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ASH大会前瞻】克拉屈滨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毛细胞白血病的II期临床试验

11月1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Session Type

Poster Abstract Session

Session Title

623. Mantle Cell, Follicular, Waldenstrom's, and Other Indolent B Cell Lymphomas: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Poster II

摘要号

abs25-2609

英文标题

Phase 2 trial of cladribine plus immediate rituximab for 1st-line treatment of hairy cell leukemia – long term follow-up of original and additional patient cohorts

中文标题

克拉屈滨联合即刻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毛细胞白血病的II期临床试验——原始及新增患者队列的长期随访

讲者

Robert Kreitman

讲者机构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NIH, Bethesda, MD, United States,;

背景

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B细胞恶性肿瘤,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和脾肿大。该病对嘌呤类似物克拉屈滨(CDA)和喷司他丁反应良好,但微小残留病(MRD)和复发常见。随机一线治疗数据显示,克拉屈滨联合(CDAR)与不联合(CDA)同步利妥昔单抗治疗相比,MRD阴性完全缓解率更高(6个月时97% vs 24%,长期94% vs 32%,均p<0.0001)。已发表的克拉屈滨治疗后4周开始利妥昔单抗(CDA+R)方案结果显示,3-4个月时MRD阴性完全缓解率为83/107(78%)。为验证CDAR方案后94%的MRD阴性完全缓解率,新增25例患者接受CDAR治疗,并对34例随机接受CDAR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更新。据报道,利妥昔单抗可增强细胞对克拉屈滨的敏感性,产生体外协同效应;因克拉屈滨半衰期短,该效应可能在CDAR方案后出现,但在CDA+R方案后无法实现。

患者与方法

未经治疗的HCL患者(N=25)接受CDAR方案:第1-5天静脉注射克拉屈滨0.15 mg/kg,同时自第1天开始每周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²,共8剂。第1天先给予利妥昔单抗再给予克拉屈滨,以与先前34例随机CDAR患者(第1天先予克拉屈滨后予利妥昔单抗)进行对比。通过血液和骨髓抽吸物(BMA)流式细胞术(FC,灵敏度0.002%)及骨髓活检免疫组化(IHC)评估MRD。遵循已发表的CDAR试验方案,若第1天后>6个月通过FC检测到血液MRD,则给予一疗程8周延迟利妥昔单抗治疗。CDAR治疗后第1年内每3个月进行血液评估,之后每半年一次至2.5年,再改为每年一次。骨髓评估时间为1、6、18和30个月,之后每2年一次长期随访。早期随机试验中接受CDAR治疗的34例患者采用相同随访方案。

结果

25例非随机CDAR患者中,25/25(100%)获得完全缓解,21/25(86%)在6个月时达到MRD阴性完全缓解。1例患者在1.5年时达到MRD阴性完全缓解,另1例在4.5年时达到,两者后续多次复查均维持MRD阴性状态。中位随访9.0年(范围7.3-11.1年)时,23/25(92%)患者获得并维持MRD阴性完全缓解,中位MRD阴性生存期为9.0年。2例MRD阳性患者中,1例因血液MRD接受延迟利妥昔单抗治疗,血液MRD消失但骨髓MRD持续存在3.5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4/25(16%)患者因4级血小板减少症在第1-2天接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该现象与利妥昔单抗相关(与克拉屈滨无关),且无严重出血事件。第1天利妥昔单抗与克拉屈滨的给药顺序对疗效或毒性无影响。 34例CDAR随机队列目前获得中位13.4年(范围5.0-15.9年)随访数据。34例患者中3例死于与HCL或CDAR无关原因,3例失访。其余28例患者持续随访包括骨髓MRD检测。如前报道,6个月时MRD阴性完全缓解率为97%;1例在1.5年复发患者曾接受>20年干扰素治疗但因未使用过嘌呤类似物符合入组条件。无其他患者从MRD阴性完全缓解状态复发,极少数患者出现短暂MRD阳性但后续复查转阴,所有剩余32例(94%)患者末次骨髓评估均确认维持MRD阴性状态。 总计59例CDAR患者中位随访11.5年(范围5.0-15.9年),55/59(93%)患者末次评估时维持MRD阴性状态。

结论

一线CDAR方案对HCL疗效显著,6个月时54/59(92%)患者达到MRD阴性完全缓解,长期55/59(93%)维持该状态。高MRD阴性完全缓解率可能源于同日起始的克拉屈滨与利妥昔单抗协同效应。后期自行消失的短暂MRD阳性可能与免疫清除机制相关。第1-2天血小板减少症为轻微问题,随机试验显示CDAR组较CDA组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可能与更快速的骨髓清除相关。为评估MRD阴性状态的临床意义,现正比较CDAR治疗后患者与一线CDA或CDA+R治疗后MRD阳性完全缓解患者,以确定无进展生存期或至下次治疗时间是否存在差异。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