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术周看点|2025 ESMO | ASTRUM-002研究最终分析:Serplulimab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晚期非鳞状NSCLC生存获益

11月15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11月10日~2025年11月16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2025 ESMO | ASTRUM-002研究最终分析:Serplulimab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晚期非鳞状NSCLC生存获益

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ASTRUM-002试验的最终分析结果,PD-1抑制剂Serplulimab联合化疗(卡铂+培美曲塞)作为一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既往未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然而,该研究同时表明,在Serplulimab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再添加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4与仅使用Serplulimab联合化疗相比,并未在PFS或OS等主要疗效终点上显示出进一步的统计学显著改善。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SABCS 2025|近130项中国研究入选,乳腺癌治疗创新进展汇总

作为全球乳腺癌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2025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将于12月9日至12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隆重召开。

目前,大会公布了本次会议的详细日程及研究题目,多项中国研究成果入选SABCS。【肿瘤资讯】从官网获得现有资讯,将中国研究的讲题信息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2025 ESMO LBA30 | 非MSI-H/dMMR mCRC迎来新希望:首个阳性OS结果的免疫联合III期研究

在德国柏林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备受瞩目的III期STELLAR-303研究结果以Late-Breaking Abstract(LBA30)的形式重磅公布。该研究旨在评估Zanzalintinib(一种新型多激酶抑制剂)联合阿替利珠单抗(PD-L1抑制剂)对比瑞戈非尼在既往经治的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non-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首个在non-MSI-H/dMMR mCRC患者中证实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联合治疗能带来总生存期(OS)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Zanzalintinib+阿替利珠单抗组较瑞戈非尼组显著延长了中位OS(10.9个月 vs 9.4个月;HR=0.80,P=0.0045),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之一。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2025 ASH大会前瞻】Ⅲ期BENEFIT研究高危NDMM TI亚组分析:Isa-VRd方案可实现深度持久缓解

2025年12月6日~9日,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在美国奥兰多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汇集了众多前沿研究,纵贯血液学的基础探索、临床实践与转化医学,广泛涵盖各类血液疾病的重大进展。近日,ASH官方网站公布了众多重磅研究成果。其中,基于Ⅲ期BENEFIT研究(IFM 2020-05)的高危患者亚组分析结果尤为值得关注[1]。该分析由法国Toulouse大学医疗中心的Anais Schavgoulidze教授报告,专门评估了艾沙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方案在不适合移植的高危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DMM TI)中的疗效,重点关注持续微小残留病(sMRD)阴性率(摘要号:abs25-8970)[2]。【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与您共享血液系统疾病领域最新进展。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2025 ESMO LBA84 | GFH375用于KRAS G12D突变经治晚期PDAC,ORR 40.7%,DCR 96.7%

在德国柏林盛大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一项评估GFH375单药在既往经治的、携带KRAS G12D突变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成果(摘要号:LBA84)以LBA(Late-Breaking Abstract)形式重磅公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在ESMO现场口头汇报了研究结果。数据显示,GFH375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0.7%,疾病控制率(DCR)为96.7%,且91.5%的患者观察到肿瘤退缩。同时,GFH375 600mg QD安全可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6. 2025 ESMO | 胃食管癌(EGC)的下一代疗法——ADC、双抗、BiTEs与CARs的前沿进展

在德国柏林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来自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的Samuel J. Klempner博士就胃食管癌(EGC)领域的下一代疗法(包括ADC、双特异性抗体、BiTEs和CARs)发表了专题演讲。【肿瘤资讯】整理了演讲的重要内容,以飨诸君。

EGC新疗法的III期临床研究概览

Klempner博士首先梳理了当前胃食管癌(EGC)领域中,除已获批药物(如T-DXd、卡度尼利单抗、维迪西妥单抗)外,正在进行的下一代疗法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CLDN18.2和HER2是当下热门的靶点,而TOPO1正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主流载荷。

靶向CLDN18.2:AZD0901(MMAE)、IBI343(TOPO1)和SHR-A1904(TOPO1)等药物正在一线(1L)、二线(2L)或三线及以上(3L+)治疗中开展III期研究。

靶向HER2:SHR-A1811(TOPO1)、T-DXd(TOPO1)和RC48(MMAE)等正在1L或2L+治疗中,探索与化疗或PD-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其他靶点药物:靶向TROP2的MK-2870和靶向B7-H3的I-DXd分别在3L+和2L开展临床研究。

双特异性抗体:Rilvegostomig(PD-1/TIGIT双抗)正在HER2+人群中进行1L治疗的III期研究。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7. 【2025ASH大会前瞻】ALFA/filo的IVOOBS观察性研究:真实世界中艾伏尼布治疗R/R IDH1突变AML的疗效

Session Type

Poster Abstract Session

Session Title

617. Acute Myeloid Leukemia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herapies: Poster II

摘要号

abs25-12002

英文标题

Ivosidenib in refractory or relapsed IDH1-mut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in real life settings: The ivoobs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french AML intergroup ALFA/filo

中文标题

真实世界中艾伏尼布治疗复发/难治性IDH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法国AML协作组ALFA/filo的IVOOBS观察性研究

讲者

Mael Heiblig

讲者机构

Hopital Lyon Sud,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Pierre Bénite, France,;

背景

IDH1 R132突变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发生率约为5-10%。艾伏尼布(IVO)是一种口服靶向性突变IDH1酶小分子抑制剂,已获批用于年龄≥75岁或不适合强化诱导化疗的新诊断IDH1突变AML患者。

在针对复发/难治性(R/R)AML患者的研究中,IVO单药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完全缓解或伴部分血液学恢复的完全缓解(CR/CRi)率达30.4%,中位总生存期(OS)为8.8个月。然而,关于IVO在临床试验之外应用的数据非常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真实世界中IVO治疗R/R 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

在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中,IVO治疗R/R AML与先前报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相比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可控。IVO开始时因增殖性疾病使用HU与较低的缓解率和较差的预后相关。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8. 医案集萃丨罕见病例:食管胃交界腺癌致假性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挑战与临床启示

假性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最常见病因包括食管原发恶性肿瘤,其次是转移性肿瘤及其他良性原因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等。假性贲门失弛缓症与贲门失弛缓症在临床表现上存在重叠(约占表现出贲门失弛缓症测压发现患者的2.4%~4%),其均以吞咽困难和反流为突出症状,但假性贲门失弛缓症更常见于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年或以内),且体重减轻更为明显,预后较差。

2025年11月7日,American Journal of Case Reports(Am J Case Rep)发表了一篇题为“Navigating Diagnostic Challenges in Pseudoachalasia: A Case Study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的病例报告。此研究通过分析一名62岁男性患者诊疗过程,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EGJAC)导致的假性贲门失弛缓症(PA)的诊断挑战。研究强调,50岁以上有快速进展性吞咽困难且对标准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PA,诊断不明时建议早期手术探查,可明确病因、改善预后。该病例提升了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意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