反应及失败模式的关系仍不明确。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受一线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为基础治疗的HER2+初诊MBC患者,且这些患者具有MSK-IMPACT测序数据。临床病理数据从医疗记录中获取。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首次治疗至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肿瘤样本按HP治疗前和治疗后分为乳腺、腋窝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样本。进展模式分为仅局部(乳腺/同侧腋窝淋巴结)、全身性(远处±局部)或无进展。使用SigMA对具有≥5个单核苷酸变异的样本进行突变特征分析。
研究结果
共纳入162例接受一线HP为基础治疗的HER2+初诊MBC患者。中位年龄48.5岁;61.7%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中位随访时间51.2个月。42例患者(25.9%)仍持续一线治疗(持久应答者),而114例(70.4%)出现进展;其中76例为全身性进展,45例为仅局部进展。
共分析209个肿瘤样本,包括142个治疗前样本(61个乳腺、6个腋窝淋巴结、75个远处转移)和67个治疗后样本(29个乳腺、38个远处转移)。在治疗前样本中,分别有71.8%、66.9%和21.8%检测到ERBB2扩增、TP53和PIK3CA突变。治疗前乳腺与远处肿瘤的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基因组改变分数(FGA)无差异。与治疗前远处肿瘤相比,治疗前乳腺肿瘤中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的改变更为富集(q < 0.001),并且与全身性进展相比,仅局部进展的治疗前肿瘤中JAK-STAT改变也更富集(q = 0.003)。与非持久应答者相比,持久应答者治疗前TP53和PIK3CA突变较少见(PIK3CA:9.5% vs. 32.6%,p = 0.005;TP53:50% vs. 75%,p = 0.006)。
经年龄和ER状态校正的多变量分析显示,PIK3CA突变与较差的OS独立相关(HR 2.29,95%CI 1.09-4.79,p = 0.03)。非时钟样特征主导的肿瘤在非持久应答者中更常见(75% vs. 56%,p = 0.068)。治疗后肿瘤具有更高的TMB(p = 0.001)和较低的ERBB2扩增频率(58.2% vs. 77.9%,p = 0.005)。治疗前后配对样本分析显示,治疗后主导特征3的肿瘤减少(p < 0.001),而主导APOBEC特征的肿瘤增加(p = 0.01)。
结论
HER2+初诊MBC的治疗前乳腺和转移肿瘤表现出相似的基因组特征。PIK3CA是这一初诊转移背景中的独立预后因素。乳腺肿瘤中的JAK-STAT改变可能导致局部进展。治疗后突变特征从特征3向APOBEC特征的转变提示了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机制。这些发现可能为未来HER2+初诊MBC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中文标题:DP303c 对比 T-DM1 治疗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随机、开放标签、3 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
英文标题:Efficacy and safety of DP303c versus T-DM1 in HER2-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terim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讲者:李惠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北京
研究背景
尽管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中国,对于至少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药物治疗后疾病进展的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其治疗选择仍较为有限。
DP303c是一款新型HER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人源化抗 HER2 单克隆抗体与单甲基澳瑞他汀 E(MMAE)偶联而成。本Ⅲ期研究旨在比较 DP303c 与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用于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治疗的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方法
入组标准为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治疗的成年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按 1:1 比例随机分配至 DP303c 组(3.0 mg/kg,每 3 周一次)或 T-DM1 组(3.6 mg/kg,每 3 周一次)。
分层因素包括:既往全身治疗线数(≤1 线 vs. >1 线)、既往是否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是否存在内脏转移。主要研究终点为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 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024 年 3 月 28 日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期间随机化的 448 例患者(DP303c 组 226 例,T-DM1 组 222 例),两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意向治疗(ITT)人群中,患者中位年龄 54 岁(范围:25-78 岁),中位体重 60.0 kg(范围:36-99.5 kg);78.8% 的患者 HER2 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为 3+,52.0%为激素受体阳性,68.8%存在内脏转移,11.4% 存在颅内转移。
总体而言,59.8% 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 线晚期全身治疗,51.1% 既往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55.8% 接受过 HER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
截至中期分析 cutoff 日期(2025 年 7 月 8 日),中位随访时间为 7.4 个月。结果显示:
BIRC 评估的 PFS:DP303c 组中位 PFS 为 8.8 个月(95% 置信区间 [CI]:7.20-9.92),显著优于 T-DM1 组的 5.8 个月(95% CI:4.67-7.10),分层风险比(HR)为 0.56(95% CI:0.42-0.75),P<0.0001;
研究者评估的 PFS:结果与 BIRC 一致,DP303c 组中位 PFS 为 9.7 个月,T-DM1 组为 6.9 个月(HR=0.55,95% CI:0.41-0.73,P<0.0001);
确认的 ORR(BIRC 评估):DP303c 组为 62.8%(95% CI:56.17-69.15),显著高于 T-DM1 组的 42.8%(95% CI:36.19-49.59),率差为 20.0%(95% CI:10.93-29.16);
CBR(BIRC 评估):DP303c组为 68.6%(95% CI:62.10-74.58),T-DM1 组为 50.9%(95% CI:44.13-57.65);
OS 数据尚未成熟。
安全性方面,DP303c 组和 T-DM1 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分别为 99.6% 和 99.1%。
DP303c 组最常见(≥20%)TEAE 包括:角膜病变、视力模糊、干眼症、周围感觉神经病变、高脂血症、脱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体重下降;仅 1 例患者出现溃疡性角膜炎,无角膜穿孔或失明病例;
T-DM1 组最常见(≥20%)TEAE 包括:AST 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ALT 升高、角膜病变、干眼症、视力模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高脂血症、贫血、γ- 谷氨酰转移酶升高、高胆固醇血症。
因 TEAE 导致永久停药的患者比例:DP303c 组为 0.9%(2/226),T-DM1 组为 1.4%(3/222)。两组各出现 1 例治疗期间死亡,研究者判断均与研究药物无关。
结论
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治疗的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DP303c 相较于 T-DM1 显著改善了患者的 PFS,且具有临床意义;同时 DP303c 的安全性特征可控。上述结果支持 DP303c 有望成为该类患者的新型治疗选择。
中文标题:DESTINY-Breast09 研究的患者报告结局(PROs):德曲妥珠单抗(T-DXd)+ 帕妥珠单抗(P)对比紫杉醇 + 曲妥珠单抗 + 帕妥珠单抗(THP)用于 HER2 阳性晚期 /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英文标题: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 pertuzumab (P) vs taxane + trastuzumab + pertuzumab (THP) for first-line (1L) treatment of patients (pts) with HER2-positive (HER2+)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mBC):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 from the DESTINY-Breast09 study
讲者:Mothaffar Rimawi, Dan L Duncan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TX
研究背景
在3期随机试验DESTINY-Breast09(NCT04784715)中,T-DXd联合P相较于标准治疗方案THP作为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本文报告T-DXd联合P组与THP组的患者报告结局(PROs)。T-DXd单药组数据在最终PFS分析前仍保持盲态。
研究方法
入组患者为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且未接受过针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允许1线内分泌治疗)。允许(新)辅助HER2靶向治疗/化疗且无病间期>6个月。患者按1:1:1随机分配至T-DXd 5.4 mg/kg每3周一次(=1个周期)、T-DXd联合P或THP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可在紫杉类停药或完成6周期T-DXd后加用内分泌治疗。
患者报告结局次要终点包括:通过EORTC QLQ-C30评估的疼痛至恶化时间(TTD);通过EORTC QLQ-C30、EORTC QLQ-BR45和PRO-CTCAE的选定维度/条目评估的治疗相关症状发生率;通过EORTC QLQ-C30评估的身体功能“维持或改善”患者比例;通过患者治疗耐受性总体印象(PGI-TT)评估的副作用负担。患者报告结局评估于每周期第1天进行直至第9周期,此后EORTC QLQ-C30和QLQ-BR45每两周期评估一次直至疾病进展。
研究结果
共383例患者随机至T-DXd联合P组,387例至THP组。两组中位疼痛至恶化时间均未达到;疼痛恶化风险相当(风险比0.95;95% CI 0.74-1.21;数据成熟度35%)。
EORTC QLQ-C30和QLQ-BR45评估显示:T-DXd联合P组恶心/呕吐、便秘和食欲减退恶化患者比例高于THP组,而皮肤/黏膜症状恶化比例低于THP组(见表)。
PRO-CTCAE评估显示:T-DXd联合P组鼻出血和肢体肿胀发生率低于THP组。
PGI-TT结果组间相当。
多数患者身体功能“维持或改善”:第2周期时T-DXd联合P组82.9% vs THP组82.4%;第27周期(约18.7个月,即THP组预期中位PFS时间)时分别为75.4% vs 77.7%。

结论
与THP相比,T-DXd+P方案胃肠道症状较多,但皮肤/黏膜症状、鼻出血及肢体肿胀较少。疼痛、疲劳、身体功能及患者报告的整体治疗影响两组相似。患者报告结局数据与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相互印证,支持T-DXd联合P作为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新一线治疗方案,能提供持久的疼痛控制和身体功能维持,较THP具有独特的生活质量优势。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4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