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H 2025丨胡凯主任团队:输注后外周血PD-1⁺ CAR-T亚群与制备产品中PD-1⁺ CAR-T比例作为预测R/R B细胞淋巴瘤长期疾病控制的生物标志物

11月11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12月6-9日在美国奥兰多盛大举行,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ASH年会汇聚来自全球百余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交流探讨突破性研究成果与诊疗理念。

本期为您带来北京高博医院胡凯主任团队杨帆主任关于输注后外周血PD-1⁺ CAR-T亚群与制备产品中PD-1⁺CAR-T比例作为预测R/R B细胞淋巴瘤长期疾病控制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本项研究入选大会壁报展示。

杨帆
副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自体及异基因移植联合CAR-T治疗。对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完成异基因移植200余例,白血病及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50余例。
学术任职: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靶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建促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血液病工作委员会红细胞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白血病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委员高博医疗集团成人淋巴瘤(秘书)、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委员
参与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0 余篇;参编参译著作2本;多次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 年会、亚太地区血液和骨髓移植大会等)汇报团队研究成果。

胡凯
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主任
从事血液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现任北京高博医院成人淋巴瘤科主任医师、行政主任。专业方向聚焦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涵盖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其在 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疗法,以及化疗联合靶向、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策略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处理复杂移植并发症。
教育背景包括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四川大学内科学硕士及北京大学临床血液学博士,并完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探索 CAR-T治疗的专家之一,累计开展 CAR-T治疗约1,000例,主导或参与临床研究100余项,其中40余项担任主要研究者。其研究成果先后在EHA、ASH、EBMT、APBMT等国际会议上展出57项(含8项口头报告、36项壁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并参与5部专业书籍的编译与翻译工作。

摘要号:abs25-9803

题目:The ratio of post-infusion circulating PD-1+ CAR-T subsets to product PD-1+ CAR-T cells serves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long-term disease control in CAR T-cell therapy for R/R B-cell lymphoma
输注后外周血PD-1⁺ CAR-T亚群与制备产品中PD-1⁺ CAR-T比例作为预测R/R B细胞淋巴瘤长期疾病控制的生物标志物

第一作者:杨帆

通讯作者:胡凯

单位:北京高博医院

背景: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已被证实是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R/R B-NHL)患者的标准治疗(SOC)。然而,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未能通过CD19 CAR-T治疗后获得持久缓解。虽然CAR-T细胞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目前研究对T细胞耗竭标志物如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全面的认识。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PD-1⁺ CAR-T细胞与输注制品中PD-1⁺ CAR-T细胞的比例(circulating-to-product ratio,简称C/P比值)与CAR-T治疗R/R B-NHL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7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北京高博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的129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范围23–75岁)。疾病诊断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 NOS)112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5例;滤泡性淋巴瘤转化(tFL)7例;伯基特淋巴瘤(BL)5例。

在入组时,114/129(88.4%)例患者在挽救阶段处于III–IV期。中位IPI评分为3分(范围2–5),46/129(35.7%)例患者伴中枢神经系统侵犯;48/129(37.2%)例患者存在>7cm的大体积病灶;14/129(10.9%)例患者既往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失败。为进一步降低肿瘤负荷,61/129(47.3%)例患者在CAR-T细胞输注前接受了桥接治疗(BT)。

采用光谱流式细胞术分析CAR-T细胞制品及输注后第7、14、28天采集的样本,重点计算外周血中PD-1⁺ CAR-T细胞相对于CAR-T产品中PD-1⁺ CAR-T细胞的比例(即C/P比值)。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时间点C/P比值预测3个月完全缓解(CR)率的准确性。以最大Youden指数对应的值作为最佳截断点。输注后第7、14、28天的C/P比值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49、2.629和2.241。

随后根据最佳截断值将C/P比值转化为二元预测因子,采用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C/P比值与3个月CR率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存结局。
 
结果:
共有90/129(69.8%)例患者在CAR-T输注后3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为13.15个月(范围10.92–18.97个月)。总体人群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1.57%(95% CI:62.57–78.77);2年总生存率(OS)为81.66%(95% CI:72.53–88.00)。

研究发现,C/P比值高于最佳截断值的患者,其PFS与OS显著改善。输注后第7天,高C/P组PFS优于低C/P组(2年PFS:76.62%,95% CI:62.45–86.02 vs. 55.72%,95% CI:35.55–71.84;P=0.046);OS亦显著提高(2年OS:84.69%,95% CI:70.26–92.48 vs. 68.49%,95% CI:47.35–82.57;P=0.035)。

输注后第28天时,高C/P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PFS显著改善(2年PFS:89.74%,95% CI:74.94–96.02 vs. 71.25%,95% CI:51.88–83.94;P=0.044);OS亦更优(2年OS:97.14%,95% CI:81.40–99.59 vs. 82.53%,95% CI:62.27–92.51;P=0.039)。

输注后第14天:高C/P组PFS为77.84%(95% CI:64.87–86.50)vs. 67.15%(95% CI:50.52–79.27),P=0.282;OS为83.44%(95% CI:70.32–91.11)vs. 81.93%(95% CI:65.91–90.91),P=0.640;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我们的纵向分析表明,输注后外周血PD-1⁺ CAR-T细胞与制品中PD-1⁺ CAR-T细胞的比值(C/P比值),尤其是输注后第7天和第28天时的数值,可作为早期预测疾病长期控制能力的可靠生物标志物。高PD-1⁺ CAR-T C/P比值与更好的临床结局(包括缓解率与无进展生存)显著相关。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