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H 2025丨李智慧主任:遗传易感基因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移植预后及供者选择的影响

11月11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12月6-9日在美国奥兰多盛大举行,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ASH年会汇聚来自全球百余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交流探讨突破性研究成果与诊疗理念。
 
本期为您带来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吴彤主任团队李智慧主任关于遗传易感基因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移植预后及供者选择的影响的研究,本项研究入选大会口头发言。

李智慧
主任医师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二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三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儿童肿瘤营养专家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Radiology Science 国际英文杂志编委
在 Bone Marrow Transplant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ular Therapy 等杂志发表数篇 SCI 文章
数次在美国血液年会 ASH,欧洲血液年会 EHA,欧洲骨髓移植年会 EBMT,亚太骨髓移植年会 APBMT 等国际血液学大会上发言及壁报交流共计 20 余次

吴彤
医疗院长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二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主任,医疗院长。
专业擅长: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30余年,是国际知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有数千例移植经验,对移植方式的选择,重症GVHD和感染的救治,难治/复发白血病的移植及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移植后的免疫治疗(针对白血病、病毒、真菌),老年白血病的移植,CAR-T后序贯移植,二次allo-HSCT等均有独到的成功经验。建立了较完善的移植体系,使血液肿瘤及良性血液病的移植结果均取得移植相关毒性极低、无病生存率较高的结果。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工作经验:1986年-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历任住院医、主治医、副主任医师,从事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自1987年起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2017年5月起任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及医疗院长。199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进修病毒诊断学。1996年-2000年在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所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学术任职:亚太骨髓移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国际血液学会会员,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Hematology/Oncology and Stem Cell Therapy》及《Blood中文版》编委,《Hematology and Oncology Discovery》执行主编。
论文专著:发表论文9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数十次。曾荣获优秀教师奖,英语教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APBMT十佳论文奖及杰出发言奖。

摘要号:abs25-4356

题目:Impact of Hereditary Predisposition Genes to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on Transplant Outcomes and Donor Selection
遗传易感基因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移植预后及供者选择的影响

第一作者:李智慧

通讯作者:吴彤

单位: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背景: 
随着精准基因组学的发展,血液恶性肿瘤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在临床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相关遗传易感基因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及供者选择的影响。

方法:
研究纳入了2017年12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allo-HSCT的55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位年龄为16.1(范围:0.3-71.4)岁。其中,成人患者260例(46.6%),儿童患者298例(53.4%)。329 例(59.0%)患者为男性。

疾病诊断包括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225例,40.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57例,28.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37例,6.6%)、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33例,5.9%)、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22例,3.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8例,3.2%)等。

334例患者(59.9%)在移植前复发,136例患者(24.4%)接受了第二次移植。318 例患者(57.0%)在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81例患者(14.5%)同时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移植类型包括单倍型移植(391例,70.1%)、非血缘移植(125例,22.4%)以及同胞全合移植(42例,7.5%)。

采用基于全身照射/氟达拉滨或基于白消安/氟达拉滨的清髓预处理方案。在单倍型和非血缘移植中使用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及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均进行遗传易感基因变异检测。从患者、父母及其他潜在亲缘供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NGS)进行检测。共筛查并分析700余种遗传易感基因。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7.1个月(95% CI:31.6–39.8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66.3%,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9.2%,3年累计复发率(CIR)为29.7%,3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11.1%。

在558例患者中,有527例(94.4%)携带Ⅰ类遗传易感基因变异。前10位高频突变基因为:BTLA, TNFAIP3, MPEG1, EP300, MLH1, NCF2, MUTYH, KIT, STK11, 和 RET。

  • 疾病特异性富集突变基因:
    AML:DNMT3A; MDS:UNC13D;B-ALL:IRF7;B-NHL:STK11 与 HAVCR2

  • 年龄分层分析:
    儿童患者高富集基因:KIT, CARD14, PROC, TLR1;成人患者高富集基因:ASXL1, DNMT3A

  • 免疫缺陷相关突变:
    372例(66.7%)携带先天性免疫缺陷(IEI)相关Ⅰ类基因突变;不同基因突变类别间的数量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 纯合突变:
    42例(7.5%)患者存在胚系纯合突变,主要高频基因包括:WAS, BTLA, EP300, MPEG1, POLD1, STK11, TNFRSF13C, 和 UNC13D。

在携带IEI纯合突变的患者中,非血缘移植的预后明显优于亲缘供者,3年DFS:87.5% vs. 40.0%,p = 0.0089;3年OS:87.5% vs. 58.3%,p = 0.00089。最常见的IEI突变类别包括综合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固有免疫和先天免疫缺陷以及骨髓衰竭疾病。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相关胚系基因突变,是影响患者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携带者相比,变异携带者的3年DFS较低(43.8% vs. 60.1%,p = 0.026),3年OS较低(46.5% vs. 67.3%,p = 0.021)。

结论: 
本研究描绘了血液恶性肿瘤相关遗传易感基因的总体特征谱。研究同时表明,携带IEI纯合突变的患者在allo-HSCT后存活率较低,但非血缘移植可显著改善其预后。胚系基因突变中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是移植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发现强调了移植前开展遗传易感基因评估和优化供者选择策略的重要性与潜在价值。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