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 2025)年会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雪刚教授团队以壁报形式发布了GOMIMP研究中期结果,题为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to Assess Patient Preference for Goserelin Microsphere Versus Goserelin Implant in Prostate Cancer: Interim Results of the GOMIMP Study”。该前瞻性、随机交叉研究共纳入57例需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的前列腺癌患者,所有受试者先后接受戈舍瑞林植入剂与戈舍瑞林微球两种剂型,并在完成两种戈舍瑞林剂型治疗后,评估患者用药选择偏好、注射疼痛、注射恐惧及相关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等指标。
本次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在完成主要终点评估的39例患者中,近九成患者更偏好戈舍瑞林微球剂型,两种剂型的偏好选择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偏好微球剂型主要与更小的注射部位疼痛、更简便的药物注射方式以及总体上更好的生活质量相关。GOMIMP研究在CABADOC、PISCES及ODENZA 等经典“患者选择偏好”试验研究范式基础上,首次在前列腺癌人群中前瞻性比较戈舍瑞林不同剂型的患者偏好与注射体验,在疗效与安全性总体可比前提下,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偏好”纳入不同ADT剂型个体化选择的考量框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为此,《肿瘤资讯》特邀王雪刚教授对该研究中期分析进行全面解读,与广大泌尿肿瘤领域同道分享研究设计要点及临床实践启示。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在现有证据基础上,不同戈舍瑞林剂型在诱导并维持血清睾酮降至去势水平的疗效及整体安全性方面总体相近,单纯以肿瘤学结局为核心的比较已难以充分解释临床实践中剂型选择的差异。相应地,剂型形式、给药途径及注射体验等因素对治疗依从性、持续用药意愿以及患者报告结局(PROs)的潜在影响,逐渐成为临床与研究关注的重点。
国际上,以 CABADOC、PISCES、ODENZA [1-3]为代表的一系列随机交叉、以“患者选择偏好”为主要终点的研究表明,在疗效和安全性大致相当的前提下,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主观偏好可成为药物选择的重要决策依据。CABADOC研究通过交叉比较mCRPC患者一线化疗方案,发现患者更倾向于疲劳更少、生活质量更佳的方案;PISCES研究在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患者的靶向治疗领域中证实,安全性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是驱动患者偏好的关键因素;ODENZA研究则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患者的内分泌强化治疗中显示,疲劳、用药便利性、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等多维指标共同影响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偏好选择。
在前列腺癌ADT治疗领域,关于戈舍瑞林植入剂与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剂型之间患者偏好及注射体验的前瞻性比较证据仍是空白。既往Ⅲ期随机非劣性试验结果已表明,3.6 mg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在诱导及维持去势水平睾酮方面不劣于3.6 mg戈舍瑞林植入剂,整体安全性相当[4]。在此背景下,GOMIMP研究借鉴CABADOC、PISCES及ODENZA研究的“随机交叉+患者偏好”范式,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开放标签设计,以患者用药选择偏好为主要终点,评估戈舍瑞林两种剂型的主观偏好度和偏好原因,旨在在疗效与安全性相近的前提下,为 ADT剂型决策时系统性考虑“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偏好提供循证支持。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交叉临床试验,纳入组织学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要求年龄≥18岁,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2分,研究者判断需接受ADT治疗且既往未接受过ADT治疗,预期生存期>1年。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两组:组1先接受3.6 mg戈舍瑞林植入剂皮下注射(Q4W)2个周期,随后交叉接受3.6 mg戈舍瑞林缓释微球肌内注射(Q4W)2个周期;组2则先接受戈舍瑞林缓释微球2个周期后交叉为接受戈舍瑞林植入剂2个周期(图1)。
研究以受试者在依次接受两种戈舍瑞林剂型后对戈舍瑞林植入剂与戈舍瑞林微球的用药选择偏好(问卷形式)为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包括患者选择偏好的主要原因、注射部位即时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图2)、注射相关恐惧程度分级(A:无恐惧;B:轻度担忧;C:明显恐惧)、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患者疲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等。


研究结果
截至2025年9月10日,共入组57例患者,其中39例完成主要终点评估(组1:21例,组2:18例)。
主要终点:患者选择偏好
39例完成“患者选择偏好”问卷的患者中,35例 (89.7%)选择了戈舍瑞林微球的偏好,4例 (10.3%)选择了戈舍瑞林植入剂的偏好(表1),两种剂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为进一步排除用药次序的交互影响,采用Prescott test方法进一步验证得到同样的结论,患者对于戈舍瑞林微球的偏好显著优于戈舍瑞林植入剂(p=0.0017)。
表1:患者选择偏好
次要终点
分析患者偏好选择的常见原因,发现偏好戈舍瑞林微球的原因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疼痛更小和更简便的药物注射方式以及总体上更好的生活质量这3个主要因素,而偏好戈舍瑞林植入剂患者数太少,偏好原因也不一致(图3)。
分析患者偏好选择的主要原因,其中注射部位的疼痛更小(72%)和更简便的药物注射方式(18%)是最主要的2个因素(图4)。


进一步分析患者对于注射戈舍瑞林微球和戈舍瑞林植入剂的即刻疼痛感(VAS评分)和患者对于针头产生的注射恐惧感,发现在即刻疼痛感(VAS)方面,戈舍瑞林微球的疼痛感(VAS评分)显著低于戈舍瑞林植入剂(P<0.0001);而在注射恐惧感方面,仅有初次注射戈舍瑞林植入剂时患者产生了“C:明显的恐惧感”(3例) ,初次注射戈舍瑞林微球的患者大部分都选择了“A:无任何恐惧感”,无论是在组1(90.5%)还是组2(77.8%),最终的分析得出,初次注射戈舍瑞林微球的恐惧感显著低于初次注射戈舍瑞林植入剂(P<0.0001)(表2)。
表2:患者VAS评分及对注射的恐惧程度
此外,基于FACIT-F量表的评估结果则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疲劳水平变化方面未见显著差异 (图5, P=0.73)。

研究结论
本次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在完成两种戈舍瑞林剂型治疗后并接受评估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患者对戈舍瑞林缓释微球的偏好显著高于对戈舍瑞林植入剂的偏好,该偏好主要与注射相关疼痛程度更小及给药方式更为简便有关。研究现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终期数据分析结果将于后续公布。
作者述评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
博士,厦门大学助理教授,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厦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肾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泌尿内镜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青年学组执行组长
福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学组委员
厦门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福建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肾癌质控专家组副组长
福建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前列腺癌质控专家组成员
临床外科杂志编委、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特约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医工结合创新基金等多个项目,获得全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多个研究结果被Clinical Cancer Research、EBioMedicin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中华泌尿外科等杂志收录,副主编专著一本
王雪刚教授 :GOMIMP研究在既往Ⅲ期随机非劣性试验证实两种戈舍瑞林剂型在去势水平方面疗效相当、整体安全性可比的基础上,通过前瞻性随机交叉设计,将“患者选择偏好”设定为主要终点,进一步评估两种剂型在真实用药体验下的患者主观差异。中期结果显示,在依次接受两种剂型治疗并完成评估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近九成明确偏好缓释微球剂型,且这一偏好在调整给药顺序后仍具统计学显著性,该偏好主要与注射相关不适的减轻密切相关,包括即时注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以及注射恐惧程度明显缓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缓释微球采用针径更细的肌内注射方式所带来的耐受性优势。
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将患者选择偏好信息(patient preference information,PPI)与患者报告结局(PROs)共同纳入不同ADT剂型差异比较的框架,进一步延展了CABADOC、PISCES、ODENZA等经典随机交叉、以“患者偏好”为主要终点试验所倡导的理念:在疗效与安全性总体相近的“同效药物”之间,患者偏好和主观体验应当纳入临床用药选择的关键考量因素。通过对注射疼痛、注射恐惧及给药便利性的量化评估,GOMIMP研究将以往被视作“操作细节”的剂型差异,上升为可被统计学检验和循证化呈现的决策依据,也进一步提示在前列腺癌管理中应多维度地引入患者偏好和PRO评价,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前列腺癌综合管理。
未来,有必要在更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中进一步引入更系统的PRO工具,探索患者偏好与治疗依从性、长期治疗持续时间以及真实世界结局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不同ADT剂型在长期管理中的综合价值。总体来看,GOMIMP研究中期分析所呈现的证据表明,在前列腺癌长期ADT治疗中,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偏好纳入用药剂型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凭借良好的注射耐受性和患者接受度,在疗效与安全性相近的前提下,显示出值得优先考虑的剂型优势。
1. Baciarello G, et al. Patient Preference Between Cabazitaxel and Docetaxel fo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The CABADOC Trial. Eur Urol. 2022 Mar;81(3):234-240.
2. Colomba E, et al. A Randomized, Open-label, Cross-over Phase 2 Trial of Darolutamide and Enzalutamide in Men with Asymptomatic or Mildly Symptomatic Metastatic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Patient Prefere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DENZA. Eur Urol. 2024 Mar;85(3):274-282.
3. Escudier B,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trial assessing treatment preference for pazopanib versu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PISCES Study. J Clin Oncol. 2014 May 10;32(14):1412-8.
4. Gu C,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Y01005 versus goserelin impla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non-inferiority trial. Chin Med J (Engl). 2023 May 20;136(10):1207-1215.
5. Xuegang Wang, et al. 2025 SIU: UP-21.03.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X
版权声明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4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