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H 2025丨胡凯主任团队:复发/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基因组异质性及其对CAR-T治疗预后的影响

11月11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12月6-9日在美国奥兰多盛大举行,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ASH年会汇聚来自全球百余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交流探讨突破性研究成果与诊疗理念。
 
本期为您带来北京高博医院胡凯主任团队曹苗苗医生关于复发/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基因组异质性及其对CAR-T治疗预后影响的研究,本项研究入选大会壁报展示。

胡凯
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主任
从事血液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现任北京高博医院成人淋巴瘤科主任医师、行政主任。专业方向聚焦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涵盖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其在 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疗法,以及化疗联合靶向、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策略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处理复杂移植并发症。
教育背景包括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四川大学内科学硕士及北京大学临床血液学博士,并完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探索 CAR-T治疗的专家之一,累计开展 CAR-T治疗约1,000例,主导或参与临床研究100余项,其中40余项担任主要研究者。其研究成果先后在EHA、ASH、EBMT、APBMT等国际会议上展出57项(含8项口头报告、36项壁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并参与5部专业书籍的编译与翻译工作。

曹苗苗
主治医师

北京高博医院 淋巴瘤骨髓瘤科 主治医师
毕业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专业方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CAR-T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参与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
参与研究成果在EHA、ASH、EBMT、APBMT等国际会议上展示

摘要号:abs25-8610

题目:
Genomic heterogeneity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in CAR-T-treated relapsed/refractory primary CNS lymphoma
复发/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基因组异质性及其对CAR-T治疗预后的影响

第一作者:曹苗苗

通讯作者:胡凯

单位:北京高博医院

背景: 
近年来,CAR-T逐渐成为复发/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R PCNSL)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患者对CAR-T治疗的反应差异显著,仅约30%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R/R PCNSL患者分子异质性与CART治疗反应的不均一性是否有相关性,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报道。为探索影响CART治疗R/R PCNSL的预后因素,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R/R PCNSL患者基因组异质性及其对CAR-T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9例R/R PCNSL患者,采用二代靶向基因测序(NGS)技术对200个与淋巴瘤相关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应用Logistic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分子异质性和临床基线特征对CAR-T治疗结局的影响。通过整合基因组异质性与关键临床特征,构建了一个三级预后风险分层模型。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9例R/R PCNSL患者(中位年龄59岁,范围26–76岁;男性占59.2%),其中复发患者15例(30.6%),难治性患者34例(69.4%),共37例患者(75.5%)最终接受CAR-T治疗。

基因组分析发现高频突变基因为:MYD88(28.6%)、CD79B(24.5%)、PIM1(22.4%)、KMT2D(20.4%)、CREBBP(16.3%)、TP53(14.3%)、BTG2(14.3%)、B2M(12.2%)、EZH2(12.2%)以及HIST1H1E(10.2%)。这些基因突变涉及NF-κB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及免疫逃逸等关键机制。

37例R/R PCNSL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67.6%(25/37)。中位随访时间为1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个月(95% CI:5.6–14.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1个月(95% CI:9.8–未达到)。1年PFS和OS分别为39.2%(95% CI:24.6–53.8%)和58.6%(95% CI:42.1–71.8%)。

在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TP53突变(OR=0.15,p=0.008)、B2M突变(OR=0.12,p=0.018)和IELSG评分≥2分(OR=0.29,p=0.040)显著降低完全缓解率(CR)。IRF4突变则提示较好的治疗应答(OR=8.21,p=0.044)。TP53突变、B2M突变、IELSG评分≥2分及MSKCC高危分层均与较差的OS和PFS显著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高频突变基因如MYD88、CD79B、PIM1与CR率、PFS和OS率无显著相关(p均>0.20)。

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TP53突变是CR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OR=0.18,p=0.026);TP53突变和IELSG评分≥2分均为PFS(HR=3.10/2.80)和OS(HR=3.50/3.00)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均<0.01)。

本研究基于四个关键预后因素TP53突变、IELSG评分、MSKCC风险分层和KPS评分,构建了R/R PCNSL患者接受CAR-T治疗的三级预后风险分层模型:

  • 低危组(n=12):定义为TP53野生型、IELSG<2分、KPS>60且MSKCC低/中危者。其1年OS为83.3%,中位PFS未达到。

  • 中危组(n=15):具有任意单一危险因素(TP53突变、IELSG≥2分、MSKCC高危或KPS≤60)。其1年OS为46.7%,中位PFS为187天。

  • 高危组(n=10):包含TP53突变且至少伴随一项其它危险因素的患者。其1年OS仅10.0%,中位PFS为54天(分层p<0.001),预后明显较差。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CART治疗的R/R PCNSL患者基因组及临床基线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TP53突变、IELSG评分≥2分及MSKCC高危分层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同时,本研究基于基因组学及临床基线特征所构建的三级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指导实施风险适应性精准治疗策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