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H 2025丨胡凯主任团队:TP53突变对大B细胞淋巴瘤CAR-T时代下的生存结局的影响

11月11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12月6-9日在美国奥兰多盛大举行,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ASH年会汇聚来自全球百余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交流探讨突破性研究成果与诊疗理念。
 
本期为您带来北京高博医院胡凯主任团队刘蕊医生关于TP53突变对大B细胞淋巴瘤CAR-T时代下的生存结局的影响的研究,本项研究入选大会壁报展示。

胡凯
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主任
从事血液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现任北京高博医院成人淋巴瘤科主任医师、行政主任。专业方向聚焦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涵盖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其在 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疗法,以及化疗联合靶向、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策略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处理复杂移植并发症。
教育背景包括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四川大学内科学硕士及北京大学临床血液学博士,并完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探索 CAR-T治疗的专家之一,累计开展 CAR-T治疗约1,000例,主导或参与临床研究100余项,其中40余项担任主要研究者。其研究成果先后在EHA、ASH、EBMT、APBMT等国际会议上展出57项(含8项口头报告、36项壁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并参与5部专业书籍的编译与翻译工作。

刘蕊
科研助理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科研助理
山西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专业毕业
专业擅长:
目前主要从事淋巴瘤和骨髓瘤相关领域的科研支持工作,擅长医学数据管理、科普材料撰写及科研文章整理。近年来重点参与CAR-T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具备较强的文献整合、会议资料准备及科研成果展示能力,熟悉国际医学研究流程与标准。
学术成果:
作为研究成员参与多项国际学术交流,共有12篇研究成果在ASH(美国血液学会)、EHA(欧洲血液学会)、EBMT(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等国际血液学大会进行口头报告或壁报展示。共发表SCI医学期刊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

摘要号:abs25-1698

题目:
Impact of TP53 mutations on survival outcomes in the CAR-T era of large B-cell lymphoma
TP53突变对大B细胞淋巴瘤CAR-T时代下的生存结局的影响

第一作者:刘蕊

通讯作者:胡凯

单位:北京高博医院

背景: 
TP53突变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不良预后与治疗耐药密切相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然而,目前关于CAR-T治疗是否能够克服TP53突变带来的不良影响,现有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

目的:
评估TP53突变在CAR-T治疗中的预后意义,并探讨CAR-T治疗是否能够减弱或克服TP53突变对治疗结局的不利影响。
 
方法: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95例接受二代测序(NGS)的成人R/R LBCL患者(数据截止至2025年3月25日)。根据TP53突变状态及所接受的治疗方案,患者被分为四组:TP53突变+CAR-T组(n=53);TP53突变+非CAR-T组(n=22);TP53野生型+CAR-T组(n=99);TP53野生型+非CAR-T组(n=21)。

患者中位年龄为54岁;91%为Ⅲ–Ⅳ期疾病,64%为Non-GCB亚型。患者通过NGS进行了全面的突变谱分析,但本研究仅纳入TP53突变作为主要基因组变量。治疗反应评估包括客观缓解率(ORR)与完全缓解率(CRR),于CAR-T回输约3个月后依据Lugano 2014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分析了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方法与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
整个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2.81个月。在152例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中,总体ORR为49.3%(75/152),CRR为36.8%(56/152)。124例(81.6%)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而13例(8.6%)出现≥3级CRS。7例(4.6%)报告了任何级别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包括4例(2.6%)≥3级事件。

TP53突变+CAR-T组(n=53)中,ORR为56.6%(30/53),CRR为39.6%(21/53);中位OS为12.13个月(95%CI:8.33–15.93);中位PFS为6.87个月(95%CI:1.75–12.00);1年OS率为52.6%,1年PFS率为31.8%。

TP53突变+非CAR-T组(n=22)中,ORR仅为23%(5/22);中位OS为1.87个月(95%CI:0.21–3.54)。

TP53野生型+CAR-T组(n=99)中,ORR为47%(47/99),CRR为37%(37/99);中位OS为25.15个月(95%CI:13.46–36.85);中位PFS为10.16个月(95%CI:4.36–15.95);1年OS与PFS分别为62.4%和46.3%;2年OS与PFS分别为50.6%和39.6%。

TP53野生型+非CAR-T组(n=22)中,ORR为14.3%(3/22),中位OS为7.79个月(95%CI:1.78–13.81)。

在TP53突变患者中,CAR-T治疗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12.13个月 vs 2.04个月,p<0.0001)。类似地,在TP53野生型患者中,CAR-T同样显著改善OS(25.15个月 vs 8.28个月,p=0.0030)。

在CAR-T治疗人群内部比较,TP53突变组中位OS为12.13个月,野生型组为25.15个月(p=0.3423);TP53突变组和野生型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87个月与10.16个月(p=0.2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3(p=0.011,HR=2.814)及双/三打击状态(p=0.025,HR=2.229)为不良生存的预测因素。在TP53突变患者中,非GCB亚型与更优的OS相关(p=0.006,HR=0.301)。CAR-T治疗仍为显著的有利因素(p<0.0001,HR=0.102)。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支持CAR-T治疗治疗遗传高危患者的临床证据。在TP53突变的R/R LBCL患者中,CAR-T细胞治疗显著改善了总生存期,相较化疗为基础的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尽管TP53突变传统上与不良预后相关,但在接受CAR-T治疗的人群中,其对生存及缓解率的不利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这些结果提示,CAR-T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TP53介导的耐药性,值得在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